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林知清和林泱泱对视一眼,很快便明白了过来,这司狱是将春姨娘的死归咎到了“情”字上。
而且……这些人所说的情况与四叔口中的情况貌似不太一样。
在四叔口中,他对春姨娘敬而远之,不曾亲近过。
但在这些佃农们口中,大约半年前,也就是四叔刚得到春姨娘时,也带着她来过这里。
二人之间仿佛也存在过浓情蜜意的时刻。
为情而死吗?
林知清回想起了春姨娘的死状。
即使她没有亲眼看到春姨娘自触,但她可以从伤口处看出来,春姨娘死的很决绝。
她撞向石狮子的时候没有卸力,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
可按照佃农所说,春姨娘可能是被四叔冷落,所以故地重游,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都说明春姨娘对四叔有情,无论是故地重游还是流泪,这两种行为更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不甘心和难过。
且这种行为与心理学上所说的焦虑型依赖情感重合度十分高。
所谓焦虑型依赖情感,是指在两性关系中,会将所有情感寄托在对方身上。
如若对方的态度有微小的变化,便会胡思乱想,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既然是不甘心和难过,那她多半是期待四叔回头,同她再续前缘的。
这样的人,即便是真的对四叔绝望、死心了,短时间内也不会通过毁灭自己来报复别人。
且四叔并不是从几天前开始对她这样的,林知清问过四婶,也查过林从砚这小半年的留宿记录。
春姨娘并不算受宠。
既然如此,为何她早不伤心,晚不伤心,偏偏挑了一个林家局势最混乱的时间段伤心而死呢?
这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是完全说不通的。
可林知清虽然知道这个心理学知识点,但是并不能用这个道理来作为替四叔脱罪的理由。
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心理学这种概念。
她现在要搞清楚的,就是四叔和春姨娘的感情状态。
与此同时,那司狱命管事去拿了山庄的客人名册。
林知清脑海中的思绪不断翻腾,她记得当初询问四叔与春姨娘的感情时,四叔脸上的微表情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难不成是刑部同山庄联手作戏,想将林从砚的罪名按实?
可此时此刻,这些佃农们的表情、动作又都很自然,不似作伪。
林知清否定了这个想法,脑海中出现了另一个可能。
是林从砚在撒谎?
而此时,管事也将客人的名册拿过来了。
司狱接过后立刻翻开名册查看了起来。
林知清隔得远,实在看不到那上面的内容。
林泱泱也急得抓耳挠腮:“清妹妹,要不我直接去将那册子抢过来吧?”
“不可。”林知清摇了摇头,今日她和林泱泱并没有半分伪装,且这山庄内人员众多,若是刑部想给她们安罪名,那可太容易了。
林泱泱也知道这件事情行不通,但她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那册子一定是会被官差当作证据带走的,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四叔被定罪吗?
林知清眉头紧皱,一直盯着那司狱,不知在想什么。
直到刑部的人马全都走了,她仍旧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林泱泱看着那群人的背影,着急地跺了跺脚。
林知清深吸一口气:“堂姐,我们先回林家。”
“坐以待毙?”林泱泱不解。
“不。”林知清蹙眉:“先去查看四叔的起居录。”
“起居录?”林泱泱一愣:“你怀疑四叔根本没有来过这里?”
根本没有倒是说不上,林知清内心的想法是,首先,如若春姨娘对四叔的感情真的那么深,起居册上也可以窥见一些端倪的。
其次,为何几日前春姨娘可以用林从礼的名字进桃花源,还无人发现。
如若她可以,那其他人呢?
这是否能证明那客人名册上的林从砚不一定是林从砚。
简而言之,就是有人冒充林从砚的身份来桃花源。
带着这两个问题,林知清和林泱泱快速赶回了林家。
起居册一事,属于人事庶务,这本是由林从砚掌管的。
但由于他通政使司的事务繁忙,他手底下的一些人事权是分给林九思来掌管的。
为何分给林九思?
时间倒回几年前,林泱泱神经大条,林知清谨小慎微。
至于林十安,他并非嫡系,养大他的林从礼遵守家规,也为了避嫌,并不让他接近林家庶务。
便只有一个林九思可以跟着林从砚学习庶务。
这起居册便是由他看管的。
林十安的声音低沉,与他的娃娃脸不太相符:
“盛兴元年季冬,辰正,留宿春桃阁。”
“盛兴元年孟春,酉正,春姨娘送莲子汤,不受。”
“盛兴元年季春,戍初,于春桃阁观春姨娘抚琴。”
“除开春姨娘刚进府的那段时间,近来与她有关的记录便只有这些了。”林十安将册子放到了林知清面前。
林知清拧眉,单从这些来看,春姨娘确实不是很受四叔宠爱,这与她之前的认知是没有任何出入的。
她翻看起了与桃花源有关的内容。
可看了没一会儿便皱起眉头。
刚得到春姨娘时,四叔确实时不时便带着她去一趟桃花源。
但前几年四叔都只在孟夏的时候去过,甚至今年孟夏还没来得及去便被刑部抓捕了。
一年去一次,当真算不上熟客。
那为何温泉山庄的人会将他记录在册并划入熟客范围当中呢?
总不可能有两个林从砚吧?
抑或是春姨娘顶着他的名头去的?
这也不大可能,即便是顶着四叔的名头也是需要花银子的,春姨娘不受宠,月例也没多少,怎么可能消费得起。
起居册每月都有人专门交给主子核对,不会出错,林从礼和林九思也没有伪造起居册的动机。
那问题只会出在温泉山庄那一头了。
但早在林知清她们去之前便查过,那温泉山庄是一个盐商名下的产业,与林家毫无交集,且进出需要信物。
他没必要刻意提前做局算计林家。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有人顶了林从砚的名头,以他的名义成为山庄的常客!
春姨娘没有成为熟客所需的银钱,也没有信物,不能以林从砚的名义进山庄,所以顶替林从砚的人,不是春姨娘。
但佃农声称在桃花源见过她好几次。
那么……林知清眯了眯眼睛。
春姨娘很可能是和顶替林从砚名头的人一同去桃花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