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当常规装备中的最后一个“无人作战第二方队”通过中轴线时,互联网上的热搜前排已经几乎被军工话题屠榜。
#99A正面防护#
#国家导弹预警体系#
#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而突然窜上榜首的却是个朴素话题:#原来这就是安全感#,配图则是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向受阅部队挥手的瞬间。
尽管只是一张构图一般、甚至因为拍摄工具的限制而有些模糊的照片,但却迅速引发了整个华夏互联网的共鸣,让本就已经被积累起来的情绪彻底爆发出来。
至于现场的东西两侧观礼台上,则更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尽管在这条时间线上,美国军队的“天兵”形象远没有上一世那样根深蒂固,但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后冷战时代唯一超级大国,在长年累月的宣传之下,各种无人机打击中东老乡的作战视频已经几乎成为了“现代化战争”的代名词。
相比之下,华夏这边的公开宣传当中,却没有出现过太多与无人机,特别是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有关的内容。
难免让部分吃瓜群众感到些许落差感。
而现在,虽然只是在地面上看到,但那接连出现的三个方阵、二十几架无人机可都涂得是陆军或者空军的现役涂装,毫无疑问已经证明了一切——
我们并不是没有,只是不拿出来宣传而已。
只有站在高处观礼的常浩南还觉得有些遗憾。
“有点可惜了……”
他咂咂嘴,对刚才那位空军领导吐槽道:
“其实按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让无人机……至少是其中的中大型无人机形成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而且以平直翼为主的构型也更适合进行低空慢速飞行,像这样拉在平板车上面展示,总归还是差点意思……”
“可别……”
后者摘掉大檐帽擦了擦汗:
“单靠卫星的话,数据通量虽然足够但是信号发射精度不够,一定范围内出现多架同型号无人机很容易导致相互干扰,至于其他手段……我们之前倒是利用中继通信机成功尝试过,但今天首都上空的航线管制情况和电磁管制情况都已经够复杂了,还是稳妥点好……”
常浩南本来想说,飞编队这种事根本不用对几架飞机分别进行操作,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统一控制就行,但思索片刻之后还是作罢。
今天这种场合务求万无一失,任何涉及到安全方面的问题,都肯定是保守再保守。
更何况无人机的体量普遍偏小,真飞在天上反而看不清楚,效果没准还不如弄个车拉着走。
也就在这个时候,随着一阵尖锐的轰鸣声逐渐响起,东方的半空中由远及近地出现了八条四色彩烟,由远及近向检阅线延伸而来。
几秒钟后,九个黑点渐次出现在现场观众的视线当中。
除去八架隶属于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Y表演机以外,还有一架为首的空警2000预警机。
这下子,就连常浩南都觉得有些意外——
按照惯例,一般是所有地面装备方队展示结束之后,才会轮到空中编队出场。
于是赶紧翻开了手中攥着的一本小册子。
在入场之前,礼宾组给每个观礼人员都发了一份纸质材料,上面写着进场和离场的时间、方式,以及本次庆祝活动的具体项目安排。
但常浩南这个位置根本不用考虑进场和离场的问题,所以就一直揣在兜里没管。
现在仔细一看,才发现本次阅兵的顺序果然做过调整。
空中编队的出场时间被夹在了“一般地面装备方队”和“战略武器方队”之间。
旁边的首长也看出了他的疑惑,半开玩笑地解释道:
“这个安排确实有些别扭……不过说到底还真就跟小常同志你有关。”
常浩南翻页的动作猛然一滞:
“啊?”
十年前的国庆五十周年纪念阅兵,他倒是参与了一部分仪式内容的设计。
但这次,绝对半点都没插过手。
甚至在今天之前,都没腾出时间去仔细了解过。
否则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准备了。
面对常浩南的不解,对方却只是神秘一笑:
“我们准备把最大的惊喜留到最后……”
相比于十年前需要迫切展示肌肉的局面来说,华夏如今的外部环境已经好了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并没有把刚刚首飞不到一年的两架歼20技术验证机给弄过来,而是完全采用了现役装备。
也导致前面几个作战飞机编队都显得有些平平无奇,无非是歼11、歼10、歼轰7和轰6组成的老四样,只有作为空中加油机、与歼10编队出场的几架运9在现场掀起了些许波澜——
尽管镐飞集团在宣传材料中一直提及运9具备直接改装空中加油机的能力,但此前一直没得到更具体的证据能够证明此事,现在也算是一项实锤。
但总归还是感觉少了点惊喜。
甚至连看台上传出的快门声都变得稀疏了不少。
这一次,反而是隔着屏幕看直播的观众们率先享了福。
得益于空中摄像机更好的机位以及更强的变焦能力,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比现场更加丰富的细节。
在热度已经突破天际的#国庆阅兵#词条下,实时讨论量正以每秒上千条的速度飙升。
军事博主“战隼观察”更是连发三条长文:
注意看歼11编队!最后一组9架飞机的雷达罩颜色从黑色变成了更浅的灰色,外形轮廓也跟前面18架有所不同,而且右侧垂尾尖端、两侧边条前端以及左侧进气道外侧都分别出现了一组新的刀状天线,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歼11B的更新改型……
相比之下,以收集公开信息情报为主要目的各国武官们因为没什么偏好,反而更早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并且实际上,除去歼11以外,从第三和第四个编队的四架歼10身上也能看出类似调整,稍微专业一些的人员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应该是华夏方面利用部分第四代战斗机技术对这两种主力型号进行升级的特征。
“大概率是相控阵雷达。”
安德鲁·舍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去年关岛基地的F22飞行员就报告过,在东海遭遇的歼11突然具备了类似主动电子扫描的工作模式……”
身后的空军武官米切尔·莱顿上校凑上前来,把手中相机的照片放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太起眼的新天线,说明华夏人不仅给三代机换装了新雷达,甚至有可能整合了类似我们AN/ALQ214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尽管掀起了一些骚动,但总得来说,利用新技术对现有型号进行升级改造,也符合装备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果华夏方面迟迟没有相关的升级动作,反倒会让人感到意外。
而真正让外宾区陷入沉寂的,是随后九架外形诡异的飞机——
C909客机改造的平台上布满各式凸起的天线罩,为首三架的机腹中线上,还明显隆起了目测至少15米长的条状传感器,活像一条机械化的深海怪鱼。
后面的六架布局总体相似,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各自之间存在着某些细微差别。
在直播节目中,这三组飞机被概括性地总结为“信息支援机楔队”,但武官们却很快认出了其中两种机型。
“战场监视机、战略侦察机、电子干扰机……”
莱顿举着相机的手臂不经意间微微发抖。
去年在马尼拉湾附近,美军E2C预警机的雷达就曾捕捉到类似RC135的华夏飞机在三百公里外盘旋,但数据链却诡异地延迟了近三分钟。
而此刻,出现在最后的第三种全新型号则明显部署了更加复杂的天线——很可能涉及到美军NGJ(下一代干扰机)才计划使用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尽管美军早就知晓这些飞机的存在,但华夏近年来在沿海机场大量建造封闭式机库,并且使用C909平台的各式特种机和VIP专机从卫星图上来看全都大差不差,导致五角大楼始终无法判断出这些飞机的具体数量。
“真是疯狂……”
他摇了摇头,接着低声感慨道:
“他们竟然把这种飞机直接拉出来,而且还是一次三架。”
然而,却没有人对此给出回应。
尤其是位于前排的安德鲁·舍尔,此时更是已经重新坐了下去,开始盘算新的报告应该怎样设计。
在他想来,看过之前地面方队展示的那些全新作战体系以后,应该已经没什么东西值得感到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