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里是闲逛啊!”
崔眉着实不满姐姐给自己的结论,抗议道:“我是在了解民情,听取百姓的声音,姐夫那么忙,每天都考虑大事,他没有时间了解民情,那总要有人告诉他吧!老百姓在想什么,在担心什么,不听取民意,得不到百姓拥戴,江南总管做不长的。”
“好了!好了!”
崔羽又好气又好笑道:“你整天关心姐夫的事情做什么?他是上位者,百姓的声音有他手下去关心,总管府又不是他一个人,手下官员有几百人啊!怎么可能不关心民生呢!你就别多事了,别乱跑,一旦遇到刺客,你哭都没有地方了!”
张乔在一旁笑道:“小眉,姐姐说得对,现在是非常时期,安全最重要,你想出去玩也可以,下次让萧艾大姐陪同你。”
崔眉刚要反对,却一眼瞅见姐姐凌厉的目光,只得噘噘嘴,“好吧!”
她又一伸手道:“姐,我没钱了,你给我点钱!”
入夜,萧夏在谢庭的美田上奋力耕耘,王妃和张乔都怀了身孕,不能同房,小青也挺着七个月大肚子,入睡更是艰难,谢庭便能独享夫君,萧夏夜夜耕田施肥,两人尽享农家之乐。
萧夏翻身躺了下来,着实有点疲惫了,谢庭搂着夫君脖子,在他耳边吹气如兰般幽幽道:“梅花一弄是吐蕊,梅花二弄是初绽,梅花三弄是芬芳,夫君的梅花四弄是什么?”
“是凋谢!”萧夏没力气道。
谢庭听夫君说得滑稽,不由咯咯笑了起来,又在她耳边道:“梅花五弄是结果,夫君要不要再努力一下?”
“明天旬休,今晚好好休息,天亮前再来梅花五弄吧!”
萧夏伸手拉了一下墙边的绳子,一名侍女很快进屋,将铜夜壶送进幔帐内。
夜渐渐深了,谢庭依偎在夫君怀中睡得香甜,萧夏怀抱美人,却迟迟难以入睡。
他还在想着下午送来的一份紧急情报,幽州总管李景遭遇刺杀,罗艺成为幽州临时总管,高颎认为李景是被齐王派人刺杀,杨暕要防止自己腹背受敌。
但萧夏却很清楚,这肯定是关陇贵族刺杀了李景,扶持罗艺上位,也是帮齐王解决了后背之忧。
关键是这件事影响重大,没有了李景在背后打击杨暕,齐王军便可以依托黄河,全力对抗朝廷大军北上。
历史上罗艺在大业后期才割据幽州,现在居然提前了五六年,杨暕的造反很可能会彻底改变历史,如果造反的时间拉长,搞不好三次辽东之战就没有了,永济渠修不了,幽州后勤无法保障,天子的辽东计划当然会取消。
如果辽东之战没有了,那么大隋还会不会亡?隋末的群雄争霸还会有吗?
萧夏现在也看不懂历史脉络走向了,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迷迷糊糊中,萧夏也睡着了。
次日是休日,萧夏没有去官房,而是呆在家里休息一日。
他坐在书房里看书,妻子抱着八个月的儿子走了进来,萧夏的长子杨俶长得白白胖胖,已经会爬了,格外的活泼,一看见父亲,他立刻伸出小手,嘴里咿咿呀呀也不知道说啥,萧夏笑得满脸开花,从妻子手中接过了儿子。
“小宝贝,要和爹爹玩什么,猜拳、爬山还是骑马?”
小家伙伸开小腿向萧夏脖子上爬,哎!这表示是要骑马了,萧夏只得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慢慢爬走,崔羽则紧紧扶着小家伙,生怕他掉下来,小家伙开心得手舞足蹈,咯咯大笑。
在地上爬了几圈,小家伙又伸手抓向桌子,这是要改爬山了,萧夏起身坐下,让儿子顺着自己身体向上爬,小家伙很快就爬上了桌子,在宽大的桌子上打转,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萧夏一边看着儿子,一边笑问道:“我听谢庭说,她今天要和小眉出逛街,娘子不想一起去吗?”
崔羽苦笑一声道:“刚刚怀了身孕,医师让我少走多休息,我也没那个兴致,不像那死丫头,整天出去逛!”
“你是说小眉?”
崔羽点点头,“我就担心她遇到刺客,或者遇到无赖!”
“让两个女护卫跟着她,江都的治安不是太好,这里正好处于南北交届处,外来人口特别多,官府记录的长住人口是三十万,但实际上有六十万人了,鱼龙混杂,这里面肯定有想刺杀我的刺客。”
崔羽忽然有些担忧起来,“夫君,萧艾也说我们府上不太安全,我们能否搬回去?”
萧夏点点头,“已经不止一人劝我搬回去了,这样吧!我给天子上书,如果天子今年不再南巡,那我们就搬进去。”
“如果天子说他明年要南巡呢?”
萧夏笑道:“天子如果决定明年要南巡,我再给他在长江边修建一座扬子行宫。”
崔羽想了想又道:“小眉在茶馆听很多老人聊天,说齐王造反,天子就不会再相信任何人,不会再南巡了,是这样吗?”
萧夏抱起儿子笑了笑道:“这话说对一半,如果把我调走,取消江南总管府,那天子还是会南巡。”
崔羽更加担忧了,“夫君的意思是说,天子已经不相信我们了?”
萧夏摇摇头道:“这就是齐王造反的恶果,连嫡子都造反了,天子还会相信我这个庶子?事实上,他从来就没相信过我,从一开始,要做什么事,他都是让大哥来告诉我,他从来没有面对面和我单独谈!”
“如果天子调走夫君,夫君会听话离开吗?”
“我不知道!”
在妻子面前,萧夏不想隐瞒自己的心思,他望着儿子可爱的小脸蛋,沉默片刻又道:“我尽量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洛阳,天子杨广召见了宇文述和史万岁。
杨广指着地图缓缓道:“攻打河北,朕考虑两路出兵,一路走河内郡,一路走东郡白马县,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把黎阳仓夺回来,然后以汲郡为根基,夺取魏郡和清河郡。”
杨广又对两人道:“宇文大将军可率八万大军走河内郡,史大将军率五万军走白马渡过黄河,你们两支军互相呼应,在黎阳仓会师。”
宇文述小声道:“如果渡黄河,是不是可以把江南道的水军调来?”
提到江南道水军,杨广顿时有些不悦道:“晋王说水军派去流求岛清剿山越余孽了,一时赶不回来,而且他们战船都在修缮,可用的不多,还是用朕准备巡视江南的船只吧!”
史万岁笑道:“陛下,大象二年,臣率军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曾经在白马渡黄河,哪里很适合搭建浮桥,并不需要战船。”
杨广点点头,“搭建浮桥也罢,使用船只也罢,朕都可以提供渡江工具,关键是朕要结果,拿下黎阳仓,三天后大军出发!”
两人一起躬身行礼,“微臣遵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