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变兵导致近万人死亡,叛军骑兵阵亡三千余人,侍卫和武侯卫军队阵亡近五千人,宫女宦官和纤夫死了数百人,官员也被射杀二十余人,船队被烧毁了七十余艘,损失惨重。
宇文述保护着惊魂未定的天子和皇后回到运河边,屈突通和张须陀上前跪下请罪,萧皇后低声道:“请陛下宽恕他们!”
杨广也知道,若不是他们拼死抵挡,自己早已被那逆子杀死,杨广亲自上前扶起两名将领,安抚道:“朕不是昏君,你们忠心护驾,朕岂能不明白!”
屈突通和张须陀感动异常,垂泪道:“陛下厚恩,微臣粉身碎骨,不能报也!”
杨素上前道:“陛下,屈突通将军抓到十几名瓦岗贼子,经过审讯,他们都是齐王手下士兵,假扮成瓦岗乱贼,让齐王出兵有借口。”
杨广点点头叹道:“朕生此逆子,是社稷的不幸!”
他又吩咐杨素,“死难者都好好安葬了!”
“微臣遵旨!”
萧琮问道:“陛下还要继续南巡吗?”
杨广摇摇头道:“他发动兵变失败,下一步必然要偷袭洛阳。”
杨广不再犹豫,当即作出了决定,“传朕的旨意,取消南巡,队伍立刻返回洛阳!”
就在天子遭遇齐王军队袭击的第二天上午,几名骑马武士疾速赶到了宋城县,来到宋城县北城门旁的悦来客栈,几名武士翻身下马,为首武士匆匆去了后院。
客栈的后院是三座庭院式客房,但已经被人全部包下来,门口有武士站岗,除了掌柜和伙计外,任何外人都不准擅入。
为首报信武士快步走进中间一座庭院,院子里,元孝矩正在喂鱼。
元孝矩自然是去江都,不过今天是萧夏给出的二十天期限的第十天,还有十天时间,应该来得及。
元孝矩当然是等杨暕的消息,他认为杨暕得手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杨暕得手,天下必然大乱,他也就不用再去什么江都了。
这时,报信武士首领走进来,单膝跪下抱拳道:“启禀家主,昨晚齐王军队偷袭船队失败,目前已向河北撤退,天子船队也掉头返回洛阳。”
“为何失败?”
“听说是船队临时停到西岸,偷袭骑兵过不了河,天子和百官弃船而逃,躲过一劫!”
元孝矩一怔,船队停船问题他们考虑到的,陈留县在东岸,一般都会停靠东面,方便补给,但临时停到西面,估计是他们发现了危险,要么就是假扮瓦岗寨的山贼引发了天子警惕,所以把船队停到对面去了。
真是百密一疏啊!元孝矩轻轻叹息一声,当即吩咐道:“收拾行装,去江都!”
齐王发动兵变,天子在陈留遇袭的消息震惊天下,但传播速度有快有慢,最快如元孝矩,第二天就知道了,慢者如岭南,要两个月才能得到消息。
萧夏是在五天后得到快报,天子遇袭,齐王兵变失败,天子取消南巡返回洛阳。
这个消息同样让萧夏震惊,同时也让他有点措手不及,杨暕不是被韦家和清河崔氏控制吗?这两家都是传统世家,会允许他发动政变?
从去年末到现在,萧夏一直在处理南面的山越人反叛,没有精力考虑杨暕的事情,整个总管府也在忙里碌平叛和义仓,要么就是要考虑迎接天子南巡,军方则在招募士兵,也都没有考虑外界因素,杨暕兵变也同样大出众人的意料。
萧夏紧接召集众高官商议对策,李鹿鸣作为情报安全主管,她首先自我检讨。
“情报署在河北也部署了情报点,收集河北情报,不过重点是保国会的动静,其次也关注齐王的动静,卑职今天上午特地翻看了之前河北情报点发来的情报,确实发现了一些端倪,卑职作为一般情报处理了,没有足够重视。”
“发现什么端倪?”萧夏问道。
“第一个端倪是齐王将齐王府内所有世家官员全部革职,长史府首席幕僚韦静被革职,另一个重要幕僚崔经义被不明人打断腿,被迫请辞回乡。”
萧夏半晌说不出话来,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分明是齐王杨暕和世家绝裂,这么重要的情报,自己居然不知道。
高颎立刻问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今年四月初!”
高颎有些不满道:“李署令,这是很重要的情报,你应该及时上报。”
李鹿鸣黯然道:“卑职知错!”
萧夏不忍责怪她,又问道:“还有第二个端倪是什么?”
“第二个端倪是齐王在五月份忽然大扩军,虽然具体多少知道,但情报点估计,至少五六万是有的。”
消息一拍脑门,这个情报比前一个更重要,自己居然还是不知道,李鹿鸣是怎么回事?
刘文静问道:“李署令是不是认为,我们招募了三万水军和两万新兵,天子也对等让齐王募兵?”
李鹿鸣点了点头,她确实是这样想的,所以就没太重视。
萧夏叹口气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可以推断,齐王有近十万大军为底气,他就算刺杀失败,也不会认输,必然据河北来对抗朝廷!”
高颎问道:“殿下认为我们会卷进去吗?”
萧夏缓缓道:“我们会不会卷进去是另一回事,但齐王叛乱必然会产生两大后果,第一是河北山东分离加剧,第二就是朝廷会削藩,这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不希望江南道总管府被解散,我们想一想对策,如果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刘文静道:“殿下要想不被削藩,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功,参与平息齐王叛乱,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天子论功行赏时,殿下便可要求继续保留江南道总管府。”
高颎也道:“殿下,刘使君说得对,有大功才能抵消朝廷的削藩行动,但卑职劝殿下不要太急,要密切观察局势动向,寻找最佳时间出兵,要给朝廷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结束商议,高颎立刻找到萧夏道:“殿下,卑职建议另外任命情报主管,或者把情报和安全分开,两大重要情报遗漏,实在是不应该!”
萧夏默默点头,李鹿鸣在内卫安全方面不错,但情报却不尽人意,之前平叛山越叛乱,情报就不太及时,那是因为山越比较弱,情报差一点也无所谓,但这次河北情报失误重大,这不仅是能力问题,而且是一种认知问题,没有意识到情报的重要性,作为情报主管,这就是致命的缺陷。
萧夏叹口气道:“我知道了,我会重新让张亮主管情报,李鹿鸣主管内卫安全就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