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第三百四十五章:盛京夕祭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织明 >>织明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三百四十五章:盛京夕祭

第三百四十五章:盛京夕祭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29日  作者:蜗牛非牛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蜗牛非牛 | 织明 


明洪武十九年,改元代的“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天启元年时,老奴努尔哈赤就已经攻下了沈阳中卫,直到天启五年才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开始着手修建皇宫,而到天启七年时,黄台吉继位大汗后又大规模扩建沈阳城,才逐渐有了今天的模样,崇祯七年,黄台吉更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而更名为“盛京城”。

盛京城里的皇宫规模很小,完全不能同大明京城的皇宫相比,而其后宫的规模那就更小了,和本身就不算壮观的崇政殿合在一起,就等同于一个简单而完整的建筑群罢了。

别说比大明京城皇宫如何,就连大明京城里的勋臣贵戚府邸都不如,甚至还不如大明江南官僚地主的府第富丽堂皇呢!

努尔哈赤这一宗族,本是大明建州三卫中左卫下面枝部小族,势力并不强大,其祖上虽也曾受封都指挥使职衔,但一直都是依附于建州强酋之下,勉强维持部族繁衍。

直到祖、父二人双双被杀,努尔哈赤这个大明朝廷忠心耿耿的龙虎将军发布“七大恨”开始,到现在也才不过是近三十年的时间。

就是按鞑子头从辽阳迁都沈阳,又改称盛京算起,到如今也才只十七年而已。

而宫殿建筑的简陋,恰恰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满清从茹毛饮血的渔猎起家,到如今这般列土称王也才数十年,在侵略大明、蚕食大明的同时,也一直在学习和模仿着大明的一切。

包括宫殿建筑和朝政典章制度等等一切——无不是仿自大明王朝!

最初的时候,鞑子们还不懂得应该把这一较大的建筑群称做王宫或皇宫,他们简单地以为管理国事和统治百姓的地方都属于做“衙门”。

而这座庞大的建筑群虽说比一般州、县衙门占地要大些,权力也要大一点,但依然是一座衙门,所以就习惯性地称作“大衙门”了。

直到黄台吉继承汗位,开始大规模扩建盛京皇宫的时候,才在汉族文臣们的影响下为所有主要建筑各自取了名字。

如头一道大门起名叫“大清门”,其后就是议事论政的“崇政殿”,内宫的大门楼子起名叫“凤凰楼”,其后就是大清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了。

这里正中坐北向南的主要建筑名叫“清宁宫”,这里是清帝黄台吉和就是黄台吉和中宫皇后哲哲的居住之地。

在清宁宫东边两座宫殿分别叫做关雎宫、永福宫,西边则是麟趾宫和衍庆宫,这四座宫殿里住着黄台吉的四位贵妃,分别是永福宫庄妃、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

至于剩下的那些所谓“侧妃”和“庶妃”,则没有自己独立的宫殿居住了,他们都是数人挤在一起居住。

清宁宫又俗称为中宫,只东首一间大屋就占整个宫殿的四分之一,这里是黄台吉和哲哲居住之所,其内部又分作前后两间屋子,各有一个大炕。

而其余的四分之三地方则是祭神所用之处。

清宁宫的宫门开在东南角处,其南北各有两口很大的铁锅,一年到头都煮着猪肉,挨着大锅就是大炕了。

依照满人的风俗,神位在西面,坐人处则是南面为上,北面为下。

南炕上有一座鹿角圈椅是给清帝黄台吉准备的座椅,北炕上的鹿角圈椅则给皇后哲哲准备的,而靠西山墙的大炕是用来供神的地方,这里摆着各种祭神用的法物。

在山墙上,还有一块不是很大的木板,上面垂挂着黄绸制成的帷幔,名曰“神板”,其前边炕上设有一个带靠背的黑漆座椅,上面摆坐着两个穿有衣服的木偶——据说还是特意请来的蒙古神祗。

而在神板两侧的墙上还悬挂着一幅幅彩色画轴,有释迦牟尼像、文殊菩萨像、观世音像、七仙女像等等,就连枣红脸、眯着双眼的武帝关圣画像都赫然在列。

上面的这些神像画轴,在不祭祖的时候都是卷收起来装进黄漆木筒里,在墙上还挂着一支神箭,其箭头朝下,尾部挂着一缕练麻,另一边挂着盛神索的黄色高丽布袋。

就在清宁宫门外东南方不远处,还建有一个石座,每当遇到祭天的日子时,都会提前一天在上边竖起一丈三尺长的神杆,杆头上还有一个木斗。

今日不祭天,所以这处石座空立于此,上面并未竖立神杆!

