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字数:1461
接下来几天,萧夏拜访杨素、杨达、萧琮等重臣,这天下午,萧夏拜访了匠作监大匠宇文恺。
“我考虑用三年时间疏浚江南运河,但又不能影响航运,所以需要一个比较周全的设计方案,还有包括桥梁的安排,既便民,又不能影响航运,还有运河分支的安排,同时还要考虑到防洪,这就需要技术高超的官员来主持,我想来想去,只能宇文公最合适,恳请宇文公南下,为江南百姓带去福祉!”
宇文恺年约五十岁,身材瘦小,但精明能干,三年前他被云定兴迫害,逃到洛阳避难,被萧夏所救,欠萧夏一个很大的人情。
宇文恺欣然道:“殿下的思路令人敬佩,工程之初在于设计,在于统筹,在于计划,这样才不会盲目施工,有殿下这样的当家人,江南运河一定能出精品。”
“那宇文公能否南下?”
”这个.”
宇文恺有些为难,他沉思良久道:“不瞒殿下,我现在正全力收尾洛阳,接下来是监造洛口仓,还要做永济渠的前期准备,实在抽不出时间南下江都,这样吧!我会安排匠作监最优秀的技术官员去江南,为殿下解忧,他同时也是我的得意门生,在河道桥梁方面的造诣远远超过我。”
萧夏心中一动,问道:“可是匠作监丞李春?”
宇文恺点点头笑道:“看来殿下也认可他!”
李春可是隋朝最杰出的大匠之一,萧夏怎么可能不认可,他当即欣然道:“那就拜托宇文公安排,我在江都扫榻以待!”
宇文恺呵呵一笑,“请殿下放心!过了年李监丞就会带官员南下。”
“那就不打扰宇文公,告辞了!”
宇文恺将萧夏送出府门,萧夏乘坐马车返回安业坊。
马车内,萧夏还在考虑江南运河的疏浚,首先是工期安排,太急不行,太缓也不行,一年时间不够,太急迫很可能会导致通济渠的悲剧再度发生,而五年时间太缓,会严重影响航运,不急不缓,三年时间比较合适。
其次就是不能影响现有的航运,这就需要进行半幅施工,做好规划,考虑周全,谋定而后动才是良策。
至于怎么施工反而是萧夏最不担心的问题,有疏浚山阳渎积累的经验,一大批有作为的官员,又有高颎的统筹协调,应该能顺利进行。
这里面唯一会有麻烦的就是各郡官府,这次他已经拿到了进一步的吏权,不相信收拾不了他们。
还有就是各种技术的利用,减轻民夫劳力,可惜没有大型挖掘机,如果有大型牲畜也行。
萧夏心中忽然一亮,他想起了建安郡刺史王安邦给自己说过的话,他们在码头利用大象搬运,大象啊!
历史上,直到南宋时期,福建地区还生活着大量野象群,现在还是隋朝,福建那边有很多野象被人驯服,用来搬运木材和货物,完全可以把大象利用起来,还有疏浚淤泥也可以用上大象之力。
萧夏连忙找来纸笔,要把自己的思路记下来。
这时,马车缓缓驶入了坊门,忽然,外面传来一声大喊:“殿下当心!”
紧接着一声惨叫,有人中箭了,萧夏瞬间进入破障状态,他忽然听见箭矢的破空声,他急向旁边一闪身,‘噗!噗!’两支强劲的弩箭射进车窗,钉在他刚才的座位上。
萧夏大怒,拔出宝剑,一脚踢开车窗,纵身跳了出去。
外面数十名亲兵已纷纷举盾,严密护卫住了萧夏的马车,萧夏攀上马车,蹲在车顶向四周眺望,五十步内,他感觉不到任何异常。
那么刺客至少在百步外,他再向远处望去,从箭矢射来的轨迹,他看见一座颇有气势的塔楼,还有斗拱飞檐,似乎是一座寺院。
萧夏从车顶跳下问道:“谁中箭了?”
“殿下,是王校尉中箭!”
萧夏连忙蹲下查看,校尉王真倒在地上,痛苦地闭上眼睛,一支弩箭插在左肩,虽然不是要害,但萧夏感觉到王真的脸上有一种乌黑之气。
“不好!箭上有毒。”
萧夏急对几名亲兵道:“立刻将王校尉送进府内,请张姑娘救治,快去!”
一名亲兵背上王真,另外几名亲兵扶着他,撒腿向坊内奔去。
萧夏又对三名亲兵道:“洛阳县衙在道光,你们赶紧去报告县衙。”
三名亲兵调转马头,向北奔去。
“其他人跟我来!”
萧夏带着四十余名亲兵骑马向寺院奔去。
安业坊内有一座中等大小寺院,叫菩提寺,占地约十亩,有百余僧众在这里修行。
萧夏率先骑马冲进了寺院,冲到东北角的塔楼前,院子大门写着‘藏经阁’三个大字,萧夏翻身下马,执剑冲进了院子。
院子里十分安静,没有看见任何僧人。
“给我彻底搜!”
数十名亲兵向塔楼和四面八方奔去。
片刻便听见墙角有士兵大喊:“殿下,这边发现情况!”
萧夏快步走过去,一眼便在墙边看见了三具军弩,都是三石蹶张弩,杀伤射程三百五十步外,这里距离自己的马车约八十步左右。
白墙上还有脚印,军弩四周也有脚印,明显可以看出对方有三个人。
这时,寺院方丈带着大群僧众赶来,方丈听说有刺客埋伏在自己寺院刺杀晋王殿下,吓得他连声念佛。
萧夏也懒得理他,自然有县衙来调查询问,萧夏又上了藏经阁,亲兵在三楼道:“殿下,我们找到了刺客埋伏点,在四楼!”
刺客埋伏点在四楼,萧夏走到窗前,窗口正好可以看见坊门,地上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萧夏又上了五楼,五楼也能看见坊门,但射箭轨迹不符,有点偏高,只有四楼最合适,
这时,寺院忽然涌入大群武侯卫士兵,为首中郎将不是别人,正是萧夏的老部下窦德玄,他正好率军巡逻天街,萧夏的亲兵向他报告,窦德玄听说晋王被刺,大惊失色,急忙率军赶来。
“卑职窦德玄参见殿下!”
“窦将军,我们好久不见了。”
“没想到再见殿下,居然是殿下遇刺,殿下有受伤吗?”
萧夏摇摇头,“我没事,一名手下中箭,刺客就躲在藏经阁四楼放箭,一共有三人,可惜让他们跑掉了。”
“卑职立刻率军去搜安业坊!”
萧夏问道:“你手下有多少人?”
“有两千人!”
“主将可是魏文通?”
窦玄德摇摇头,“魏文通是右武侯卫,卑职是左武侯卫第三军第二营,将军是陈棱。”
萧夏点点头,“你率军在安业坊街上寻找刺客的蛛丝马迹,尤其是墙边,我估计他们已经翻墙逃走,这些刺客有预谋策划,准备充分,让弟兄们当心!”
窦玄德立刻率军去安业坊内沿街进行搜查,萧夏这才对等在一旁的方丈弘志道:“寺院可能有内应,让所有僧人都不准离开,谁离开谁就是内应。”
方丈连忙合掌,“阿弥陀佛,愿殿下平安无事,贫僧一定照办!”
很快,大理寺、河南府以及洛阳县衙都赶来了,晋王遇刺让他们十分紧张,他们开始全面探查。
就在这时,萧夏忽然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