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萧铣找到了师父萧渐离,萧渐离同时也是他祖父,在祖父面前,萧铣还是跪下行大礼参拜。
萧渐离坐在堂上冷冷道:“我知道你心里不服气我,你就别在我面前装了,有什么话你就明说吧!”
萧铣沉默片刻道:“晋王的地盘不包括岭南诸郡,徒儿觉得我们应该向南扩张,占领始安郡、郁林郡、永安郡、合浦郡等地,然后通过沅陵郡、清江郡和夷陵郡连为一体。”
萧渐离冷笑道:“你最后还是要去交趾郡,对吧?”
“交趾郡和南海郡都在徒儿的征战范围内。”
萧渐离摇摇头,“你根本就回避了关键问题!”
“徒儿不理解师父的话!”
萧渐离一字一句道:“你想向南扩张可以,我同意,但三个月再说!”
萧铣的脸刷地变得苍白,晋王只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他们早就不在了。
这时,萧铣也意识到他不能再回避了,只得叹口气道:“我们的兵力目前只有八万人,训练、装备各方面都不足,一半以上的士兵没有盔甲,只能穿纸铠和布甲,兵器都是陈旧接近损坏,一击则断,在战场上,我们怎么和晋王军对抗?他们有数万骑兵,有重甲步兵,有强大的战船,还有闻所未闻的铁火雷,一个月后,晋王大军就要大举进攻我们了,我想给梁朝留一条退路,难道也错了吗?”
萧渐离摇摇头,“你已经有了必败之心,你还建立什么梁朝?你直接做个南郡刺史不好吗?真正的君主从来不言败,不会给自己留什么后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如果你不是梁王,我会同意你的出征岭南,但既然你是梁王,你必须统领大军和晋王军对抗,宁死不屈。”
萧铣泪水忽然涌出来了,他大声道:“我不怕死,但我不想建一个短命的梁朝,我要建一个续命几百年的梁朝,大丈夫能屈能伸,面对强敌,我忍辱负重南撤有什么关系,我去交趾郡建梁朝又有什么不妥?非要玉碎,非要战死,大家都死了,谁给列祖列宗修建神庙?”
萧渐离眯眼看了萧铣半晌道:“你辞去梁王之职吧!我改封你为交趾郡王,看有多少人愿意跟你走,你就把他们带走,我来接任梁王,我要让萧夏知道,梁王朝士可杀不可辱!”
祖孙二人最终无法妥协,双方分道扬镳了,萧铣宣布退位梁王,改为国师接手梁王,萧渐离随即封萧铣为交趾郡王,萧铣招募军队跟随他去征讨交趾郡,最终只有八千人报名,董景珍、雷世猛,岑文本、郑文秀、许玄彻等十几名文武将领愿意跟随。
十天后,萧铣率领八千人携带两个月的粮食从夷陵郡南下,开始了他的南征旅程。
长安,三辆马车缓缓停在独孤府大门前,元孝矩以及元寿、元弘嗣各自走下马车,独孤纂在门口迎接三位元氏重量级人物的到来。
之前还有大将军元旻和元胄,他们二人和杨雄一样,感染瘟疫死在从辽东返回的船上。
独孤纂迎上前行礼道:“我六叔略有些感恙,特命小侄来迎接三位世叔到来,三位世叔请随我来!”
独孤纂把三位重量人物请进府宅,一直来到后堂,独孤陀拄杖在堂前迎接众人。
“独孤贤弟病情好转了吗?”元孝矩关切问道。
“已经好了,只是身体稍虚,需要拄拐杖才行。”
“接下来就是慢慢调养了。”
“一点没错!”
众人走进后堂坐下,独孤纂也坐在一旁,他是家主继承人,独孤家的实权基本上都在他手上。
元孝矩取出一封信递给独孤陀,“这是晋王写来的亲笔信,刚刚收到,贤弟看看吧!”
之前他们收到了东隋天子杨广和窦彦的信,是否和解,他们内部意见不统一,元家和侯莫陈家族赞成,但窦家和于家反对,窦家反对,是因为窦威手握军权,他不想和东隋和解,而于家是因为于仲文之死,对天子杨广恨之入骨。
独孤家族则保持沉默,实际上元孝矩也知道独孤家族的心思,他们是想把李渊推上去取代杨家,现在的西隋只是过渡而已。
独孤陀看了萧夏的信,又把信递给了独孤纂,他缓缓问道:“晋王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元孝矩沉吟一下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晋王肯定要出兵,我得到消息,晋王已调动五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抵达江夏,加上之前的两万驻军,那就有七万大军了,他们明显是要先灭了新梁,收取荆襄,然后一定会配合东隋军攻下武关,这是杨广把荆襄给晋王的条件,独孤贤弟,我们都知道晋王军有最强大的火器,一旦他参战,西隋必败无疑。”
元寿也道:“现在是九月份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元家并不在意窦威和于家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不重要,关键是独孤家族,一旦独孤家族同意,其他诸如达奚家、豆卢家、宇文家、贺若家、长孙家等等都会同意,于家最终也会同意,窦威个人反对,但其他窦家也会同意,本身窦彦就积极主张和解。
独孤陀和长侄独孤纂对望一眼,独孤陀最终点了点头,“好吧!确实需要两头烧香,不能把赌注押在一头上,我代表独孤家族同意和杨广谈判。”
元孝矩大喜,连忙取出方案道:“这是我们草拟的条件,独孤贤弟过目!”
独孤陀只是同意谈判,谈判成功以后才能叫和解,只要是谈判,当然要列条件。
独孤陀看了看,主要有三条,第一是既往不咎,全面赦免,这是必须的,一点都不能含糊。
第二条是迁都回长安,这也是关陇贵族的基本条件,第三条是立晋王萧夏为太子,这是元家的意见,一方面是元孝矩和萧夏的私交很好。
另一方面是元家看重萧夏的睿智和宽容。
关陇贵族支持山越反叛以及元家派人去晋王宫偷图纸,这么大的事情萧夏都能容忍了,这就说明萧夏有政治头脑,不像他父亲那样的冲动、鲁莽,这样的帝王才值得支持。
但偏偏这第三条独孤陀却有点不赞成,如果将来萧夏登基,还有李渊什么事?
独孤陀沉默片刻道:“先让我考虑一下吧!明天我们再谈。”
元家三人告辞走了,独孤陀把方案递给侄子问道:“你怎么看?”
独孤纂想了想道:“需要把李渊加上去,继续任命李渊为河东道总管,率军抗击突厥入侵。”
“这条可以加,但第三条呢?立萧夏为太子,这符合元家利益,却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啊!”
独孤纂笑了笑道:“如果杨广想立萧夏为太子,他早就立了,他一心想立皇太孙,这绝不会改变的,六叔不用担心,杨广一定反对这条,最后肯定是妥协!”
“怎么妥协?”独孤陀问道。
独孤纂微微一笑,“我建议改为十年之内不立继承人,这样含糊一些,符合所有人利益。”
确实有道理,杨广本来就不急于考虑皇位继承人问题,元家也会希望和萧夏进一步加强关系,李渊家族也能避免更早成为众矢之的。
独孤陀缓缓点点头,“到时你和元弘嗣一起去洛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