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很抱歉,埃尔金布里奇先生。”
直到引擎轰鸣声逐渐远去,常浩南才又上前一步,装模作样地道歉道:
“您应该清楚,普惠和MTU的联盟实力强劲,同级别的对标型号PW1200不仅开始频繁试飞,甚至还在上个月向空中客车和波音同时提交了项目说明文件,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所以测试工作排的很满,一天都不能耽搁……”
2009年这会儿,空客和波音都已经发布了各自的下一代主力型号,也就是A320neo和737MAX,而针对这两个型号的动力,也大致形成了三家分庭抗礼的局面。
其中普惠/MTU联合研发的PW1500进度最快,航空动力集团/罗罗联合研发的AE1500指标最好,通用电气则明显不太信任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把LEAP的研制合作方选定为日本航空发动机公司,多少还是影响了项目进度,大概率已经不可能赶上A320neo的首批交付。
因此目前针尖对麦芒的,主要就是前面两家。
不过,话虽如此,但埃尔德里奇也不是什么傻子。
对于常浩南的解释,他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再怎么紧急的测试,也不至于非得抓这么个把小时的功夫,还颇为突兀地打断了双方代表团之间的交流,很不符合华夏“礼仪之邦”的传统。
必然是故意的。
而且就是在故意显摆那台一眼看上去就与众不同的发动机。
全都是演技,没有半点真诚。
想到这里,埃尔金布里奇不由得感到一阵胸闷气短。
类似的操作,三十年前他们罗罗也做过,只是想不到如今风水轮流转,轮到自己受气了。
但知道归知道,这种时候既然有求于人,那肯定不可能直接点破对方搞得双方都下不来台,所以只好看着已经开始在跑道上加速的伊尔76,顺着常浩南的话一起装傻:
“那就是NGME项目的产物?”
常浩南点点头,一改往日在人前表现出的谦虚习惯,回答道:
“没错……一个足以改变航空动力发展史的型号。”
埃尔金布里奇虽然才就任没多长时间,之前也没来过华夏,但却没少在欧洲跟华夏人打交道,算是熟悉这个东方大国的行事作风。
如今听到这么一句极其自信,甚至带着几分狂妄的话,不由得侧目看向常浩南。
却发现对方正目光深沉地看着跑道尽头正逐渐缩小的飞机,脸上的表情完全不似作假的样子。
一时间,他甚至对自己刚才的判断有些动摇——
“难道这家伙不是在演我?”
埃尔金布里奇微微皱眉,大脑也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次要问题,所以迅速抛之脑后,并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道:
“此行之前,我已经在报告中看过那台AE1500发动机的纸面数据,确实无懈可击,尤其是在燃油经济性和尾气排放水平上,完全达到了贵国前些年提出的严苛标准……”
先是一番恭维,等常浩南的神情明显放松下来之后,又突然话锋一转:
“但是常博士,正如您刚才所说,PW1500发动机的进度已经领先于我们,而NGME项目还涉及到很多全新的技术路线,不知道以目前的测试进度,能否确认赶上空客A320neo的首批次交付?”
同样是想要探探华夏方面的虚实,他这一番试探就明显比帕特里奇圆滑许多。
表面上是在询问项目的进展问题,但AE1500上面风险最大、也是最核心的新技术就要属间冷循环,所以实际上,相当于是在旁敲侧击地确认间冷器在航发上面的工作情况以及测试进度。
常浩南也听得懂弦外之音,况且他今天安排这么一场大戏,本来就是等着演这一出的,属于是双方都知道对方在演,但又都默契地配合着对方的表演。
于是笑着回答道:
“如您所见,AE1500本身的测试还处在第一阶段,此行结束之后,我们会把另外一台原型机送到法国,供你们进行后续的试飞工作……”
听到这里,埃尔金布里奇的心里已经是咯噔一沉。
虽然今天这一幕幕场面对于自己而言简直耻辱,他本人也刚才闪过一瞬间想看华夏人出丑的念头。
但稍微冷静下来一点就会发现,罗罗现在的前途命运已经跟别人高度捆绑,而且还是单方面捆绑——
如果华夏方面出了丑,那他们一定会更加丢人现眼。
“那……”
他刚准备重新开口,问问能不能加快一下后续试飞进度,结果刚发出第一个音节就被常浩南打断了:
“但不必担心,您看到这些运输机了么?”
