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凤女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言情>> 第一凤女 >>第一凤女最新章节列表 >> 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8日  作者:十二妖  分类: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宫闱宅斗 | 十二妖 | 第一凤女 
欢迎您,



十二妖:

与此同时,京城茶楼雅舍间忽地流传起一桩奇闻,竟与那才子之死的故事如出一辙,人人都在议论。

几乎所有说书人都在醒木一拍后,拿钱办事说话,“诸位可知,那池家大少爷是名动京城的才子,他夫人其实也是个深藏不露的才女?”

说着,说书人从袖中抽出一本蓝布封皮的精致小册子,又神秘说,“若想探知池家秘事,想必得从这本《青青闲话》入手。”

茶客们纷纷凑近,只见册子封面上有用和书字体写的“青青闲话”四个字。

但见那“青”字起笔如竹叶含露,收锋处却似燕尾掠水;“闲”字门框内一点朱砂,活像谁家小院门扉上褪了色的春联。

说书人指尖轻抚书页,“这本词集可不简单。楚笙先生亲笔作序,说‘字字血泪凝霜雪,句句辛酸透纸背’;又说‘一粥一饭凝成韵,柴米油盐著文章’。值得认真看,值得仔细读啊!”

又说,“雪舟夫人更妙,每阙词旁都配着水墨小像——画的是……”

他卖了个关子,合上书,不讲了。

临窗一位青衣书生突然冷笑,“怕不是沽名钓誉!”

说书人却不恼,只摇头晃脑念,“长夜跪尽骨血寒,从此人间无春晖。唉,好个从此人间无春晖!”

堂下有那等喜诗词的儒生,听得莫名心都碎了一半,上前一步问,“可否借与我一看?”

说书人扬声道,“这本是我自己掏钱买来收藏的,公子若要看,也自己买一本吧。”

说完,就有人抬上一摞书摆在一旁。

怪不得这么卖力,原来是卖书的!茶客们笑,却不耽误买。毕竟不贵,买来看看当个消遣。

说书人翻页,念得更卖力了,“残灯照影形骸瘦,一枕黄粱尽成灰。”

“九泉若遇旧时月,莫照人间未归人。”

“跪碎阶前三更月,余生不敢拾清辉。”

“剜心饲得恩义尽,留副枯骨立黄昏。”

念着念着,书就卖光了。说书人那叫一个激动啊,他卖出去的每本书都有抽成呢。

就有点悔恨,为何只拿了这点书,应该多进点。这念头一起,他撒腿就往外去。

没买到的人急,有人提醒,“外头书店也有卖的,快去抢,再晚就没了。”

“哪个书店?”

“哪个书店都有!快去快去!”

各书局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皆因池老太太去世的第八日,许多人都在传,池家长媳霍氏出的那本《青青闲话》里有世人想要的答案

有慕楚笙先生盛名而来的文人雅士,有痴迷雪舟夫人谐画的闺阁千金,更有那些存心要与楚笙先生唱反调的酸儒。

他们原以为这必是离经叛道的新诗,摩拳擦掌要将其批得体无完肤。谁知翻开一看,竟是本中规中矩的传统词集,倒叫这些准备口诛笔伐的人一时语塞。

不管如何,《青青闲话》几乎将整个京城一网打尽。识字的看词儿,不识字的看画。

雅的品词意调性,俗的嚼词中秘辛;文人墨客争相点评,市井妇孺口耳相传。

说书人得了新话本,绣娘们寻了新花样,连那走街串巷的货郎,都学会在叫卖时唱上两句“从此人间无春晖,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茶楼里日日有人争论“拆到天明又重穿”写的是池大奶奶哪件旧事。

更有人为这首落泪,“灵牌飞落碎簪花,鲜血淋漓溅白麻……从今不拜高堂月,怕照颅间未愈痂。”。

整首词写的是婆母用儿子的灵牌,砸得本已伤痛欲绝的儿媳鲜血直流,到死都还留有伤疤。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写词者为了创作夸大其辞。

但有证人出来证明,说“池大奶奶接绣活的时候,时常晕倒。有一次就直接晕在了绣坊,被他们亲眼看到隐在前额秀发中的伤疤。”

话题渐渐跑偏:天哪,堂堂池大奶奶还要出来接绣活啊?

有词为证:银针暗度五更寒,彩线偷传市井间……朱门债,白头叹,儿啼犹在耳畔缠。

多少女子读懂了《青青闲话》里的辛酸而暗自垂泪。

却有那么一帮翰林院皓首穷经的老学究,他们拍案怒斥词集“有伤体统”,说什么“岂有将闺阁琐事、柴米油盐入词的道理?简直是亵渎词章!”

这是要颠覆北翼诗词的格局!

以黄醒月为首的年轻学士们当即反唇相讥。

他手持词集立于文渊阁,朗声称此集写尽民间疾苦,正是《国风》遗韵。

又举当朝明德帝《习文诏》中“文贵有物,辞求其实”之语,直指那些风花雪月的词章才是“虚浮无根”。

有人戏言,“黄大人你自己往日不也整日写些‘月照梨花,柳絮沾衣’的风月词,如今倒来教训人了?”

黄醒月闻言不恼,反将手中词集郑重一收,笑,“诸君有所不知。本人不才,往日凭着点运气,入了当今皇上的眼。”他向着皇城方向郑重一揖,“当日皇上跟我说,‘文士吟风弄月无妨,然当知民间有冻死骨’。”

啧!这也被他装到了!光是这句“入了当今皇上的眼”就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黄醒月又道,“本人几年前写的那首《卖花声》,‘罗衣单薄春寒重’写的是闺怨,但皇上替我将‘罗衣’换成‘葛衣’便是写织户女儿的忙碌艰辛了。”

满座哗然,跑了偏。

皇上亲自替你改诗?狗东西黄醒月,你家祖坟冒的啥烟啊!

黄醒月嘿嘿笑,炫耀,“区区不才,就是运气好。皇上用朱笔替我改动了几个关键字,结果放在书肆里的词集一卖,价格顿时翻了三倍不止,还一册难求。”

贫穷的老学究们:“!!!”

滚滚滚,不想听你说话!

两派在翰林院吵得不可开交,倒让《青青闲话》的销量又翻了好几番。

坊间笑传,如今京城文人见面,不问“吃了么”,改问“你是醒月派,还是守旧派?”

便是在第九日,京兆府衙门前早早挤满了围观百姓。

池家闹了多日“不孝孙女逼死祖母”的案子,与池家才子离奇死亡案,由京兆尹赵立仁开堂会审。

更令人咋舌的是,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各遣要员列席,三司长官同坐明镜高悬匾下,这般阵仗在京城已是多年未见。

时安夏不去观审,只在暖阁里赏《青青闲话》,悠悠一句,“那等小案子有什么好看的?”

小说相关

《》是作者:十二妖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


上一章  |  第一凤女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