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第五百九十三章 世子大喜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世子大喜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世子大喜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贼眉鼠眼 | 世子稳重点 
消息来得太突然,赵孝骞事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不确定地轻轻抚着袅袅的小腹,明明什么都感觉不到,可脑海里却仿佛出现了一个小生命的跳动频率,渐渐与他的心跳节奏重合。

来自血脉的玄妙呼应,赵孝骞激动得红了眼眶。

“真……真的怀上了?确定了吗?”赵孝骞语声带了几分颤抖。

袅袅泪流满面地笑,点头又摇头。

“妾身是女人,能感应得到,但还没找大夫把过脉,大致是没错的。”

赵孝骞抿了抿唇,突然大声道:“陈守!”

陈守闪现。

“快,快去找城里最有名的大夫,快去!”赵孝骞喝道。

陈守诧异地看了看神情激动的赵孝骞和袅袅,不敢多问,转身就跑。

半个时辰后,大夫被请来,坐在袅袅的对面。

三根手指搭上袅袅的手腕,大夫仅仅只是把了片刻的脉,便收回了手,捋须微笑。

“脉如滑珠,生生不息,夫人的月信约莫俩月未至了吧?”

袅袅羞怯点头。

大夫起身朝赵孝骞长揖:“恭喜郡王殿下,尊夫人有喜了。”

大夫的一锤定音,仿若一道惊雷,震撼了整座郡王府。

站在堂外的陈守和一干郡王府下人惊呆了,反应过来后,众人大喜过望,陈守带头向二人躬身行礼。

“恭喜世子,恭喜夫人!”陈守惊喜地道:“世子,汴京的老殿下期盼世子有后久矣,这件喜事一定要飞马传报汴京,向老殿下报喜。”

赵孝骞大笑道:“必须的,陈守,马上派人传信,向我父王报喜,还有芳林园的我娘亲。”

“是!”陈守兴冲冲地跑了出去。

“官人……”袅袅紧紧拽着赵孝骞的胳膊喜极而泣。

大夫给袅袅开了一副养胎安神的药方后,赵孝骞出手大方,赏了大夫十两银子,大夫千恩万谢告辞。

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年了,终于有了后代,赵孝骞此刻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当初歼灭八万辽军都没这么高兴过。

“袅袅好生安胎,时刻保持心情愉快,千万不可轻易动怒,更不可剧烈运动,听说着床不到三个月的胎是最脆弱的,你的肚子可承载了我楚王一脉的希望,千万要小心啊。”赵孝骞喋喋不休地叮嘱道。

双手搀着袅袅,赵孝骞的神情难得地紧张,仿佛手里捧着一块绝世珍宝,小心翼翼地将袅袅送回卧房床榻上躺下。

俩日本姐妹也听说袅袅怀了身孕,站在床榻前一脸艳羡地看着袅袅。

“官人放心,我们姐妹会好好伺候姐姐的。”姐妹俩表态道。

赵孝骞点头,宠溺地揉了揉她们的头发,笑道:“你们莫急,迟早会有的,我也希望你们能怀上我的孩子。”

俩姐妹顿时露出奋发图强的表情,赵孝骞后背一凉,惊觉不太对劲。

“你俩也不必太执着,杀鸡取卵的方法不可取,累死了牛,你俩这块地也就荒了。”赵孝骞语重心长地劝道。

躺在床榻上的袅袅噗嗤一笑,白了他一眼,然后拉过姐妹的小手,笑道:“这段日子妾身不能侍候官人,也莫冷落了她们,争取在姐姐来之前,也让她们姐妹怀上身孕……”

赵孝骞愕然:“什么姐姐?”

袅袅掩嘴笑道:“妾身怀上身孕的消息传到汴京,咱家的郡王妃姐姐难道还坐得住?”

“你是说,狄莹会赶来真定城?”

“那是必然的,官人六个女人,如果大家都没怀上身孕倒也罢了,但凡有一个怀上身孕,郡王妃姐姐一定急坏了,听到消息的第二天就会收拾行李启程出发。”

赵孝骞将信将疑:“有这么严重吗?”

袅袅笑道:“妾身是女人,女人才了解女人,官人不信就等着看吧,十天半月后,姐姐定会赶到真定城。”

说着袅袅坏坏地打量他一眼,道:“趁着这几日清闲,官人不妨多补一补身子,姐姐到了真定城,官人可就要受累了,官人约莫会被榨成人干儿,妾身心疼你,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官人受苦……”

赵孝骞呆怔半晌,接着气急败坏道:“她敢!真把我当成配种的牲口了?官府告她去!”

安顿了袅袅后,赵孝骞又命人从城里请了几名经验丰富的中年妇人侍候,这才出了房门,独自走在后院的桃林里。

片刻后,桃林里传来一道压抑许久后尽情宣泄的嘶吼声。

“列祖列宗在上,儿孙今日大喜,娶了六个婆娘,终于有一个能下蛋了!”

