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号人拥到程心瞻身前,面色热切。
其中一个老者隐隐站在其他人身前,这里似乎是以他为主。
老者朝着程心瞻拱拱手,便道,
“敢问可是程经师当面。”
程心瞻还礼,
“正是贫道,居士有礼了,不知是廖、曾、赖、刘哪位当面?”
老者便道,
“经师有礼,老朽廖钧山,忝为廖家家主,经师,里面请,咱们坐下说话。”
程心瞻自然说好,于是一行人便往村里落去,来到乾位的紧挨池边的的一栋建筑。
一行人进门前经过一个青石牌坊,程心瞻看到上面写着「杨公祠」三个字。
在杨公祠会客,这就是四大家的最高礼仪了。
进门之后就见到一方大大的天井,天井下面的财池里养着金色的锦鲤,锦鲤的尾巴极长,倒是有些龙鲤的雏形。
几人绕过财池,带着程心瞻来到正厅。
正厅后壁居中有个神龛,供奉杨筠松杨祖师的泥塑坐像,这位风水形势派祖师面容清癯,手拄木杖,看着就是测算无疑的高人模样。
只是不同程心瞻去句曲山、去散原山、去阁皂山,这里的人没有给程心瞻递香,而向来谦逊的程心瞻也没有主动去给这位杨公敬香。
因为杨公这道风水法脉不是三清门下,既然没有三清圣像,那光是这位杨公,还受不得程心瞻的拜。
四大家要拥程心瞻坐上正座主位,程心瞻自然不同意,要坐下面的宾座,这四大家又不愿意。
拉扯了一番,最后程心瞻坐上了正座次尊,看程心瞻坐下后廖家主才小心坐在了主位上,其余家主族老分列两旁宾位坐着。
不过这也无怪四大家多礼,杨公作为风水大家,形势派开派祖师一级的人物,想成就地仙而不得,最终以尸解仙飞升。
其所传赣南四大家,历代以来最高成就也不过四境,而且还时常断代,当下境界最高的廖家主,也仅仅只是三境。
四大家继承杨公法脉衣钵,以风水形势与驱鬼镇尸立家,尸解仙已经是其成道的最高追求。
而三清山的开派真祖,葛洪仙翁,除却内外丹道,在尸解仙一道上,更是继往开来的人物。在葛洪仙翁之前,尸解仙为旁门秘传,师徒口口相传,而且尸解时毙死之人极多,是一条险之又险的成仙小道。
是葛洪仙翁将尸解仙一道融会贯通后著书立说,吸纳入道门正统,提出兵解、水解、火解、杖解、文解等等分支,并罗列详说,提出许多尸解的仪轨规程,大大降低了尸解毙死之危。
这一功德无量的举动让尸解仙成为天下有仙志者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葛洪仙翁也被尊为尸解仙宗师。
所以三清山作为葛洪仙翁的道场,程心瞻作为葛洪仙翁法脉传人,在四大家面前自然备受尊崇。
“九龙归池非凡地,八卦列象自通神,贵村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程心瞻以赞叹开场。
廖家主闻言很是惊喜,便道,
“不曾想经师也懂风水学说?”
程心瞻闻言便笑了笑,解释道,
“廖家主和众居士恐怕还不知道,我是福地里明治山出身。”
“呀!”
廖家主站了起来,其余一众人也都站了起来。
廖家主拱手对程心瞻行了一礼,“竟不想经师还是传道祖师的法统后人。”
程心瞻起身让大家都坐下,他来之前看过了豫章地志、赣州州志以及三清山和明治山的山志,所以他心里也很清楚,明治山对于此地四大家,那真就是圣山津梁一般的存在了。
原因之一在于三清山葛洪仙翁之于尸解仙的地位,原因之二就在风水与御尸之道上。
风水一脉的开派祖师郭璞,也是东晋人士,与葛洪仙翁私交甚笃,风水一道的开派经典《葬经》成书,葛洪仙翁与其玄徒孙,也就是明治山的首任山主詹碧云也出力不少。
而风水形势派的开派祖师杨筠松,又与明治山第十代祖师邹无晦相交莫逆,风水形势派的开派经典《撼龙经》,邹无晦多有校稿。
另外,风水形胜处,地气造化,必然易发活尸,所以对于寻山定穴之人来讲,御尸镇尸是不得不学的道术,而在杨门四大家这一支上,御尸镇尸之法则源自于明治山邹无晦授杨筠松。
所以有些类似于程心瞻之于句曲山,杨筠松实乃三清山明治山御尸这一小支的外传弟子。
有了这份渊源在,所以廖家主才说程心瞻是他传道祖师的法统后人。
说开了这么一层关系,四大家对程心瞻是又敬又亲,接下来的话自然就好说了。
“不知经师此次亲来,可是有法喻传下?”