他指了指两侧停着的那十几架运9:
“它们所装备的发动机虽然跟AE1500不是同一个型号,但在压气机部分应用了同样的间冷循环技术,目前已经大批量交付包括我军在内的多家用户,并在服役后不久经历了大规模应急任务的严苛考验,足以证明这项技术本身的可靠性……”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之前刚刚走出机舱,看见两侧这十多架中型运输机的时候,埃尔金布里奇虽然知道对方应该是在对自己示威,但却一直没想通示威的点在哪里。
直到此时,他终于明白了。
原来正困扰己方的问题,在别人那竟然是早就已经投入使用的成熟技术……
其实按理来说,这件事不算什么秘密,甚至涡扇20的模型还参加过多年前的新加坡航展。
只不过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埃尔金布里奇并非一线技术人员,而帕特里奇则是个海军燃机领域的老顽固,加上之前也没来得及找波迪细问,所以始终被蒙在鼓里。
其实从这一点细节也能看出,罗罗虽说仍然维持着一些老牌制造业的底蕴,但也已经有了些脱实向虚的征兆。
当然,这就不是常浩南需要关心的了。
在稍微震慑了一下这群英国人之后,他又换上了一开始的和善表情,然后带领着浩浩荡荡的三十多名英国人进入了连接停机坪的一处厂房内部。
刚推开门,一台已经被固定在运输型架上的航空发动机就映入了众人眼帘。
常浩南快步脱离人群,来到那台发动机巨大的风扇前面,介绍道:
“这台,就是马上要运往法国参与贵方飞行测试的202号原型机,也是第二台试飞原型机,我们已经完成了起运之前的全部准备和检查,只等双方签字生效就能装机起飞……”
随后,他又按照惯例介绍了一些有关这台发动机的大体情况。
但已经不重要了。
埃尔金布里奇的视线早已经被隐藏在风扇叶片后面的压气机结构牢牢锁死,而刚才下飞机时还有些不屑一顾的帕特里奇此时更是早就忘了心里面的那点别扭,双眼直冒精光,恨不得马上就扑上去细细查看。
当然,光靠眼睛看是没意义的。
一方面,过几天交接的时候,不仅这台发动机会送到罗罗手里,包括设计图纸等一系列文件也会一并进行交付,怎么都比现在肉眼看得仔细。
另一方面,设计参数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同样的间冷循环技术,用在航发和船用燃机上的细节截然不同。
直接把华夏人的参数照抄上去,只会让MT30死得更惨。
所以非得别人亲自参与帮忙不可。
于是埃尔金布里奇强压下心头的迫切期望,装出一副无意中提起的样子,问道:
“既然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航空运输业所造成的碳排放和空气污染,那不知道……贵方是否有进一步推广开来的想法?”
按照他的估计,常浩南接下来肯定会点头称是,然后就差不多到了漫天起价和坐地还钱的阶段。
而罗罗作为谈判中的被动方,如果能让对手率先开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自己的劣势。
但常浩南却没有如他所愿,而是故意低头沉吟片刻,然后才有些迟疑地开口:
“对于任何有利于人类环保事业的举措,我们都是愿意积极考虑的……”
说着,又露出一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表情:
“但这毕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如果推广就要涉及到大量的标准制订和法案修改工作,不是某一方点头就能落地的事情……现如今我国在航空和航海动力领域没有太多话语权,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呐……”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我方的技术实力和话语权严重不匹配,这事情怎么解决,你们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