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第414章 丁权风暴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最新章节列表 >> 第414章 丁权风暴

第414章 丁权风暴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27日  作者:凌晨吃早茶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凌晨吃早茶 | 什么金盆洗手 | 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霍正霆急匆匆来到书房,见老豆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脚步放缓,守在桌旁。

霍管泰吐气劲,搁置笔墨,出声问道:“乜事?”

“老豆,我见到账目,公司刚抽两千万到新界收地。”霍正霆语气有点冲,焦灼不安道:“全港地产都在跌,港九楼市受挫,还到新界去收烂地,小心打水漂呀。”

霍管泰竟嗤笑一声,回头看向长子:“是收丁权,不是收地。”

霍正霆楞了楞神,疑惑道:“丁权就是土地,还有不同?”

霍生转头盯着他道:“好好看着,丁权跟土地有何不同,看清楚了,跟在阿棠背后学一学。”

这一战若是得胜,霍氏萎靡不振的地产业,也将迎来转机,有机会重回大地产商的行列。

虽然,靠着砂石特许经营,航运公司,霍氏也能积累百亿家财,但是,国内只要还在发展,港岛的楼价早晚再创新高。

新界收购丁权项目,推进的非常激烈,各大氏族阿公,召开宗祠大会,强行推动收购事宜。

在港岛,可以随便质疑总督的权力,但绝不要质疑新界乡绅们的权力,清朝到现在,皇权都未插手过新界。

当乡民们走入宗祠的那一刻,不管愿不愿意,都只有签字交出丁权一条路。

霍氏地产派出的财务,现场收合同,现场给钞票,收购丁权以民众运动的形势展开,轰轰烈烈。

同时,廖闰琛向乡议局上交《丁权修建高层楼宇》提案,乡议局全票通过,批准地产商可将收购丁权,修建相同面积的高层住宅。

“丁权风暴”开始登上商报头版,许久没大动作的霍兴堂置业,忽然成为楼市明星。

华资四大地产商,简称为“恒地”,“新地”,“长实”,“新世界”的四个大集团,目光都焦距向霍氏。

其中“长实”,“新地”无意插手新界,“恒地”却是做拆迁旧楼,小型单位起家,连半个单位都收购。

有价格低廉的丁权面世,自是大为心动,而郑裕同的新世界发展,起步较晚,缺少地储,起了心思。

同时,还有很多中小型华资地产,闻风而动,纷纷派出收地经理,前往新界扫货丁权。

英资财团嗅见机会,立刻有所动作。

怡和大厦。

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正伏案阅读着一份有关丁权收购的报告。

1975年起,怡和集团丢失战略地位的货物仓储公司九龙仓,前主席“纽璧坚”为保证怡和地产龙头地位,采取“连环船”策略,使得母公司怡和跟置业公司,互相控股四成。

怡和集团主席便兼任置业公司总裁,而后纽璧坚还大举收购港话,港灯股票,购买中环土地,试图重建怡和的领导地位。

82年中英谈判后,港岛地位暴跌,股市震荡,席纽璧坚投入重金的振兴计划,使怡和损失惨重。

年初,集团董事局便撤换纽璧坚,派来怡和股东“凯瑟克家族”的代表,西门.凯瑟克掌舵怡和。

来自苏格兰的凯瑟克家族,曾有祖上三代在上海公租界出任洋行董事的经理,是根植在亚洲地区的吸血家族。

受困于政治影响,西门·凯瑟克原已放弃扩张策略,采取收缩布局,但丁权的出现似乎带来一次转机。

怡和董事东尼抽着雪茄,西装笔挺,靠着沙发,缓缓吐着白雾:“主席,太古集团,希慎置业都已出手。”

“怡和再不前往收购,再下一轮的新界开发中,恐会落人身后。”

82年是英资地产开始落后的关键节点,主要是中英谈判的结果,致使英资丢城失地,仅剩“中环地王”怡和,“金钟地王”太古,和“铜锣湾地王”利家。

缺少政治保护后,英资开始战略收缩,渐渐被华资地产超越。鬼佬们很明白保守是等死,但政治都一败涂地,经济上可不得保守些吗?