廖家主道。
程心瞻摆摆手,连道,
“廖家主实在客气,什么法喻,实话说来,这次贫道是有事相求。”
“请经师吩咐。”
程心瞻点点头,说,
“下面贫道要说的这桩事,无论众位做是不做,但万万是不敢泄露的。”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他也没有说什么狠话,但他既然专门发声提点,那这四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件事的份量。
厅中之人连连点头,其中还有三四个年轻一些的更是被几个家主族老撵了出去,剩下的不过八个人,这些人又是掐诀又是念咒,祠堂里灵光泛滥,里三层外三层也不知启用了多少法禁。
等做好了准备,这些人才紧张兮兮看过来。
程心瞻便道,
“是这样,湘西天鞘山是天下绝阴之地,又藏尸百万,你们四家定然是听过的?”
众人点点头。
“贫道欲平了天鞘山,解了绝阴地,度了百万尸,我听闻廖刘两家能斩龙断水,曾赖两家善调理阴阳,又都身怀镇尸之法,所以想请诸位出山,替贫道,也是为苍生,了却这桩魔患。”
程心瞻说道。
众人闻言一惊,面面相觑,心底难免都升起了同一个想法:
灭天鞘山?找我们?
不过应当是三清山万法经师的名头摆在这里,四大家的人脸色逐渐从惊疑变成坚毅,似乎都在逼迫自己做下什么了不得的决定,廖家主更是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正要表态,便听得程心瞻继续说,
“贫道一具法身就在天鞘山内,暗中掌控大阵,度化群尸以及破解阴阳格局会由阁皂山牵头,就是要劳烦众位以及族中子弟配合,到时候,山中宝物自有分润。”
厅中八人心情瞬间由沉重转为狂喜,一口气没缓过来,脸色涨成了紫红色。
这经师年纪轻轻,怎么说话还大喘气?
廖家主深深吸一口气,又起身相谢,
“多谢经师垂怜!”
四大家独斗天鞘山的胆子没有,但跟在三清山和阁皂山身后,赚功德捡宝物的胆子是有的,而且很大!
说不定,凭此一役,家族里最近几代或许能催生出一位四境来!
程心瞻笑了笑,要是没从这些人面上看见从惊疑到坚毅的转变,或许自己说上几句客套话就要走了。
毕竟风水相比于内丹、雷法这些虽说是小道,但是世上修行的也不是只有赣南这四大家。实说话来,也是看在同在豫章一地以及祖上渊源的份上,自己才走这么一遭。
他们也算抓住机会了。
“劳烦你们一趟,还说什么谢,贫道大概提一下,到时候要拜托各位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在贫道法身的遮掩下进天鞘山尸窖内封禁群尸,使魔头无法调动。另一件是在天鞘山外围解绝阴山水大势。
“第一件事由三清山牵头,第二件事由阁皂山牵头,过不了多久,自然会有人来与你们详谈,到时候你们也早做准备。”
四大家之人连连称是。
说完后,程心瞻没有久留,马上就告辞离开了,他婉拒相送,化作一团火光遁走了。
四大家的人一直目送着,一直看不见了火光,这才霍然转身。他们强压住激动,聚在一起商讨着,一边想要举四家之力大办,一边又要小心翼翼,生怕走漏了风声,其中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飞离四大家,程心瞻没有立即离开赣南群山,而是拔高身形四下寻觅着,很快,他便找到了赣江。
这里靠近赣江源头,所以江水不像南昌城那边宽阔,也就百来步宽,他沿江上溯,很快就找到了江水源头。
这里是一处白石滩,石缝中水草丰茂,还有很多菖蒲生发,石滩上有孩子们在玩耍,摘蒲摸虾,两岸散落着不少民居,一派悠然野趣。
程心瞻在一处无人之地落下,拿出了一根法香,点燃后插进了石缝中,他静静待了一会,待香燃尽,他便离开了。
没入云端后,他顺着赣江一路往北走,远远的掠过阁皂山,来到了南昌城。
此时江心矗立着白龙沙洲,赣江到此一分为三,他还看见下游有不少净明派弟子在疏导水道,似乎这一分为三不光是白龙沙洲的缘故,还有净明派人为疏水导致。
他也不知为何要这样做,看了一会看不明白,便折身往大江西岸,进了万寿宫。
程心瞻现在进万寿宫自然不需要通传,山门处值守的人老远就认出了他,迎着他进了山里,又通报了沈照冥来接。
“你怎么突然就跑过来了。”
沈照冥听到消息过来了,还以为程心瞻是专程找他的,便要把程心瞻往自己洞府里带。
程心瞻止住了他,说道,
“不如先带我去见见玄在吧。”
程心瞻知道沈照冥的师尊在净明派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个事和他老人家通个气应该就够了。
沈照冥不知道程心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点头同意了,拉着他落到一处山头道观中。
“师尊,您在吗?”
