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是真不想跟尤启立他们那样当风云人物。
闷头做买卖赚钱不就得了。
可他那么点宏观见识,到现在也没意识到江州才是八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内核。
鹏圳这种特区是啥都独立运转开放窗口,沪海、平京容不得随便测试。
只有江州作为改革试验田,才是真正摸着石头过河,把经验教训做给全国看。
他恰恰蹦跶在这里,还蹦跶得特别亮眼。
怎么都绕不开。
譬如匆忙赶到那个军民二合一机场,跟市里面会合时,他啥都没带,只有一包照片。
坐在简陋的机舱壁翻板座位上,这体验跟民航客机完全不同,噪音还特别大。
想着沈老三再也不愿坐飞机,还是有点道理。
其他人看他紧张得靠着舱壁还抱紧那纸袋,就问他装的啥照片。
估计都有点紧张,找话题岔开心情。
当然是流金相馆的老师傅们又精心拍摄出来的一系列美照。
他准备直接带到阳光日报去“走后门”,交给影展评选组给精选下,起码以后整体展出,江州的照片也能多点。
结果当然是直接把市里面几人镇住。
有些不可思议的快速翻看,又忍不住驻目停留,再展示给旁边人看。
就跟几十年后翻到手机上好看的东西,和人分享没什么两样。
让卫东现在是付费了,提倡照相馆的师傅们不要搞大会战,就是自己分头拿着爱克斯相机去到处抓拍。
当他意识到江州可能是张改革名片的时候,没有搞什么表报、演讲稿、汇报文本,居然选择拍照。
可能从小视频时代过来,第一选择就是图形图像更容易说明、记录这个时代。
这军机其实是从相邻几个省辗转接的人,轰鸣中就算想聊点啥都做不到。
看这边拿出来二指厚的照片翻看,立刻表情多多喜笑颜开,还爱不释手,就有人悄悄解了安全带过来分一迭去看。
然后一起看那个抱着照相馆字样牛皮纸袋的家伙……
这年轻人!你是真的不讲武德。
大家赶着来开会都是摆事实讲道理,需要列出一大堆枯燥的数据说服谁。
你直接上照片。
还是这么漂亮的照片。
谁看了注意力都会被带走。
码头城市嘛,有张是站在码头石阶上俯拍,就让卫东最早来卖腊肉那个自发的贸易市场。
台阶上全都是肩挑背扛的周边乡民带着农副产品来市里卖,背景是汽笛声声的渡船,远景是工厂区的江南山脉。
技术高超,取景精妙的结果就是,近景的农民们肩负重担却带着收获的喜悦,视觉中心很真诚。
背后长长的跳板连接着长龙般的队伍,当时有位邻省的看了就拍大腿:“妙啊,这画面真的像当年群众用独轮车支撑起三大战役,这就是在支持经济搞活,你们江州步伐搞得很快嘛。”
但最美妙的是远景那种交替层迭的山脉,如水墨画的黛色分明中,隐隐的工厂烟囱、厂房又透着工业和农业的联系。
在这些满脑子都盘旋着改革事务的眼中真是充满了各种含义。
又譬如为什么江州后来会成为著名的网红城市。
其他地区罕见的爬坡上坎、新老交替、立体空间吸引人啊。
久居这里的人还意识不到外地人的新奇。
让卫东提醒过。
摄影师傅们就去找,
找到那种长长的一坡石阶,老者杵着拐杖在艰难攀登,孙子欢笑蹦跶在前面回头拉,在深谙含义的人眼里,肯定充满了含义。
可升华画面的是台阶上方左边历史痕迹的篾墙老房,带着斜瓦屋顶跟斑驳,右边笔挺的现代大楼高墙冲出画面。
于是恰好留下一块斜屋顶外的蓝天,蜿蜒在杂乱曲折的两者间小巷上。
一束夕阳余晖照在台阶上,深色旧衣的老者愈发衬着孩童稚嫩亮眼。
新旧变化,推陈出新,革新曲折艰难的前方,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使劲挥着照片示意,想保留这张照片。
不是人人都懂艺术,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就是能打动人。
江州那几位觉得舒心极了,不得不拉大点嗓门:“不能单独搞个江州成果展吗?”
旁边又有人马上摇头:“怎么能单独呢,江州取得的这点成绩,是在各方支持下完成的,全局一盘棋……”
所以说这种高阶局,让卫东反而不如啥都不说,照片呈现就够了。
他赶紧把底片给收好,明摆着有些是有借不还的。
果然等赶到平京,马不停蹄的参加会议,这迭照片立刻成了江州先给各方看的重点!
