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扔下奏折,马不停蹄赶来,太后也从慈宁宫起驾。
顾映霞、珍妃、谨妃也纷纷赶往栖梧宫。
皇后寝宫的茶碗摔了一个又一个,“饭桶,一群饭桶。”
“本宫给木欣然派了二十几号人,上去先拿绳子捆了,再堵上嘴,不由分说直接扔进槐香殿,没罪也成了有罪,她倒好闹出这么大的阵仗,连皇上,太后都惊动了,本宫看她怎么收场。”
太后稳坐高堂,皇帝的座位比太后的座位略矮些,皇后垂手站在太后身边。
顾吟微与皇贵妃同时跨过门槛,太后抛给皇帝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皇帝揉了揉额头,语气很疲惫,“拉拉扯扯成何体统,顾更衣还不赶紧放开皇贵妃。”
顾吟微心里咯噔一下,有太后在场,皇上的态度又不明确,危急关头还得靠自己。
进宫后她是第一个侍寝的人,吸收的气运足够转化成一年的寿命,眼下事态紧急,她不得不抽出全部的气运绘制傀儡符。
顾吟微凝气成符,符文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稳稳的系在齐更衣手腕上。
“太后,你要为臣妾做主。”
“起来说话。”太后牵着她的手,一脸慈爱,可当她的眼神落入顾吟微身上时,立刻变成厌恶。
“皇贵妃你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皇帝开口了。
他的话中规中矩,没有偏袒任何人。
“中秋将至,皇后娘娘宽宏,特地解了臣妾的禁足,臣妾来给皇后娘娘谢恩,半道上遇见齐更衣,齐更衣掌握了顾更衣私通外男的证据。”
“臣妾听她说的有鼻子有眼,想将功折罪,主动向皇后娘娘请旨查证此事,不曾想顾更衣心思歹毒,她一见了臣妾就想掐死臣妾。”
皇贵妃扬起脖子给太后看,她的脖子上有一圈红痕格外显眼。
“你小小年纪,怎么这样歹毒,皇贵妃的脖子都快给你扭断了。”
齐更衣继续添油加醋,“太后娘娘,齐更衣以下犯上,企图掩盖罪证,必须严惩。”
齐更衣一本正经的栽赃嫁祸,顾吟微真想用一张雷炎符劈死她。
她取出所谓的证物,挨个拿给众人看。
“太后请看,这是奸夫的鞋子,这是私通的信笺。”
太后指着顾吟微的鼻子质问她,“皇上那点对不起你,你要这样辜负他,证据确凿你还想如何抵赖。”
皇帝一眼就看出,今日这出闹剧是皇后布下的圈套。
太后字里行间庇护皇贵妃,显然对顾吟微厌恶到了极点。
生着这样一张狐媚脸蛋,蛊惑皇帝不肯与珍妃同房,害她没有皇孙可抱。
“顾更衣,你有什么可分辩的。”
顾吟微语气冰冷,“臣妾无话可说。”
谨妃,珍嫔想求情碍于太后的威严没有开口,顾映霞安静的坐着,寻找齐更衣话语中的漏洞。
皇后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顾吟微抬头时,皇后的眼光迅速移开,她想置身事外?哪有那么容易。
顾吟微手指结印,齐更衣突然大笑起来。
太后皱眉,“哀家还没下令,送顾更衣入槐香殿,你笑什么?”
齐更衣笑声惊悚,伸手指着太后。
“你上当了,哈哈哈。”
“这都是皇后娘娘的计划,其实啊……。”
齐更衣的嘴跟放鞭炮似的,讲出了实情。
“住口!齐更衣犯了癔症,快将她拖出去。”皇后语气慌乱。
“让她说。”皇帝正襟危坐。
齐更衣努力想捂住自己的嘴,可她的身体根本不受控制,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脱口而出。
“半个月前皇后找到臣妾,她给了臣妾一大笔钱,让臣妾对顾更衣下手,臣妾伪造了信笺。”
皇贵妃猛然回头看着皇后,皇后怒道:“你看本宫做什么?”
“你说话做事不替自己考虑,难道也不替木家考虑。”
皇后的话夹枪带棒,皇贵妃想到自己母族,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软在地。
她误以为齐更衣提供的证物真实存在,这才兴师动众闯入椒房殿搜宫打人。
这会儿仔细一想,自己与齐更衣都被皇后利用了。
太后听齐更衣说了这么大一通话,又瞧了瞧皇后的脸色,心中有了决断。
“齐更衣入槐香殿,皇贵妃罚抄女诫五十遍。”太后轻飘飘一句话,打算给今日的闹剧画上句号。
“太后,这样的处置难以服众。”
太后心中很不耐烦,“她们是冤枉了你,可你全需全尾站在这儿,你还想怎样?”
“臣妾想要一个公道。”顾吟微的声音不卑不亢。
“公道?难道你不服本宫的决断。”太后的语气含怒。
“臣妾不服。”
“哦,那你想怎么处置?”太后眯起眼睛,语气充满探究。
顾吟微不答反问,“芳姑姑,宣化十七年,宸妃伙同吉嫔陷害淑妃,当时先帝如何处置犯错的宫妃,姑姑可有印象?”
芳姑姑当然有印象,而且印象极深,毕竟当初的操盘手就是太后。
芳姑姑欲言又止,太后端起茶碗,呷上一口茶。
“她问你,你就说,看哀家做什么。”
芳姑姑得到太后首肯,这才缓缓开口。
“当年宸妃与吉嫔犯错,先帝赐吉嫔自尽,逐宸妃出宫,以儆效尤。
皇帝伸了个懒腰,“芳姑姑当真好记性,既有先例可循,便依祖制。”
太后手中的茶碗重重搁下,劝导:“皇帝,说话前先三思。”
“母后,朕乏了。”
皇帝起身,牵着顾吟微的手出门去,临行前吩咐道:“齐更衣入槐香殿,皇贵妃出宫至龙兴寺悔过。”
皇帝一走,其他人也纷纷起身告辞。
“反了天了,为了一个女人,哀家的亲儿子,居然敢和哀家对着干。”
“母后,您消消气。”
“你这个皇后怎么当的?做事情拖泥带水。”
面对太后的责骂,皇后无奈的低着头。
太后坐着软轿离开,一路上不停抱怨。
“死一个齐更衣不碍事,为这事儿折了木欣然太不值当。”
芳姑姑搭腔,“如今三王爷即将从东瀛返回京都,皇上这时候逐皇贵妃出宫,恐怕会耽误三王爷的归期。”
“哀家担心的就是此事。”
“太后稍安勿躁,三王爷吉人自有天相。”
“皇上以雷霆手腕处置木欣然,木家必然心中不快,难免会怠慢潜笙。”
“潜笙自幼体弱,又没有武功傍身,他去东洲是替哀迎佛骨,庆贺哀家五十大寿,哀家绝不允许任何人怠慢他。”
“太后请放心,木家管着天下漕运,木老爷子八面玲珑,想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去给兵部的人送信,叫他们带兵开船去东洲接三王爷。”
太后的书信没先送往兵部,反而先送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匆匆离开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