沈照冥在观外喊着。
“进来,领着客人还在外面等什么,平日里为师也没见你这般乖巧。”
沈照冥闻言笑了笑,领着程心瞻进去了。
两人坐下。
“叨扰玄在了。”
程心瞻拱手。
“说什么叨扰的,心瞻能来老道便很高兴,咱们整个万寿宫都高兴。”
量远道长还是下意识避礼,嘴上笑着回道。
沈照冥左看看师尊,右看看好友,总觉得上次心瞻来山里取经发生了什么事,但师尊不肯告诉自己。
“对了玄在,我看大江自沙洲后被一分为三,既有天数地势在,但也看见了人力疏导,这是为何呀?”
程心瞻问道。
量远道人笑着回道,
“七分天意,三分人力吧,自心瞻立沙洲后,大江就被分流,山里人看了看,决定因势利导,索性将大江一分为三,导入下游,最终汇入鄱阳。这样泛灾时,洪水分三股而泄,下游的危险就能小很多。
“沙洲下游这三条支流我们称作北支、中支和南支。北支是主道,用于泄洪,中支用于灌溉,南支用于漕运。
“这样枯水期时,南支可以保障航运通畅,丰水期时三支泄洪,三水协同,分疏导滞。”
程心瞻听着连连点头,这便是术业有专攻了。
仔细想来,自许真君之后,豫章一带以及周边,但发水灾,净明派从来都是一时间到的,即便是太平景年,净明派弟子也常常开发和修缮水利。
“仁心圣教,功德无量。”
程心瞻赞叹道。
“谬赞了,不过祖宗圣德,我等晚辈不敢使祖宗蒙羞。”
量远道长笑着说。
程心瞻点点头,随即也说了自己的来意。
虽然净明派一不擅长斋醮,二不擅长镇尸,只不过自己才从这里得了天大好处,遍观典籍,在万寿宫里地位还要犹胜句曲山。
阁皂山的圣应道长和四大家的廖家主都没说错,解阴度尸,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微末散修或许不懂,但越是大教出身,越能理解这件事的份量。
自己应了许真君的谶,得了尊敬和好处,现在有这样一桩功德美事放在眼前,要是不跟万寿宫打声招呼,不太好。
只不过现在想来,以治水斩蛟闻名的大教,倒也不一定缺这么一份功德。
不过这就是程心瞻妄自菲薄了,世间没有哪个大教会觉得功德多。
量远道长听完程心瞻所请后,笑意像春水涨河一般从道人脸上溢出来,他拉过程心瞻的手哈哈大笑。
量远道长很开心,一是师门能分功德,二是见到心瞻如此优秀,心中对祖师的谶语更信三分,这第三么,就是遇见这样的好事,这位未来的地仙之师能主动想到其实帮不上什么大忙的净明派!
离开了散原山,程心瞻一路东行,出了豫章地界,来到了金陵句曲山。
听说程心瞻来了,承初真人在百忙之中还是抽空接待了他。
存天殿中,程心瞻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叨扰真人了。”
承初真人笑了笑,说道,
“我听说你有事相求?说说吧,我们句曲山有什么值得你相求的?”
程心瞻也不掖着藏着,便说,
“真人,先前我在仙山中也待过一段日子,曾经有所耳闻,咱们山中有一脉专门是驱鬼镇尸的?称作茅山道士?”
承初真人点点头,
“不错,在山里,存神和符箓是大支,内丹、外丹、雷法、斋醮这种,自然也有小支修行,其中,便有驱鬼镇尸这一脉,主要是帮境内百姓驱邪的。”
程心瞻点点头,说明了来意。
承初真人静静听完,随即便笑了,满意的看着程心瞻,说道,
“你是个好孩子,难为你做些什么事都还想着句曲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