要是谈判失败,战火燃起,在港投资全都会打水漂。但84年的谈判协定还没签订,许多鬼佬心存幻想,还想着抄底。

太古集团财大气粗,敢于出手,利氏买办,见利忘义,怎甘于人后。

唯独西门·凯瑟克非常谨慎,站起身道:“丁权历来是新界土著的命根子,港府几次试图叫他们交出来开发都无果。”

“这次新界土著出售丁权,跟华资地产合作,背后若有隐情,小心酿成大祸。怡和已经禁不起再来一次割肉求活了。”

东尼蹙着眉头,似有些不满:“主席,英资财团买的只是少数,华资地产商才是大买家。”

“那些华商镇不住新界土著,怎么敢投入重金?我都打听好了,是霍官泰跟五大姓的族长达成协议,当中似乎有中方的影子。”

西门·凯瑟克扬起眉毛:“中方想开发新界?”

东尼道:“说的好听,收完丁权,再盖成楼卖给新界人,照样赚新界人的钱。绵羊换了主人,依旧是绵羊。”

西门·凯瑟克缓缓点头:“再看看吧。”

一个月的时间,全港有名有姓的地产商,几乎都在新界扫货。大举资金入市,甚至有《新界大开发》计划传出,号称港府将投入百亿开发新界。

仲有《中英协定》细节条款流出,其中规定荃湾港岛为保税区,整个新界设置为深城同等的经贸特区。

无数利好条款登上报纸,全港人竟然都形成共识,那就是新界将被大开发!

一个巨大的地产泡沫,正越吹越大。

一个丁权的价格,从五万涨到六万,七万,八万。

在村民们暗暗叫苦卖便宜时,尹照棠光靠转卖丁权,便已挣到数百万,霍生更是挣过千万,跟炒期货差了。

预计两百亿的盘口,水涨船高,各方资本涌入超百亿后,还未收到十万个丁权。

上水乡,廖氏宗祠门前,数百名身穿汗衫,高举抗议纸牌的乡民,正在高呼:“还我丁权,还我丁权!”

一排手持钢叉,拎着粪水的村妇走在最前,许多人还带着小孩。

不少青壮手持钢管,藏在背后,大声喊道:“保护环境,禁止开发!”

“还我丁权,还我丁权!”

口号喊的震天响,传入祠堂中,令尹照棠不禁微微皱眉,正在待客的廖闰琛挥起袖袍:“把门口的人清理干净,带头的几个抓紧祠堂,当着祖宗牌位,挑断手脚。”

次子廖志兴主管乡事,闻言立刻抱拳:“是,老豆。”

廖闰琛品着茶,风轻云淡的道:“唔好意思,阿棠,叫你见笑了。”

有很多首批把丁权卖出的乡民们,见到价格上涨,感到巨大不满,自称是受到家族蒙骗。

开始在一些地产公司的蹿唆下,聚集抗议,闹事生非。

尹照棠饮着茶,缓缓笑道:“有些公司,明着不敢拦我,私下搞小聪明,希望我收一点丁权。”

“少我一家,价格就能降一些。”

在华资地产商眼中,他是霍生的经理人,专程帮忙在新界收丁权。

廖闰琛厌烦道:“那些人真是嫌着没事,让他们少收一点,是叫他们少亏一点嘛。外边的扑街仔也是,为几个钱,闹到祠堂来,真丢脸。”

“丁权价格暴跌后,高价买他们丁权的投机客,有几个会真正的破土施工?想等房子住,等到死啦!”

“但卖给霍生的人,拿到手五万块不多,却一定有房子住,好说歹说,说破口舌都不通。”

上百名手持棍棒,体格健壮,面色凶悍的乡勇,突然在道旁冲出,朝着抗议人群挥棍就打。

厮打中,女人与小孩的嗷嚎,男人愤怒的惊叫,仲有中刀挨劈的惨叫,转眼间便推倒打翻十几人,场面非常混乱。

宗族作为最原始的组织,既会帮乡民伸张利益,亦有《家规》作准绳,乡勇作拳头,该狠下手时,不会顾忌人命。

尹照棠对外头的声音充耳不闻,为乜地产商要开发新界,一定要五大姓点头?因为,五大姓不仅能搞事,还能成事。

跟个人对接,一年半载都收不上几个丁权,跟宗族对接,一次合同几千个,几万个随便买。

上百亿资金涌入新界后,乡民闹一点小事,简直微不足道。

金钱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三观,当身边每个人都有钱后,社会一定会掀起股金钱至上,互相攀比的风气。

