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第375章 疾风劲草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最新章节列表 >> 第375章 疾风劲草

第375章 疾风劲草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29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 历史 | 两晋隋唐 | 北城二千 | 归义非唐 


“驾!驾!驾……”

四月间,北方大地快马纵横,无数军碟往来传送,粮草调拨更是尤为频繁。

哪怕是关中的普通农户,也隐隐察觉到情况不对。

关中某个小村落,十几名农夫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目光追随着远处官道上疾驰而去的军中快马,脸上满是忧虑。

他们的衣衫虽然破旧,打满了补丁,但好歹还能遮体保暖,面色虽然发黄,但至少还能勉强填饱肚子,不至于像河淮一带的百姓那样,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

“这日子,怕是又要不太平了……”

一名中年农夫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带着无尽的疲惫。

“是啊,最近官军车马往来得也太频繁了,粮草车队一辆接一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

“打仗?跟谁打?”

“会不会是西边的刘继隆?”

一名年轻些的农夫插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毕竟刘继隆这个名字,也是他从衙门那里听来的。

“刘继隆?”听到这个名字,周围的农夫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所知道的刘继隆,都是从衙门派来收粮的胥吏口中听来的。

那些胥吏把刘继隆描绘成一个身高三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的恶鬼模样,仿佛他根本不是人,而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妖魔。

“听说那刘继隆是个吃人不吐骨头家伙,带兵从河西杀到陇右,一路上遇到的番人都被他们吃光了。”

“俺也听说过,城里的茶肆里有人说书,其中说过刘继隆杀人不眨眼,手下的兵也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鬼……”

几名农夫低声说着,声音中带着几分恐惧,四周人也隐隐露怯。

“哼!”就在这时,蹲在一旁的一名六旬老翁突然发出一声轻嗤,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老翁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痕迹。

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屑,显然对众人的话并不认同。

“阿翁,您这是……”

众人纷纷看向老翁,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

在这村子里,老翁是年纪最长、见识最广的人,大家都尊称他为“阿翁”。

老翁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

“刘继隆未必是什么好人,但朝廷更是凶恶。”

“俺们这村子临近陇右,若是真打起来,没了民夫,朝廷必然要来俺们这里抓人。”

“如俺这种七十多岁的老弱肯定无人要,但你们这些青壮、一个都跑不了!”

他的话让众人心中一紧,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老翁扫视众人,眼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继续说道:“想要活命,唯有等到夏收后,举村逃入南边的秦岭之中,等待战事结束再走出来。”

“逃入秦岭?”

原本还在害怕的青壮们顿时惊醒,其中一人忍不住反驳道:“阿翁,俺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怎么能说走就走?”

“是啊,逃进山里,俺们吃什么?住什么?”

“阿翁是不是年纪大了,糊涂了……”

面对这些晚辈的猜疑,老翁轻哼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舍不得眼前的东西,却不想想,那些已经开垦过的土地,即便变成了荒地,也很容易复垦。”

“只要别抛荒太久,或者每年派人下来烧荒,那就等于在为土地积肥。”

“俺们进了山,还能寻些谷底开垦新的田地,而且逃入山中不用交粮,算上我们夏收的粮食,也勉强够吃。”

“这世道越来越乱,衙门收税越来越高,若是能在秦岭中开辟良田来自给自足,俺们这个村子的人,或许都能活到战乱结束。”

他说到这里,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可如果你们执意选择留在村子里,那俺们这个村子的男丁,还能活下三成都算老天开眼!”

众人闻言,心中不由得一颤,面面相觑。

老翁的话虽然刺耳,但却让他们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

“阿翁,您这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夸大?”老翁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拔高声音道:“俺年轻时,朝廷征召俺阿耶和你们的耶耶们去西川平叛,全村四十二个人去,只有五个人回来了,且个个都缺胳膊少腿。”

“你们若是不信,大可以留下来试试,看看朝廷会不会对你们手下留情。”

他的话让众人心有余悸,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过了片刻,其中某名农夫才抬起头,小心翼翼地问道:“阿翁,那俺们……该怎么办?”

老翁眼看有人表态,他连忙说道:“先派人去岭中寻些谷地,等夏收后俺们再举村转移进去。”

“只要俺们能活下来,土地迟早还能回来,可若是人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众人闻言,尽管心中仍有不舍,但老翁的话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最终,大家决定按照老翁的建议,先派人去秦岭山中探路,等夏收后再举村逃入山中,躲避战乱。

眼见众人同意,老翁自己也松了口气。

他虽然有见识,但他太老了,开荒这种事情他干不过来,所以必须带着全村人去山里,这才能让他在山里也活得长久。

这般想着,他目光眺望远处的陇山,忍不住摇头转身:“这些人为什么总是要打仗,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种地……”

几乎是同一时间,距离这座村落百余里外的陇山之中,几名绘制地图的塘兵在翻山越岭中,发现了躲在山中的数十口人。

“他娘的,果然还是得靠抢才能发财啊!”

