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照这个人,李云是一直很想收为己用的,毕竟他现在,身边也缺一些出主意的人。
如果贺照堪用,将来说不定新朝,就会出现“贺谋杜断”的局面。
贺先生闻言,抬头看了看李云,他认真考虑了一下,然后苦笑道:“大王,朔方军现在严密防守各个关卡,谁也调不动这些地方的军队,在军事方面,我能帮大王的太少。”
说到这里,他对着李云欠身道:“有朝一日,大王打进关中,那个时候大王还不嫌弃的话,在下一定为大王鞠躬尽瘁,竭力效死。”
李云哑然一笑:“怎么,想着尘埃落定之后,再下注落子?”
“不敢。”
贺先生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如今这个局面,尘埃早已经落定了,大王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云笑呵呵的看着他:“场面话谁都会说。”
“这不是场面话。”
贺先生低头道:“大王是聪明人,大王身边也有很多聪明人,眼下这种情况,快则两三年,慢也就三五年。”
“至多至多,七八年时间,天下一定归于一统,这已经不是战场上的事情了,而是时势,人心。”
他低头道:“在下从关中出来,刚一进入中原,就能明显察觉到不同,中原百姓已经恢复了生机。”
“哪怕是现在,久经战乱的中原,日子竟似乎,也要比关中百姓过得好了。”
李云回头看着他,笑着说道:“先生当真不肯留在洛阳?”
“非是我不肯。”
贺照低头道:“在下这些年,在朔方军中,孤身一人,并没有妻儿牵绊,但是在下有一个幼妹,眼下就在关中生活,她已经嫁人生子。”
“一家上下,六七口人。”
贺先生低头道:“在下若留在中原,她一家上下,必然横死,在下实在于心不忍。”
李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然后笑着说道:“要不要九司帮忙?”
贺照微微摇头道:“在下,已经做了一些安排,只要关中一乱,在下与舍妹一家,应该可以自保,大王…”
“大王一直视在下甚重,在下无以为报。”
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已经准备好的文书,两只手递到李云面前,低头说道:“大王应该已经知道了,朔方军也弄出了火药,还有火器,还仿制出了江东军的震天雷,这份文书里,详细记载了朔方军火药火器的进度,以及目前的威能。”
说到这里,贺照顿了顿,补充道:“以及来源。”
“来源?”
李云看了看他,贺先生微微点头,轻声道:“来源金陵工坊。”
李云一怔,问道:“这事,是先生的手笔?”
贺照微微摇头:“不是我主持的,不过我知情,朔方,也养了一些在暗中动作的人,他们手段多多。”
李云接过这份文书,抽出其中的纸张,大概看了一遍之后,一眼就看到了最后一张纸上的几个名字。
这几个名字,都很眼熟,有一个李云还很熟悉。
是金陵工坊里的管理层。
这些人,应该俱是金陵工坊里的人。
李云将这份文书,收在了袖子里,开口笑道:“先生这东西,对我来说大有用处,不过我如果动了他们,会不会影响先生的安全?”
“按道理来说不会。”
贺先生神色平静:“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少将军韦遥在负责,在下只是知情,而且知情的,不止在下一个。”
“还有可能,是大王手底下的九司,自己查出来的,按道理来说,这个责任到不了在下头上,不过怕就怕。”
他轻轻叹气道:“怕就怕大将军他不讲道理。”
李云轻轻点头,开口笑道:“我知道了,我取下关中之前,不会对这些人动手。”
贺照深深低头:“多谢大王。”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又聊了很久。
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提韦全忠那个愚蠢的提议。
不管是李云,还是贺照都很清楚,这种提议,连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李云连巴蜀自成一国,都不愿意,更不要说,把关中也让出去了。
撇开八百里秦川不提,真要是割了关中出去,让他们依旧叫大周,那恐怕不知道多少遗老遗少们,要争着抢着钻进关中,当他们的忠臣孝子去。
半个时辰之后,二人才返回正堂,李云看了看两个人,笑着说道:“二位带来的提议,都很有意思。”
“不过,今天天色已经不早了,这些事情,我一个人也不好立时决定,这样罢。”
李云笑呵呵的说道:“明天,我会让礼部的官员跟你们接洽,到时候你们好好聊,好好谈。”
两个使者闻言,对视了一眼,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对着李云欠身行礼,低头告退。
走出这座王府之后,陈松看着贺照,低声问道:“贺兄,你私底下,同吴王说什么了?”
