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完毕,太子就离府入宫,进了春华殿。
春华殿内多了不少侍卫、内官和宫女,防守严密,看上去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只是这些人不光防外,也防内。
太子从容入殿,在正殿坐定。元妃从后殿走出,径自在太子对面坐了,也不见礼。
太子身后一名文臣脸色就是一沉,喝道:“大胆!见了太子,为何不跪?!”
元妃淡道:“我跪的只有大王。”
那文臣脸色一窒,却是说不出话来。晋王还没死呢,太子已经开始逾规越礼,这可是很容易在史书上被记一笔的。
所以明明已经大权在握,但太子还是要装模作样的每天开朝会,把戏演足。
太子苦等继位三十年,一心想要作大晋史上第一明君,自是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出半点纰漏。
他脸色一沉,对跟着自己的众臣道:“你们都退下。”
等众臣退出春华殿,太子眼中燃起热烈,道:“你终于回来了!父王时日无多大位早晚是我的,你何必还这么坚持呢?”
元妃道:“大王一天还在,此事就绝不可能。”
太子咬了咬牙,道:“我不想等了!若是你现在从了我,那我就答应你,将青阳节度使给了卫渊!日后只消我们和和美美,我就会象父王一样重用他!”
元妃淡道:“卫渊在青阳,有没有这个名头并不重要。可是你这官位要是给了其它人,谁又敢接,谁又能接?”
太子终于动容,抓起茶杯重重砸在地上,怒道:“我哪点不如卫渊?!你为什么选他不选我?”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太子脸色阴沉,道:“好好好!那我就看看你那个卫渊会有什么下场!”
元妃道:“我父王虎视眈眈,你若是好好对卫渊呢,那还能多一个支点,也是西部门户的屏障。如若把他逼急了,你猜他会不会接受父王的封赏?”
太子面容阴沉,道:“赵王总是自视为一代明君,等我完全掌握大位,倒是要和他好好较量一番,当初被夺走的两郡,也该拿回来了。呵呵,这两郡,可是父王丢的!”
说罢,太子起身,拂袖而去。路过元妃仅剩的那个侍女时,太子忽然挥起一巴掌狠狠甩在她脸上。
那侍女若无其事的受了,脸很快就肿了起来。
这一晚,太子也不在宫里睡了,而是直接带了两个嫔妃回了太子府。但他刚进府门,就一连接到数封急报,皆是北方军情。
太子便改道去了书房,连夜披阅。
军情中最重要的是英王所发,而且是连续三封,分别索要兵员十万、胸甲五万、军粮十万石。
此外,英王措辞激烈,点名要青冥胸甲,如果没有青冥胸甲,那也得要品质相当的。如若做不到,英王就点名要兵部尚书到前线统兵,在一线御敌。
随信英王还寄回来一副兵部出产的盔甲。此甲染血,几乎被人斜着砍成两半,可见披甲之士当时的惨状。
太子不顾肮脏,仔细看了盔甲的缺口,看到缺口处杂乱的纹里,以及明显的裂隙气泡,就已经脸色阴沉。他再拎起来掂了一掂,然后重重的哼了一声。
青冥胸甲标准重三十斤,从无一副缺少超过三两。而这副甲连十五斤都没有。更不用说钢质远远不如青冥。
太子铺开地图,仔细观瞧英王所部的防线位置。英王虽然没有明说,但太子明白,此事若是不解决,恐怕英王守的这几百里防线要全部崩溃,后退百里都算好的。
如是太子盯着地图看了一夜,反复斟酌,才批复了不到一半的军情,天就已经亮了,又到了早朝时间。
青冥,卫渊正在苦修五行道兵。
近三百像素道兵在面前广场上各占阵位,摆出了一个锐金斩妖阵。阵中一柄暗红色的魔刀正在慢慢凝聚成型。
卫渊神念一动,魔刀离阵飞出,将前方一个法相级的冥铁铸靶斩成两半。
卫渊对此斩妖魔刀的威力倒还满意,足以斩杀法相初期,重创中期,斩伤后期。