大火在燃烧屋舍,数十具尸体躺在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耕地上,任由鲜血浸透土地。

不远处,七八名身披甲胄的唐军正在分配战利品,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激动的笑容。

他们旁边堆放着上百袋粮食,面前则是摆放着二十几贯钱。

众人把钱均分,随后派人下山去通知随军商人前来收粮。

几个时辰后,十余名商人牵着数十头骡子、挽马走入山中,随后将粮食称重,算钱。

不远处的屋舍已经成为废墟,尸体也尽数消失不见,只留下被开垦的十数亩耕地及上面的血迹。

随军的商人不管这些,他们只在乎这一趟能赚多少钱。

上百石粮食最后卖了八十贯钱,每名兵卒都分到了十贯钱。

饶是如此,随军商人也能获得利润,而八名兵卒也自告奋勇的保护着他们走出陇山。

在战事没有打响前,那些有名有姓的村落,兵卒自然不敢去抢掠。

但是在这南北三百余里长的陇山中,所谓的逃民,不过就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随着时间推移,各镇的塘兵都绘制好了陇山大概的地图,而这主要源于陇山地图已经多年不曾更新了。

这么多年过去,若是山中因为地龙翻身、大雨而垮塌出一条道路,进而导致关中被袭击,那王式肯定需要承担责任。

正因如此,他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其中也包括了绘制秦岭西侧山岭和陇山的地图。

“杀杀杀——”

渭水北岸,喊杀声依旧,而这已经是诸镇兵马开始磨合后的半个月了。

五月即将到来,夏收也即将到来。

军中已经流传着夏收结束,大军便会挥师西进的消息,对于许多兵卒而言,打仗确实不值得高兴。

比起那些披甲的兵卒,他们更愿意去屠戮那些无甲的百姓。

哪怕打胜仗后,他们可以劫掠城池,但没有谁会想用命去换个劫掠的机会。

随着一日操练结束,各镇兵马返回营地,而民夫们也开始挑着饭菜来给训练过后的兵卒们送来饭菜。

随着几个大木桶打开,内里分别有萝卜炖羊肉和黄菜炒鸡肉,还有满满一桶的熟米饭。

自从泾原兵变的事情发生后,关中调外镇兵马备敌,不管实力强弱,饭食总归要准备最好的,力求让这些跋扈的武人能在食物上得到最好的满足。

兵卒们开始排队打饭,若是民夫分量给少了,往往也只是瞪一眼,不敢责骂太过。

便是兵卒也知道,不能得罪为他们做饭的人,但前提是这个做饭的人足够本分。

毕竟关中人口稠密,向四周乡村抓个会做饭的民夫并不难。

“行哥,吃饭!”

一名身穿战袄的青年端着两碗饭菜走向军帐,军帐旁边则坐着一个健壮的青年。

这青年长得隆眉广额,龙睛虎视,露出来的胳膊肌肉扎实,脖子粗壮。

他虽不俊朗,却阳刚味十足,体魄也足够强悍。

眼下他在用磨刀石打磨自己的鄣刀,眼见旁人端来饭菜,这才把刀收入鞘中。

“行哥,军里都在传要打仗了,俺们会不会死在战场上啊?”

身材敦实的青年询问起他,而被称呼为行哥的人则是接过饭菜,冷哼道:“以某的武艺,保你自然没问题。”

“若非你当初愚笨,脚程慢了些,哪里会被抓来这里充当戍兵?”

青年被说的不好意思,脸上也闪过愧疚:“行哥,是俺连累了你。”

“某是你大哥,自然要护着你,从军杀贼有什么可怕的?”

行哥说着,然后埋头大口吃饭,不多时便把碗里的饭菜吃了个干净。

青年见状,当即放下碗筷,继续为他打来饭菜。

行哥连吃两大碗,这才感觉吃饱了,于是将碗筷放下。

旁边青年见状,当即拿着碗筷去清洗,而行哥也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到帐里休息。

结果这时却见前边骚乱,随后看到一群身穿甲胄,外搭罩袍的将领朝他这边经过。

几名将领见了他,其中一人询问道:“不曾想忠武军里,竟然还有这样的汉子?”

负责这块营地的列校闻言作揖:“兵马使,这人是从狱中抓来的民夫,在许州名声不好,城内外称呼他为贼王八,名叫王建。”

“贼王八,还不过来参见王兵马使?”列校看向王建开口,王建于是走上前行礼道:

“忠武军第二都第二旅第二队小卒王建,见过王兵马使……”

王建倒也不怯场,目光甚至还打量着王涉,而作为节制忠武军戍兵的左兵马使王涉则是满意点头。

“不错,是个汉子。”

他没有多做评价,只是略微点评,便带着人继续巡营去了。

与此同时,已经洗碗回来的青年对王建说道:“行哥,听说这王兵马使是王少保的长子。”

“与某有何干?”王建对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没什么兴趣。

与青年聊了几句,他便回到了军帐内呼呼大睡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随着王涉巡营结束,他也返回了营中牙门,对书写奏表的王式作揖道:

“阿耶,某看过了,营内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就行。”王式头也不抬的回答道:“替我派人将这份奏表送往长安,送给至尊。”

他放下毛笔,吹干墨迹后,将奏表盖上印记,随后递给了王涉。

“是!”王涉应下,不多时便派人将奏表送往了长安。

待他回来,王式却才开始让人准备饭食吃饭。

见他回来,王式询问道:“操训时间也不算短了,军中可有变化?”

