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在空中受阅阵容的最后,是分别隶属于陆海军的连续四个编队、近百架直升机从现场观众们头顶呼啸而过。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运输和反潜型号,真正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仍然占比不多。
一年半以前的那场救灾行动,通过一种刻骨铭心的方式,把直升机的价值展现在了全国和全军面前。
出于同样的原因,陆军航空兵不仅将每个集团军配属的陆航团升格为旅,还专门调高了运输直升机的装备优先级,保证每个陆航旅都有至少两个运输大队能够维持满编状态,以便日后应对类似的危机时,能迅速就近调集足够的装备,而无需再从全国范围内慢慢集中。
如今这遮天蔽日一般的直升机群,正是对陆航建设成果的最完美注释。
直到螺旋桨撕破空气的声音逐渐平息,现场一些人才骤然想起,似乎还有一部分重磅内容没有出现。
而与此同时,大功率柴油机的低沉轰鸣也重新响起……
下一秒,现场的军乐改为激昂有力的《东风浩荡进行曲》,在两台猛士越野车的带领下,鳞次栉比的重型导弹发射车正缓缓驶过东华表。
排在最前方的,是短程导弹方队的八枚东风15。
算是已经在上次阅兵时就出现过的老面孔了。
只不过这一次,搭载了经过专门升级的强化钻地弹头。
弹体侧面用白色漆面标注的型号也变成了“东风15C”。
紧随其后的,则是此前一直维持着神秘的全新型号,在官方解说中被称为“中短程导弹方队”。
相比于大部分人都已经熟悉的东风11和东风15,这种被标注为东风16的新型号整体明显更长,甚至使用了与东风21类似的10*10导弹发射车,显然是要填补东风15和东风21之间的射程空白。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占据了几乎一半长度,体积堪称绝无仅有的战斗部。
显然,这是一种全新的型号。
不仅没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出现过,甚至就连历次阅兵彩排过程中也从未以真面目示人,而是一直把导弹本体隐藏在迷彩涂装的保护罩下。
如果搁在过去,那么它应该会成为导弹装备方阵中的绝对焦点。
毕竟彩排过程中透露出的信息已经表明,本次阅兵中作为压轴的,仍然是两种既有型号的有限改款。
东风31A和东风5B。
然而眼下,至少在现场,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这个方阵的后面——
同样以绿色为底的三色迷彩涂装、同样的10*10重型运输车、同样去掉了上半部分的锥桶型保护罩……
在此前由碎片化信息拼凑出的预计之中,这些外形跟前面东风16完全一样的发射载具一般都被认为是备份用车,或者是相同基础设计框架之下的另外一个子型号。
但现在看来……
如果一定要说是“另一个子型号”,那或许也没错。
毕竟后半截单体部分看上去跟东风16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个战斗部而已。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新战斗部的样式。
上表面类似一个略微鼓起的楔形,而下表面则更加扁平,组合成了一个类似大号三棱尖刺的奇特外形……
三维曲面乘波体。
在全场倒吸冷气声中,泛着金属光泽的飞行体暴露在秋日阳光下,弹体侧面“DF17”的白色编号熠熠闪耀,刺痛了所有外宾的眼睛。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地对地高超音速导弹方队!”
转播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程和中近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解说词比之前已经过去的任何一个方阵都要简短,甚至没有按照惯例提及受阅部队历史和该型号装备所主要遂行的作战任务。
但这区区六十个字,却比此前的千言万语加在一起更加有力。
站在台上的常浩南深吸了一口气,本应该跟着所有人一起热烈鼓掌的他,此时却觉得自己的手臂有些沉重。
作为全程主持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项目负责人,常浩南曾经不止一次通过雷达目睹“玄鸟”在大气层边缘划出飘逸的轨迹,并将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靶标烧成赤红的铁水。
但今天,当这种足以改变战争逻辑的导弹真正聚焦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时、当这种象征着人类技术顶点的武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当看到西侧观礼台的外宾席因为震撼而寂若无人时……他还是难免生出几分感怀
“四十七年呐……”
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从郭永怀先生在京郊拉扯起华夏的第一部超高速风洞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七年。
而现在,那个曾在风洞中颤栗的乘波体模型,终于化作了共和国苍穹下的钢铁长城……
与此同时,在他暂时关注不到的地方,外网的各大主流平台也早已经被#Hypersonic的标签所淹没。
华夏方面的信息隔离是如此到位,以至于直到今天之前,都没有什么主流的权威信源能够预测,或者说,敢于预测一种高超音速武器的亮相。
尤其是在美国X51A两次测试接连失败、HTV2的首飞又屡次推迟的背景下。
东风17突然亮相,带给世界的震动要远比这场阅兵式本身更加强烈。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堪比1964年炸响在罗布泊上空的那一声惊雷。
东京《朝日新闻》直播页面的英文字幕跟不上网友刷屏:
“中国展示了能突破任何防御系统的武器!”
“这根本不是常规导弹,是战略平衡的颠覆者!”
五角大楼的官方账号在沉默了将近半个小时后,才发布了一条语焉不详的推文:“我们注意到相关展示,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而华夏国内社交平台早已化作欢乐的海洋,某高校学生上传到社交平台的短视频里,整栋宿舍楼的学生对着直播画面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摇晃的手机镜头中,无数泪光在年轻的面庞上闪烁。
直到最后一个东风5B方队消失在西侧尽头,长安街两侧的欢呼仍未停歇。
常浩南望向天空,看到负责转播的直升机正掠过人民大会堂的国徽,旋翼搅动的气流似乎将云层撕成缕缕金纱。
他知道,当夜幕降临时,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必定灯火通明,太平洋彼岸的智库报告将堆满“高超音速武器威胁论”的标题。
但在这一刻,他耳边只剩下山河沸腾的轰鸣,以及手机里不断刷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宣言:
“此生无悔入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