贺先生苦笑道:“同他说了一些河东军的坏话。”
陈松瞪大了眼睛,怔怔的看着贺照。
贺先生微微摇头:“不说没有办法。”
“陈兄,你我两家明面上又不曾一体,这个时候必须要自说自话,不然被吴王察觉到了,就更没有办法说话了。”
陈松将信将疑,然后问道:“后面怎么办?”
“只好跟洛阳的这些礼部官员谈了。”
贺照苦笑道:“别的,能有什么办法?”
陈松若有所思,二人一前一后,离开了李云所在的王府,而就在他们二人离开之后没多久,孟海已经出现在了李云的书房里,他对着李云抱拳行礼道:“上位,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李云指了指自己桌子上的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已经写了几个姓名,他轻声说道:“金陵工坊的,让九司去查一查。”
“跟工坊主事的人说,不要打草惊蛇,但是要把他们调离要紧的位置,让他们…都去研制烟花去。”
孟海拿过这张纸,看了看,问道:“上位,这些人有问题么?”
“有没有问题,要看你们九司能不能查出什么猫腻。”
“但是不管有没有问题。”
李某人背着手说道:“暂时都没有办法再用了。”
一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
时间来到了昭定八年的二月中。
这天,又一拨从金陵过来的人手,赶到了洛阳。
这一拨人里,一大部分是金陵那边的官员,搬到洛阳来任事。
还有一小部分,则是比较特殊,被李云亲自调过来而人。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金陵军队的教头裴庄了。
裴庄这些年,一直在金陵军中,教授军队武艺,在金陵军乃至于整个江东军中,都有相当的威望。
这一次,他被李云请到洛阳来,往后大概率,就是要负责洛阳“禁军”的训练了。
而除了裴庄之外,还有一家人,也被请到了洛阳来。
这一家人,算上孩子女眷,统共有二十多个人,坐了好几辆马车。
在江东军的保护下,一家人顺顺利利的到了洛阳。
吴王李云,甚至亲自到城门口,来迎接这家人的到来。
城门口,李云先是拦下了骑在马上的裴庄,二人在一块叙了好一会话,等到后面的马车靠近,李云才拍了拍裴庄的肩膀,笑着说道:“今天先说到这里,哪天得了空,我跟裴兄好好叙叙旧。”
裴庄咧嘴一笑:“恐怕大王现在,没有时间理会我这武夫了。”
李云正色道:“我说有就有。”
正说话的时候,后面好几辆马车里当先一辆马车中,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已经跳了下来,远远的看到了李云之后,他一路小跑,跑到了李云面前,对着李云毕恭毕敬的欠身行礼:“拜见王上。”
李云连忙伸手扶住他,哑然道:“殿下这是做什么?”
“要陷我于不义不成?”
这个时候,能与李云交好,还被他称为殿下的,自然是楚王武元佑了。
楚王殿下直起腰,抬头看了看李云,开口笑道:“大王太谦虚了,太谦虚了。”
“从金陵到洛阳,一路走来,虽然不能说什么太平盛世,但是至少…”
“已经不乱了。”
楚王殿下感慨道:“大王,真是好本事,好本事。”
李云侧开身子,指了指身后的洛阳城,笑着说道:“当年在江东,我说要给殿下二王三恪的位置,如今,我把殿下给请来了。”
“往后咱们两家,大概要常住于此了。”
楚王殿下对着李云再一次作揖行礼,他抬头看着洛阳城,感慨连连。
“大王真是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