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们这学期课程多吗?爸爸妈妈不让我出学校,你们都没来看我!”
陈瑞予宠溺地回头看了她一眼,“我学的是政法,第一学期的事情还真不少,原本国庆的时候想去找你,不是你说跟舍友有约了吗?”
陈欣悦自知理亏,吐了吐舌头,讪笑两声。
到了目的地。
陈瑞予率先下车,帮她们拿了一些行李。
四人走进一条胡同,拐了个弯,终于到了目的地。
入目的是一座隔开的农家小院,隔壁住着的是一个老太太和她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人多热闹,他们这边院子小一点,有个做饭的灶屋,一间小的客厅和两间卧室。
陈瑞予带着他们进屋,解释道:“这房子的房东就是隔壁老太太,我们打听过了,老太太一家在当地口碑不错,挺好相处的。
房租要的也不高,现在一间房间堆满了货,另一间老太太帮忙收拾出来,可以马上住人,他们这边烧炕,晚上炕烧热了,特别暖和,被子也是现成的。
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可以用,要是介意就用自己的。”
唐静听完陈瑞予的介绍,眉眼都是喜悦,“我从小就睡炕,挺好的!”
周苗青进屋转了一圈,兴奋地拉着陈欣悦的手蹦跳,“欣悦,那个炕好大,睡五个人都没问题!”
陈瑞予指了指另一个房间,“那边也是一样,不过现在都被货堆满了,明天开始我和阿康也会搬过来,我们住隔壁那间,就一周的时间,不管能不能赚钱,都要回家。”
陈欣悦重重点头。
当天三个女生就把那些货搬到客厅,整理之后发现这批货不仅有二三十岁男人女人的衣服鞋子,还有童装,各种各样漂亮喜庆的童装,还有羽绒服。
她们看着都爱不释手,更不用说那些想买衣服的人。
除了衣服还有一些电子手表,护肤品之类的,也是市面上常见的牌子,不过现在一般都在正规店里出售,也不知道徐健从哪儿搞来了这些货。
几人合计了一下各自要卖的东西就赶紧上炕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她们就起床了。
村子外面就是早市,她们把拿出去,找了个没人的空地支起摊子,衣架那些也是徐健邮寄过来的。
清一色款式。
往竹竿上一挂,很快就有人过来问价钱。
唐静和周苗青心里慌得一批,好在陈欣悦镇得住场子,两人默默观察了一会儿,见这么一小会儿功夫床陈欣悦就做成了两单买卖。
心头一阵火热,鼓起勇气开始招呼客人。
三个摊子很快就围满了赶集的人,忙碌的时候她们都没心思留意其他的,回过神来才发现太阳都出来了。
早市这会儿人挤人。
她们只愣神了一会儿又被买东西的客人包围。
这一通忙碌过后,直到十一点集市上的人才少了一些。
此时她们打出来的货已经卖得七七八八。
三人饿得饥肠辘辘,陈欣悦开口说道:“收摊吧,先回去吃点东西,下午想摆摊再继续出来。”
“好好好”
唐静和周苗青也想回去看看今日的营业情况。
三人快速收拾东西,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出租房。
这会儿陈瑞予和徐康才刚刚把他们那间房间打扫干净。
大家见面寒暄了一会儿。
三个女生躲回房间里,挨个清点自己包里的钱。
“我这里有四百五十六块八毛。”唐静干巴巴地说着,脑子一片空白。
这些钱真的是她赚的?要知道爸妈在老家辛辛苦苦一整年,到头来估计也就攒了这么几百块钱,结果现在他一天就赚了这么多!
周苗青大受鼓舞,赶紧清点自己的包,合计之后发现她这个摊子差不多赚了四百二十多,比唐静少了那么一点点。
不过也能理解,唐静卖的是少女和熟女装,她卖的是鞋子。
一个人可能买好几套衣服,却不大可能买好几双鞋子,好在她是男女鞋都卖,受众更广一些。
两人清点完,齐齐把视线落到陈欣悦身上。
陈欣悦不慌不忙地开始算账,最后营业额竟然高达五百六。
两人都有些不可思议。
“欣悦,你卖的是童装和护肤品,怎么反而比我们还挣钱?”周苗青想不明白。
陈欣悦调皮地眨眼眨眼,“因为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啊!女人都爱美,大人疼孩子,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是不是?”
两人不约而同朝她竖起大拇指。
唐静当即把赚来的钱分出三分之二交给陈欣悦,“欣悦,之前说好了,我没有本钱,只拿营业额的三分之一,你数数。”
周苗青连忙跟着点数,拿出三分之二给陈欣悦。
陈欣悦接过钱,同她们说道:“现在你们手里头各有一百多,可以当本钱,你们可以拿这一百块找我哥进货,从明天开始,赚的钱都是你们自己的,要是不想承担风险也可以继续我们今天的合作方式,你们自己选择。”
两人对视一眼,想都不想就把一百多给了陈欣悦,“我们拿货!”
见识了今天摆摊的火热情况,她们自然知道怎么选择才是最好的。
陈欣悦乐了,拿着钱去了隔壁房间,把情况跟陈瑞予和徐康说了一下。
第二天,五个人各自摆摊,虽然挨在一块,可各卖各的,谁也不影响谁。
他们五个的摊子囊括了男女老少的衣服鞋子袜子还有护肤品。
因此吸引了不少赶集的人过来。
这一天的营业额跟第一天差不多,甚至还多了一些,估计是第一天没人知道,经过一天发酵,不少人慕名而来。
后面几天,摆摊的生意越来越好,好到周苗青都舍不得回家了。
周苗青家里虽然不像唐静家那么穷,但她父母都是双职工,每个月多少钱都是有数的,培养她上大学已经不容易,只是表面光鲜而已,她也想报答父母,奈何自己能力有限,还得家里操心,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赚钱的机会,还是赚大钱,她是一点都舍不得放弃。
经过两天的思想斗争,她给家里打了电话。
周母接到女儿的电话高兴坏了,一个劲儿地询问,“什么时候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