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第四百九十章 示范工程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隋朝的棋局 >>隋朝的棋局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百九十章 示范工程

第四百九十章 示范工程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17日  作者:高月  分类: 历史 | 两晋隋唐 | 高月 | 隋朝的棋局 
第一个完成义仓清理的是江宁县,主要是之前张云秋已经初步清理过一次,第二次清理就比较容易了。

由总管府参军陆邈率领十名郡学学生组成了清算小组,负责丹阳郡两个县义仓清理。

这次清理义仓派出三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一人,总管府拿不出这么多人手,便动员了大量学生参与。

萧夏再次抵达了江宁县,在三天前,张云秋已经率领十几官员先一步抵达江宁县,对江宁义仓的清理进行验收,已完全合格。

此时在义仓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两千多农户成为第一批清算的农民。

形势是在变化之中,之前是想全部清算完再一起商议解决办法,但纸包不住火,清算义仓的消息在很多地方已经传开,农户纷纷跑去官府打听,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农民聚集事件。

消息传到了总管府,高颎当即便建议,率先清算江宁县,打造一个示范,让其他地方官府都能拿江宁县为例子,给农民解惑。

信心和希望是最重要,一旦农民对官府有了信心,一旦农民心中有了希望,他们就不会再闹事。

萧夏立刻批准了高颎建议,并提出了对等原则和不追究原则。

对等原则是给农民的解释,对等原则就是指当时农民交的是新粮,现在就按照新粮的价格算账。

粮食差额部分给予对等的钱或者物资的补偿,不打折扣,这很关键,义仓粮食都是陈粮,如果按照市价至少要打七折,这就损坏了农民利益,会导致农民对清算的抵制,计较那一点点利益反而会得不偿失。

而不追究原则是对义仓管理者和官府而言,贪污也好,弄虚作假也好,过去的事情就不追究了。

没有这个原则,义仓永远也休想清理完成,甚至会有人一把火将义仓烧掉。

这个原则在最初就提出来了,义仓清理才得到了各地官府的全力支持。

萧夏下了船便直接赶赴义仓,在张云秋和刺史裴宣机的陪同下来到了清算现场。

萧夏见现场人山人海,有些惊讶道:“这是两千多农户吗?”

裴宣机连忙躬身道:“启禀殿下,除了第一批两千多农户外,还有很多赶来查看情况的农户,卑职估计这里至少有上万人。”

萧夏不解道:“那两千多农户是怎么挑出来,按照地域划分吗?”

张云秋摇摇头笑道:“这就要感谢地方官府和乡绅的支持了,我们清算组之前已经下到各乡各村,挨家挨户进行清算解释,如果能接受,当场签字,今天就是过来领粮食和钱物,否则今天现场解释,一个人就要占据半个多时辰,根本就清算不了几个人。”

萧夏欣然道:“考虑很周全,做得不错,这是谁提出的方案?”

“回禀殿下,是县令张曲江。”

萧夏笑道:“就是上次那个被停职的县令?”

“正是他!”

萧夏欣然道:“请他过来,给我做现场讲解!”

不多时,满头大汗的县令张曲江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萧夏见他皮肤黝黑,是个读书人的气质,便笑问道:“听你的口音,是关中人吧!”

“卑职是长安人,家就在曲江池附近,父亲给我起名曲江。”

裴宣机在一旁补充道:“张县令是开皇十八年科举第五,三年前出任江宁县令,之前是齐郡历城县尉。”

“原来如此!“

萧夏笑道:“清算结果农民抵触大吗?”

“启禀殿下,我们把损耗和大部分集资都去掉了,剩下的都是明帐,千万别小瞧了农民,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说他们哪年没有服劳役,抵掉了多少粮食,扣税抵掉多少粮食,他们都很爽快承认,他们心知肚明。

其实我们清算的大部分人都认可了,很多人当时没有签字,他是担心官府言而无信,不给他们钱物补偿,所以现在来了那么多人,都是来查看情况了,很多人都要现场签字摁手印,我们也派人专门办现场清算。”

这时,萧夏见十几名老农民喜滋滋抱着羊皮走了。

他便笑问道:“羊皮好像很受欢迎?”

萧夏仓库中最多的物资就是羊皮,从吐谷浑和党项缴获了上百万张上等羊皮,分给朝廷一半,自己留了一半,一直带到了江都。

刘文静便提出拿出一部分羊皮冲抵补偿钱,以利诱之,效果会更好。

这种上等羊皮批发给大商人是三贯钱一张,几经转手,最后出现在市场上是六贯钱一张。

这次清算就以三贯钱计价,比市价便宜一半,把这个便宜直接摆在农民面前,就看你占不占吧!

张曲江连忙道:“启禀殿下,羊皮最受欢迎,差额补偿基本上都不要钱,要羊皮,羊皮不够冲抵才拿钱。”

停一下,张曲江又道:“殿下,很多官员觉得三贯钱一张羊皮是不是太便宜了?”

萧夏微微一笑,“农民算的经济账,我们算的是政治帐,三贯钱买一次造反隐患平息,我觉得不贵!”

张曲江顿时汗颜,连忙躬身道:“卑职目光短浅了!”

萧夏点点头,对众人道:“这次地方官府和清算组都辛苦了,最后我会给每一个参加清算的官吏和学生一张羊皮,作为额外奖励!”

几名官员大喜,一起行礼道:“感谢殿下的犒赏!”

大家都是居家过日子,农民能拿到三贯钱一张的便宜上等羊皮,低层官吏们参加清理义仓也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他们却拿不到这种好处,心态都会多少有些不平衡,萧夏作为江南道最高统治者,体恤下属是他的本份。

在最前面是长长一排桌子,清算组的人员负责核对,县衙官吏负责发放钱粮和羊皮。

数千农民排着长长的六列队伍,每个人手中拿着一块铁牌子,铁牌子上刻有编号。

“小官爷,看看我这个!”

一名老者将一块铁牌递给桌前的士子,士子来自江都县学,年纪不大,只有十六七岁,他一脸严肃地接过铁牌看了看编号,在一份名册薄中翻看起来,很快便找到了铁牌编号。

“你叫什么名字?”

“叫余初五!”

士子点点头,“之前和你确定过了,给你三石三斗粮食,再补给你两贯钱,对吧!”

“对!对!但我想要张羊皮行不不行?”

士子笑道:“也可以,不过羊皮三贯钱一张,你知道吗?”

“我知道,是好羊皮,我的钱不够,用粮食抵。”

“一石粮食五百文,这个价格能接受吧?”

“可以!可以!”

老者显然已经打听清楚了,市价斗米四十文,这边还多给十文,当然合适。

农民都算小账,所以稍微给他们占点小便宜,事情就好办多了,其实算总账并没有多少。

“那我就给你抵扣了,最后给你一张羊皮和一石三斗粮食,认可的话,在这里按个指印。”

“我有数,对着呢!”

老者用大拇指蘸点朱泥,在名册上按下了指印,所有人在排队的时候,心里就算好了账。

士子给他一根红筹,一根白筹和三根短白筹,让他去领钱粮物资。

这里除了清算组士子外,大部分人都不识字,所以按照习惯做成筹棍,一根红筹是羊皮,一根白筹是一石粮食,一根短白筹是一斗粮食,黄筹是代表钱,但这名老者没有钱,便没有拿到黄筹。

做成筹棍,哪怕不识字,也一看便知道,老者拿到了筹棍,便兴冲冲去领粮食和羊皮了。


上一章  |  隋朝的棋局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