“兵卒的戾气比之前少多了,不过军将们都是偷奸耍滑的脾性,看样子还是得在交战的同时,提拔些得力的将领才行。”

王涉将自己看到的大概都告诉了自家阿耶,王式也早有预料,因此并未感到诧异。

只不过在王涉开口后,他接着继续说道:“此间事情,你与赵黔看着去办。”

“是!”王涉接着应下,眼见自家阿耶没什么想说的,他这才走出了牙门。

与此同时,官军在凤翔的动静,也没有逃过陇右的监视。

虽说陇右派出去的谍子没有实力渗透进入军中,但只要能搞懂唐军的号令,就大概知道这些人在干嘛。

王式在凤翔练兵磨合诸镇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刘继隆的耳内。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会面黠戛斯派来的使臣。

“职使合伊难支,见过节帅……”

“职使请起。”

都护府内,刘继隆隔空抬手,示意合伊难支起身入座。

“谢节帅赐座!”合伊难支起身回礼,动作干脆利落,显露出草原民族的豪迈与直率。

他入座于右首第一位,坐姿端正,目光炯炯有神,直视着刘继隆,没有丝毫避讳。

待他坐定,不等刘继隆询问,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刘节帅,我这次南下是奉阿热之命,前来与您商议一事。”

“职使请说。”刘继隆微微颔首,神色平静,似乎对合伊难支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

合伊难支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大唐朝廷近日向漠北派去了使者,并赏赐了我们三万匹绢。”

“作为交换,黠戛斯承诺会出兵牵制您的行动。”

闻言、高进达等人纷纷皱眉,李骥更是有些坐不住,但刘继隆却只是眉头微挑,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绪。

他早已料到唐朝会采取这样的手段,只是没想到黠戛斯会派合伊难支南下,似这般坦诚地将此事告知自己。

不过他也并不感到奇怪,毕竟黠戛斯眼下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没做完,那就是与河陇联手,对盘踞在西域的回鹘人发起进攻。

这件事情结束前,双方的合作关系仍旧会继续保持下去,所以黠戛斯不会看着陇右覆灭,但也不会出兵帮助。

刘继隆也相信黠戛斯应该在此次谈判中与大唐聊过出兵西域的事情,但相比较河陇的直接支持,大唐不仅不支持黠戛斯追杀回鹘残部,甚至还有意阻止。

毕竟历史上黠戛斯想要进入西域围剿回鹘残部,最后也是因为唐廷不支持,甚至阻拦而宣告失败。

历史上黠戛斯没有选择,而今他们有了河陇,选择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想清楚这点后,刘继隆心中略感宽慰,而后向合伊难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点头过后,他又询问道:“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合伊难支略微迟疑了一下,似乎在权衡是否该将实情全盘托出,不过面对刘继隆朝他投来的和善目光,他最终还是坦然说道:

“不瞒刘节帅,我此次南下,除了告知您大唐的动作外,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观察陇右的情况。”

刘继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只因这种事情并不值得奇怪。

黠戛斯与河陇的合作固然重要,但若是陇右人心思变,无法抵挡唐军的兵锋,那黠戛斯自然也不介意从中分一杯羹,换做刘继隆是黠戛斯的阿热,他也会这么做。

想到这里,刘继隆轻笑道:“在职使看来,现在的陇右是个什么样子?”

“很不错!”合伊难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陇右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们得知战事爆发,不仅没有畏惧,反而激动地捶胸顿足,士气高昂,根本没有显露出任何颓势,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有您的统帅,我相信朝廷的军队无法击败您,而您将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为您说服阿热,让阿热同意将公主嫁给您,为您带来几千骑兵的嫁妆!”

合伊难支自从第一眼见到刘继隆,便觉得刘继隆比起大唐皇帝更像皇帝。

如果不是他忠心于黠戛斯,他或许会南下投靠刘继隆。

如今刘继隆面对朝廷围剿的难关,如果自己能说服阿热,通过嫁女来支援刘继隆,那黠戛斯日后肯定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想到这里,合伊难支继续看向刘继隆,十分希望能得到他的准许。

不过面对这诱人的请求,刘继隆却轻笑道:“我已经有了妻子,再娶贵部公主的话,对贵部公主并不公平。”

合伊难支自然知道刘继隆已经娶妻生子了,只是他也打听过那所谓封氏,实际上自从封敖致仕开始,封氏就衰败了。

他本以为刘继隆会同意迎娶黠戛斯的公主,然后想办法与现在的妻子和离,但结果是他想多了。

“节帅重情重义,我十分佩服!”

合伊难支脸上难免露出失望,李骥、崔恕等人脸上也露出了惋惜之色。

对此刘继隆没有任何惋惜,他笑呵呵看向曹茂:“曹茂,命人传菜吧,今夜我要与职使不醉不归。”

“是……”


上一章  |  归义非唐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