郡王府的喜事传得很快。

大夫是上午把的脉,消息是中午传到府衙,人尽皆知。

下午时分,赵孝骞一脸喜气地出现在府衙,迎面遇到无论官吏还是差役,都纷纷朝他道喜。

赵孝骞的笑声没断过,一路哈哈哈。

入了正堂,趁着李清臣等人都在,赵孝骞大手一挥。

今日郡王殿下包下城里最贵的酒楼,请府衙所有官吏差役大吃一顿,全场赵公子买单。

当晚真定城的酒楼内张灯结彩,府衙官吏们痛快吃喝,赵孝骞接受四面八方的道喜,眼角都笑出了褶子。

席间李清臣带着几分醉意,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赵孝骞,虽然夫人有后是喜事,但这位夫人终归不是正室,有些事情要提前安排。

富贵人家,高门大户,都是非常讲究嫡出与庶出的,为了将来子孙兄弟和睦,赵孝骞还是趁早立下规矩,定好嫡子与庶子的待遇差别,一个富贵家族若无规矩,很容易出乱子。

尤其是楚王一脉,赵孝骞既是皇室宗亲,又是手握大权的臣子,家中的规矩更须早立,无规矩不成方圆,未来恐将埋下隐患。

过来人的话是一定要听的,但听归听,赵孝骞对这些规矩却不以为然。

一个来自千年后的现代人,他的价值观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嫡出庶出,妻子生的和侍妾生的并无区别,都是自己的骨肉,除了在子女中必须选出一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外,其他的子女一视同仁。

辽国上京。

耶律洪基流年不利,冲犯太岁。

最近一两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断过,而且坏消息一个比一个要命,都是极伤国本。

上次三路进犯大宋再次兵败后,耶律洪基终于老实了。

他已经明白,辽国如今的国势已是日薄西山,一个国家走下坡路的趋势,是人力无法挽回的,除非统治者有极大的毅力和决心革除积弊,变法图强。

统治者有决心还不够,他的手下还必须有一大批能干且忠心的臣子,忠实地执行他的命令,以个人的牺牲和奉献为代价,来挽大厦之将倾。

这样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从古至今王朝更迭,无数君臣都想过挽回颓势,中兴王朝,然而成功的却是极少数。

如今的耶律洪基就已处在这样的困境里。

他很清楚辽国渐渐走向颓势,他也想过革除积弊,学着大宋的模版,对辽国也来一次变法。

可惜大宋的变法本身都是磕磕绊绊,问题极多,辽国再去模仿复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比大宋更失败。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就算耶律洪基想模仿大宋变法,也根本毫无头绪,国情不同,辽国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发展而来,变法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后,辽人可不像宋人那么温顺,一个不小心就会逼反了。

兵败之后,耶律洪基接连召萧兀纳进宫,君臣二人试着拟定变法章程,最终发现,就连变法的章程都极为繁杂,君臣既想让辽国恢复当年的强盛,又不敢触碰既得者的利益。

左右踌躇,进退两难,耶律洪基与萧兀纳讨论多日后,终于心灰意冷。

他发现,这个国,他已救不了了。

辽军兵败的半个月后,耶律洪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了一道旨意。

令皇太孙耶律延禧监国,国事朝政一并交付,赋监国太孙有决断之权。

自此而始,辽国已开始进入新旧君主政权交棒过渡阶段。

耶律洪基不得不交棒。

他已六十多岁,已经很老了,老得失去了胆识和魄力,改变辽国渐入颓势的现状。

与其如此,不如把权力交给下一代,让年轻的君主尝试一下新的办法,或许能让辽国的国祚能多延长几年。

就在新旧过渡的阶段,耶律洪基刚准备卸下肩头的责任,他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辽国宗族之女,刚刚册封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在送往西夏和亲的路上,被宋国的龙卫营劫下了。

整支送亲的队伍和耶律南仙本人,都落入了宋军的手中,耶律南仙被押入宋营,不知处境。

听到这个消息,耶律洪基气得几乎要吐血,牙齿咬得格格响,眼神里布满了极度的愤恨。

与西夏和亲,是辽国在兵败之后做出的决定,宋强辽弱的格局已经形成,辽国只能寻找盟友抱团取暖,和亲只是两国联盟的形式之一。

然而联盟的念头刚刚成型,就被赵孝骞截断摧毁了。

这个赵孝骞,仿佛天生就是辽国的克星,辽国国势之颓,皆因此人而起。

“遣使入宋!朕要谴责宋国的无耻行径!朕的公主都敢劫,赵孝骞这狗贼无法无天了!”耶律洪基暴怒嘶吼。


上一章  |  世子稳重点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