大家都觉得说那么多,不如用图片简单清晰的叙述场景。
争论本来很厉害,可看了这些照片又不停询问细节。
江州这种周边乡镇村民送农副产品到市区来自由交易的情况多久了,交易额有多大,市民反映是怎么样。
这可不就恰恰轮到让卫东这么个偷卖过腊肉的家伙来讲述。
哪怕他不提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一员,也能头头是道的讲解具体的市区菜市肉菜蛋销售情况,这类有益补充不但丰富了市民菜篮子,也让乡村人口有收益,顺便还提到本来有些偷摸扒窃行为,但去年下半年开始治理后显著好转。
会议开多了听听这样的一线青菜豆腐,大家还都津津有味,不停询问。
有些就得市里面帮腔了,照片又不是让卫东拍的。
譬如有张是天还黑着,却有长排的乡民肩挑背扛的依次上车。
深黑背景的画面很特别,像是在参加什么仪式。
有人问到,让卫东没参与过。
反而市里面给接上:“周边区县历来有公交客运,上午从市里发出,下午由区县返回,晚上汽车进库保养,以便管理,但车队方便了,群众却难了,尤其那些挑着鸡呀、鸭呀、鱼呀等鲜活农副产品的农民,下午乘车进城,东西却不好脱手,只得在旅馆住一宿,这增加了销售成本,而且东西放一夜,少了鲜活,体质弱的鸡、鸭、鱼有的就蔫了,拿到市场上就不那么硬气,还削减了产品竞争力。”
这会儿连改革个这,都要想方设法才能达成:“我们调研讨论后,敦促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时间,班车改为下午发,当晚停在农村,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出发,进城就能卖,下午回家还能带上在市里面采买的物资,目前一共三百五十辆这种班车,涵盖了周边所有区县和大乡镇。”
让卫东也跟着听得入神,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得到了深刻诠释。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尝试调整。
但很显然这个调整里,唯一受损的就是驾售人员,让卫东刚下意识的想到这个点。
就听见市里面顺便提到目前“乘车难”的问题,一两百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早晚高峰期的情况让卫东也感受过。
不提国营驾售人员的效率,只说是公交系统经费紧张,短时间内没法买新车提升运力。
解决办法是“社会办公交“,就鼓励各家单位的交通车在赶紧送完自己人之后,可以投入到社会交通营运来,确实也极大的缓解了局面。
让卫东立刻满脸的学到了!
这不就是变相的私人跑营运吗?
因为一旦这么搞,总有聪明人和有点关系的找单位承包车辆。
怪不得后来好像全国都流行过“中巴”、“小巴”、“面的”,甚至发展到城市之间的空调大巴,其实都是沿着这条线发展起来的吧。
可能让卫东听得过于投入,他那年轻得过分的脸上肯定控制不住憨憨表情,在其他人表情里特别明显。
马上有人笑着问他什么感受,让卫东诚恳:“这是客运,还有货运,有张照片就不完全是好事儿,靠在江边钓鱼的……”
还有人翻找出来到处传递观看,也没说搞个幻灯机投屏。
让卫东解释:“是我们交通局下属的一家搬运专业公司,为钢厂、石化厂等各种大工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近是各种国企大厂调整期,新建搬迁的活儿就不多,他们闲得很厉害,照片背后还有十几辆货车都闲置没用,是没需求吗?市场需求大得很,是他们不愿干吗,这可都是专业搬运人员,是他们的主管部门没办法从市场接活儿,所以交通局试着跟我们民营企业改制,承包、买断、入股的方式都有,整个队伍立刻投入到市场工作中,现在二十天左右,创造效益是之前的七八倍,白色竖条的那张照片就是他们。”
用照片来提交开会,简直就像后世的PPT。
虽然老保安从未做过PPT,但这会儿就是有这种功效。
清晰明了的对比出前后状态。
第二张照片迅速开始传递,看到的人都频频点头。
因为之前江边钓鱼那张,透着都是悠闲懒散,全靠江边公园茂密的大树意境好,那种光剑斑影从树林间投射下来让人印象深刻。
可后面这张几乎是仰拍的建筑工地画面,一群工人正在合力安装外墙玻璃。
骄阳似火的汗珠密布,本来是常见的主旋律照片。
可构图仰拍,就能看出来大楼尺寸惊人,而且造型非常漂亮。
玻璃上倒影的“工人形象”更显构图震撼。
有人循着印象扒拉出另外几张“卫生巾厂”新厂房的照片:“跟这个是一组吧,这是江州的什么建筑,很漂亮啊。”
市里面骄傲:“这就是小让在工作中带来的惊喜了,他带领队伍在江州经济开发区带头展开建设,一个月投产的卫生巾新厂,自筹资金,解决数千就业岗位,本来是准备在国庆前剪彩的。”
这下所有人都不得不吃惊传看照片集,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该不是好大喜功的搞些面子活儿吧。
天晓得让卫东只是准备悄悄多塞几张厂里照片到报社影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