日落西山,只在屋脊边缘透射出道道金色彩霞光芒……

清宁宫里点着了许多的蜡烛,有些牛油烛甚至有棒槌那般粗细,外边更被涂成了红色,香烟与烛烟混合着灶下的木柴烟,以及自大肉锅中腾起的水蒸气混合在了一起,使得清宁宫中的气氛既矇眬、又庄严,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夕祭的时间本应在日落之前开始,只是今日为着等黄台吉围猎归来,才延后了些许时辰。

大清国皇帝黄台吉面向西方对着神像跪拜行礼,接着轮到哲哲皇后对神像跪拜行礼,他们行过拜礼之后,便在大炕上的鹿角圈椅中坐了下来。

年仅五岁的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也出现在了哲哲皇后的身畔,福临虽然是黄台吉的第九个儿子,可他却是永福宫庄妃所生,论身份之尊贵在诸皇子之中可是仅次于豪格的存在了。

这时,就看到司俎官领人抬着两口通体黝黑、没有一丝杂毛的黑猪过来,将之头向西顺置于神像前。

接着就是司祝萨满登场了,他先向西南方跪着献酒一次,又将两盏酒合于一盏内,司俎官执猪耳,司祝萨满将热酒注入到猪耳内。

此刻,如果这口黑猪剧烈抖动,并且大声的嚎叫起来,即会被视为好兆头,此即为领牲。

之后,司俎官指挥众人将猪顺放在灶前的包锡大案上,头朝向西边,再将另外一口黑猪抬进来,如法炮制一番。

接下来就又该司祝萨满登场了……

只见他头上戴着插满各色羽毛的神帽,腰间还系着一圈腰铃,摇头扭腰地跳着出来,手中还不住敲击着一面皮鼓,铃声鼓声俱起之下,司祝萨满边跳边唱诵祝词:

“上天之子,年锡之神,安春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

司祝萨满诵祝至紧要处时,更是若癫若狂般,他诵得越快,跳得也就越甚,铃声和鼓声也越发急切起来。

如此过了一阵,诵祝将毕之时,司祝萨满已是一幅若昏若醉之态,就好似“神祇”已经降临到她的身上一般。

只见她的身体不断向后踉跄倒退着,仿佛重心不稳,竟似站立不住要向后倒去的样子,两个宫中的婢女赶忙迎上去从左右将她搀住,又扶着她坐到一旁准备好的椅子上。

司祝萨满一到座位上坐好,忽然间就安静了下来,完全是一副瞑目闭气的样儿,想来刚才确实是消耗了她大量的体力。

一旁的婢女们正轻手轻脚地悄悄地替她除去身上的皮鼓、神帽、腰铃等诸般物件……

又过片刻,司祝萨满才再次睁开了眼睛,她作出一副十分吃惊的神情,仿佛大梦初醒般样子,只见她迅速起身向神祇叩头,接着又向黄台吉、哲哲皇后叩头,最后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黄台吉与哲哲皇后先是随着司祝萨满向神祇行了礼,这才命人传谕在外等候的各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进来。

能够被留下来参加今晚夕祭的都是贵族中较有地位之人,他们依着顺序鱼贯而入,先向神祇行过了礼,再向黄台吉和哲哲皇后行礼。

御前侍卫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块毡垫,他们铺在地上坐好以后,侍卫又给每人面前放了一盘白肉、一盏酒、一碗肉汤,以及一碗白米饭。

辽东这边现在还种不了大米,今日他们吃的这些白米都是朝鲜向清国进贡的,可是十分难得。

夕祭结束以后,诸王、贝勒们纷纷谢恩退出,唯独和硕肃亲王豪格一人被黄台吉留了下来!

相关


上一章  |  织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