就是道兵毕竟不是真正的道基修士,这两百多像素道兵实力就跟模板修士差不多,所以凝聚魔刀的速度缓慢,半天才能凝聚出一把刀,实用性欠佳。
不过这只是开始,验证了此法可行。
卫渊便在优化名录中添上了锐金斩妖阵的名字,交给人间烟火深度优化,然后道兵们开始重新布阵,这次准备练习的是化血摄魂大阵。
卫渊后续要练习的阵法数量不少,长长的名单上不乏炼灵阵、万魂旗阵、阴阳合和等偏门阵法。
卫渊正自苦修道术,忽然心中一动,知政堂送进来一份情报,宁州一家专门贩售机锦的商行夜遇歹徒袭击,商行被烧毁,所有货物都付之一炬,老板伙计都没有逃出来。
这是本月第二起了,上一起是运送机锦的商队出事,半路被劫,车队所有车夫伙计无一幸免,连带着的狗都被宰了。
于是卫渊知道,宁州锦行的反击终于来了。
这些大锦行在和巫族贸易时大举扩张,狠狠地造了一整年的织机,不光把老工匠请回来,学徒数量也翻了数倍。
这都是光灿灿的仙银,他们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没了,也绝不会老老实实将宁州锦市让给卫渊。
卫渊早有预料,于是就启动了第一步的预案。
他召集了西晋所有商行主事,宣布了三件事。其一,提高生丝收购价三成。这次一提,一匹锦内含的丝价就到了四两!
综合下来,宁州锦行的锦价需要八两多才能保本,除非官府和许家愿意少收赋税地租。
第二件,就是削减卖往宁州的粮食。现在每年青冥输往宁州的粮食有四百万石,按照两石活一人的最低标准,养活了宁州两百万人。此次卫渊一口气就削减了一百万石。
其三就是粮食和丹药都实行配额制,与机锦搭配。不卖青冥机锦,就拿不到粮食和小培元丹的配额。
这三条措施公布,顿时在宁州商行中激起轩然大波。但卫渊自不会理会一些商人的抱怨,明确告诉他们,一天不交出凶手,一天配额制就不会改。
现在青冥机锦因为品质上佳,款式众多,已经打出了名气,号称青锦。只比宁锦略逊一筹,已经远远超过了赵国出产的锦。行市中,只有赵国产的锦,没有赵锦一词。
布置完第一步的反制,卫渊又恢复了老样子,一边修炼道法,一边每日对着地图苦思冥想:从哪里挖人去哪里打仗。
宁州,山阳郡。
郡城一处恢宏会馆内,此时客似云集。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奢华马车,远处甚至还停着几艘飞舟。
今日是左近几郡商会的紧急议事,几乎所有大商会主事全都到了,许多家族干脆连家主都到了。
大堂内,姚家家主满面红光,高高坐在上首中央。他左右各坐了一人,分别是经营药材生意的徐家家主,以及经营粮食生产的卢家。
米家家主坐在左侧第八位,而就在几年前,他还在上首三位中牢牢占有一席。
此时会议开始,米家家主首先道:“宁丝当然要织宁锦!我提议,全面封关,不许一两生丝出关,如此就能断了青锦的根!青冥不产丝,卫渊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凭空变出丝来。”
姚家家主端着茶碗,呵呵笑了一声,道:“你米家才产几两丝,也好意思提封关?我们这些产丝的都还没说话,怎么就被你米家给代表了?您真是好大一张脸!”
米家家主脸胀得通红,怒道:“青冥坐大,大家都没好处!你们拼命种桑现在怎么样?人家已经开始卡粮了!”
姚家家主从容道:“晋国这么大,少这点粮算什么,其它地方自然会补回来。你想封关,也行!只要你按现在市价把丝都买了,想封多久就封多久!有钱就封,没钱就闭嘴!”
米家家主脸色铁青,当年还没有青锦之时,他也曾经对姚家家主说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