这个月新界的地下赌档,洗脚房,按摩店生意可是爆红,酒楼办婚礼的都比往常多。

也许在泡沫戳破后,新界会一地鸡毛,但是,涌入的资金,始终会留在新界,能创造出更多的工厂。

至于个人际遇,得看个人头脑。有人发家,有人会跳楼,都是发展的结果。参与炒高丁权的华资地产商们,有种在新界盖楼的人,等84年之后,也会赚取到收益。资金不足的投机客,就看鬼佬入市后的那一波,谁跑的更快了。

敢于投机,肯定要承担涨跌。

不过,到达百亿后,不管是华资地产,还是英资地产,都已经慢慢收手。他们丰富的收地经验,已经断定价格见顶。

令人意外的是,直到此时,置地公司都没入场。

看来在丢失九龙仓后,怡和对华资的警惕心,已经达到顶点。

尹照棠把玩着茶杯,缓缓说道:“麻烦廖叔跟乡民们通个气,霍生的证券发行已经拿到批文。”

“这口棺材是给鬼佬打的,叫乡民们不要入场。”

如果乡民们把丁权卖掉后,直接挥霍一空都还好,最后起码还有地方住,钱也是花在新界。

可要是有聪明人,把卖掉丁权的钱,拿去认购证券,等到泡沫戳破,钱就可能打水漂。

指望乡民们在下跌周期里,拿稳证券,等待长周期的反弹,最终获得收益。不如劝告乡民们放弃,省得头脑发热,搭上全套身家。

廖闰琛理解他的好意,颔首答道:“放心,我会严格约束。”

“尽力就好。”

尹照棠道。

丁权风暴热度退潮,地产们手中攥着近十万个丁权,其中霍生三千个,恒地四千个,新世界八千个。

利氏家族五千个,太古集团一万个,余下分散在数百家地产公司手中,其中还有赶来的国际游资。

平均每一千个丁权,便足以盖一个高层住宅小区,十万个丁权真进行开发,新界将竖起一座座高楼。

但以新界山村兼工业区的面貌,资本不可能真把十万个丁权都开发。

霍兴堂置业在拿到批文后,正式在荃湾区立项,并开始发售证券,以荃湾丁权项目担保,认购证券者,可获得年百分之十的高额利息。

在经济发展浪潮中,地产行业,可带动百业,向来是经济强心剂,再配合证券融资,楼花等金融工具。

将迅速推快金钱的流速,每个人的预期收益都变高,每个人环节似乎都钱挣,连消费者都觉得挣到了。

构成一片欣欣向荣,百业昌盛的奇景。

随着霍氏的证券被投资机构抢口一空后,余下的地产公司陆续上马项目,发售证券,以恒地、新世界、太古集团、利氏家族的实力。

拿到批文,发售证券,简直不用太轻松。

证券筹集到的资金,再拿来收丁权,开发新项目,而盖项目的钱,则靠兜售楼花,由炒房客们买单。

作为地产金融链的最后一条,炒房客只有接盘侠的身份,仲有人以为自己也是投资者呢!

地产老板们则利用上下游公司,把钱套出去,享受着公司股票上涨的收入,打着融资的旗号抢钱。

1982年,丁权风暴的出现,令全港经济由阴转晴。

虽然,港府收不到丁权的差饷,但是带动的产业,亦令港府税收看涨,新任总督政绩斐然。

赛马会,沙田马场,俱乐部餐厅。

汇丰洋行总裁沈弼,穿着绿色的针织毛衫,将一件白色卫衣,绑在脖子上,正满脸笑容,跟太古洋行总裁柏利德聊天。

皇家马会十二人董事局,每个月都要对执行层开一次监管会议。会后,董事局成员会在专属餐厅聚会,联络感情。

两个洋行总裁碰面,不是聊女人,便是聊金钱,话题很快来到丁权证券。

只见柏利德叼着雪茄,手腕戴着百达翡丽钻表,十分自信问道:“沈总,汇丰在市场上扫了多少货?”


上一章  |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