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第六百三十七章 灭了他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寒门国舅 >>寒门国舅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百三十七章 灭了他

第六百三十七章 灭了他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3日  作者:天子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天子 | 寒门国舅 
张家正堂。

张峦父子各坐一边,就好像三堂会审一般,面对跪在跟前说明事情经过的常顺。

常顺低着头跪在那儿,神色间显得很是彷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

“老二,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张峦听完常顺的汇报,看向小儿子问道。

张延龄笑了笑,道:“这位覃公公生怕爹你跑了,用各种手段才把你拴在大明文官这辆车上,生怕你中途跳车跑了。”

张峦眉头皱起,好似在思考其中的利益纠葛,半晌后摇头道:“要是给你大哥谋个差事,或是升他的官,亦或给你个职位,你说的这些为父倒能理解。你说常顺……覃吉给他父亲个职位,就想拴住我?似乎想多了吧?”

常顺闻言也紧张起来。

听一老一少两位主人的意思,覃吉分明是不安好心。

要是有所图谋的话,那位东厂厂公给自己家里的便利,自己有资格接受吗?

张延龄道:“覃吉倒是想给我和大哥谋个好职位,但问题是我们的官职是他能决定的吗?”

“自然不能。”

张峦摇头道。

“这不就得了?常顺别看是咱们家的仆人,但平常在你身边跟进跟出,那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

张延龄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常顺,道,“覃吉想让咱们家的人,牵扯到朝廷触角的方方面面,就连家仆都要给他家里安排个朝廷的背景和人脉。

“卖这么个人情,以后覃吉再来咱府上,就能顺理成章让常顺帮他通传引路,或许还可以从常顺口中知道点儿咱府上的小道消息……

“总而言之,覃吉尽力帮父亲成为京师手眼通天,关系网强大,随便就能调遣人力物力的能人,不就帮陛下把你拴在朝堂上了吗?”

张峦惊讶地问道:“听你这一说,覃吉是想帮我成为第二个李孜省?他这算是好心好意,还是心怀叵测,伺机坑人?难道是怀恩教他这么做的?”

常顺赶紧道:“两位爷,您二位别小瞧人,小的绝对不会做背主之事。小的想好了,这馈赠……小的宁可不要。再说了,我家所做营生,基本是民间往来,官府那边牵连甚少,根本就没法做成大事。”

张延龄道:“别介……覃公公给了机会,你就得好好把握,以后再提到常家,就不再是做牙子生意的商贾,而是有跟脚的官宦人家,能顺利接触到达官显贵。

“这样,你这就回家跟你爹说,跟着负责联络的锦衣卫去衙门把差事领了,笑纳覃公公送的人情。”

“真的吗?”

常顺生怕自家二少爷说的是反话。

张峦皱眉不已,一挥手道:“让你去你就去,以为跟你逗闷呢?赶紧走!我们父子俩在这儿说事,你听得还挺带劲儿,是吧?”

“是小的疏忽了。”

常顺赶紧赔礼认错,“小的这就去干活……至于二公子所说的,小的回头再去通知,不能耽误咱们家的事情!”

“爹,你看,常顺多会来事?爹,今后你得多器重他,不然旁人都会帮我们收买常大管家。”

张延龄笑着调侃。

张峦扁扁嘴,不屑地道:“他算什么管家?就是个跑腿的,或者叫门子!常顺啊,你小子心里可得拎清楚,要是敢在外面多嘴多舌,看老爷怎么收拾你!去吧!”

等常顺起身离开,张峦立即抱怨起来,所说无非是埋怨张延龄让他牵扯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西北军务中去。

“爹,你不理会可不行,身为一个合格的权臣,首先就要熟悉朝廷方方面面的事情,包括政治和军事。”

张延龄道,“你看李孜省之前也算一号人物,唯独在军务方面少有插手,以至于先皇薨逝后,旁人要扳倒他易如反掌。”

张峦却不敢苟同:“你怎知道李孜省在军中没有人脉?他曾经说过,朝廷哪个衙门没有他的人?你别小瞧了他。”

张延龄道:“爹,那我问你个事,你觉得现在我这姐夫,登基后,手上权力最薄弱的地方在哪儿?”

“啊?”

张峦先是一怔,随即思忖半晌,皱眉道,“你是说军队?”

张延龄点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哪个皇帝不把军权牢牢掌控在手?但你看姐夫在军中安排了多少‘自己人’?”

“这……谁算自己人?”

张峦道,“这么说来,好像一个都没有啊。”

“也不算一个都没有,就好像东宫常侍蒋琮,已经被安排去了南京提督军务,再就是京营内,也安排了几个他看起来还算信任的人……可大明最重要的九边防务,他却没有安排人手……不是不想,而是难以插手。”

张延龄说话间,看向对面,发现不着调的老父亲,这会儿看上去比之前认真了很多。

张峦道:“这么说也有几分道理……九边军镇,无非就是巡抚、总兵官,还有什么?”

张延龄道:“重点难道不是军心士气吗?得让戍边将士心向着皇帝!就算不能给他们加俸禄饷银,也得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吧?有外夷来犯时,当皇帝的得有个表示,不能让前线将士独自面对蛮夷铁骑吧?

“除了巡抚、总兵、副总兵外,那些土生土长的军户,包括卫指挥使、千户和百户在内的各级将领,他们才是地头蛇!光靠更换流官,根本收揽不到九边军镇将士之心。”

张峦咋舌不已,问道:“你让我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帮你姐夫赢得西北军心?控制宣大和三边军权?”

张延龄颔首道:“我知道,光做眼前这些,并不足以收获全部人心,但事在人为嘛。送了军服和军粮,就比不送强!派了人马去协同边军迎战鞑靼人,就比不派强!

“如果再能在对外夷的战争中取胜个一两场,哪怕只是小胜,对陛下的君威,那得有多大的提升作用?”

“靠!”

张峦抱怨道,“你早说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提请让李孜省去西北治军了……你让一个方士去督军且还要取得对外夷战争的胜利?只怕他连一个贼首的军功都拿不回来!”

张延龄笑道:“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件事了。”

“什么?”

张峦眼神热切地问道。

“那就是,谁更迫切想得到这次机会。”

张延龄道,“爹,你说说看,要是派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就比如说资历深厚的马文升,他去了西北,会以进取和获得战功为主要目的,带兵去跟鞑靼人玩命吗?”

张峦反问:“不会吗?”

“当然不会!他们这群文臣行事实在太稳健了,首先想到的便是不出乱子,稳定边防,至于什么杀敌建功,都是很不着调的事情。”

张延龄道,“不但马文升,放任何一个当过巡抚、都御史的人前去,都不会贸然出兵。”

“呵。”

张峦脸色略显僵直,“你是说李孜省不一样,是吧?他比我都迫切想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让他知道鞑靼人将从何处来犯,肯定会拼死去争功,我说什么他听什么,连一点迟疑都不带的。

“哪怕李孜省死在西北,还觉得是为国捐躯,满心欢喜……从奸臣一跃而成为名留青史的忠臣,就算慷慨赴死也在所不惜,是这意思吧?”

张延龄笑道:“爹,你看,你这不是想得挺清楚的吗?”

张峦感慨道:“光听令行事……能行吗?李孜省他也没那本事啊……嗨,早知道的话,我真该推荐王越去西北,至少那是个狠人!无论治军,还是带兵什么的,比李孜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张延龄道:“爹,你也不需要把王越这个人过于神话,曾经的威宁伯是有本事,但他建功立业的前提,还不是建立在情报获取上?

“就说他最得意的一战,也就是奇袭威宁海,不过是提前得悉鞑靼人动向,得知鞑靼人的老弱妇孺留在了威宁海一带,便悄咪咪带兵出关,昼伏夜出,最后来个突然袭击,方才大获全胜。”

“啊!?”

张峦惊疑不定,问道:“有你说的这么容易吗?”

“爹,咱大明边关打仗,许多时候都是靠情报获取的准确性。”张延龄道,“你真以为现在的鞑靼人有那么强呢?”

“鞑靼人不强吗?”

张峦再次反问。

张延龄道:“鞑靼人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的小可汗,那个叫巴图蒙克的,现在还难以服众,草原豪强各自为战,完全没达到齐心协力的地步。

“再等个十年八载的,巴图蒙克羽翼丰满,你再看看……鞑靼人会年年来犯,月月来犯,每年边关就没个消停的时候。”

“那意思是说,现在是铲除后患的绝佳机会?”张峦道。

“当然是机会。”张延龄道,“可惜爹你是个懒人,且很怕事,不然我觉得,你去西北治军都能建立功业。”

张峦赶忙摆手:“别说了,我不行的……我又没治军的本事。”

张延龄笑道:“谁说靠治军取胜的?我觉得应该靠神兵利器取胜。”

“啥?”

张峦闻言差点儿蹦起来。

我跟你谈军事,你跟我扯闲篇?

张延龄道:“爹,我正在研究一种火器,图纸什么的都设计好了,等过年去宫里拜年时,我就打算跟姐夫说,让他同意大批量制造。”

“你小子别乱来。”

张峦道,“我警告你,那不是咱们家应该牵扯进的玩意儿……”

“爹,你以后可是五军都督府的大人物,等你当了伯、侯乃至封公,甚至以都御史身份去西北领兵,就没想过……”

“别说了。”

张峦赶紧打断儿子的话,道,“为父希望永远不会有那一天。爵位可以给我,但领兵之事免谈。”

张延龄眉毛一挑,道:“得,你不想建功立业,我那大哥还想名留青史呢。我帮他筹谋总行了吧?我在大明筹备这一年多时间,你真当我每天都在那儿玩闹呢?

“如今我帮姐夫强化大明军队建设,我看谁还敢对我富国强军的策略说三道四!谁反对老子就用火器灭了他!”


上一章  |  寒门国舅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