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2009年10月1日,晴。
前后两世,常浩南曾经不止一次踏上这座位于京城最中心位置的城楼。
不过,都是以观光者的身份。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
按照刚才还在车上时某位首长半开玩笑的说法,“今天我们是被观光的那个”。
一路上,常浩南其实也没少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比如虽然这次被特邀上了城楼,但位置仍然相对靠边,根据过去的经验,大部分镜头和视线都会对准正中央那几位大佬,而他的位置所能得到的关注还不一定有东西观礼台更多。
又比如站得高看得远,等会儿上去之后就光顾着看眼前,想不起来紧张了……等等。
不过,心理建设终归只是心理建设。
当他真正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来到那道栏杆前面的时候,尽管明知根本没多少人会注意到自己,但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不少。
整个开场环节,直到阅兵式结束,都是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渡过。
直到仪式主持人宣布“分列式开始”的声音传入耳中,才总算回过神来。
“小常同志,手其实不用抓的那么紧。”
趁着受阅部队准备空当,旁边一名穿着军礼服的领导凑过来小声打趣道:
“这城楼可是正儿八经的文物,要是把栏杆给搞坏了,今天下午的新闻估计全都得是你的大头照。”
常浩南闻言低下头,这才注意到自己双手正死死攥着面前的扶手,以至于整个手掌心都有些发白。
于是赶紧松开手,有些局促地笑了笑:
“没经验,没经验……”
说来也怪,经过这么一番交流之后,他的心态反而放平了不少,注意力也终于得以集中在眼前——
十月的阳光斜斜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长安街青灰色的路面上投下细长的阴影,阵阵的欢呼声之下,铿锵有力的军乐在短暂停歇之后重新奏响,混合着远处内燃机活塞运动所产生的金属摩擦声,宛如某种蓄势待发的前奏。
常浩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起胸前的金色纪念章,注视着三军仪仗队和军旗从远处缓缓出现。
相比于后面的各式装备,人员方队除去全新的军服装具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多情报分析层面的亮点。
但仅就现场效果而言,严整的军容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是能够带来相当程度的视觉享受。
三百五十多人的方队像一块钢板,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
尤其常浩南过去要么是在电视屏幕前面,要么是在观礼台上,视角要么太低要么太远,都远不如这次来得震撼。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甚至有种掏出手机,看看网络上对此都有何种反应的冲动。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一方面,这年头连3G网络信号都还没完全铺开,手机上网本来就只能看看文字图片或者清晰度非常抱歉的视频片段,现如今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信号质量更是难以直视,恐怕连网页都刷新不出来。
另一方面,他也多少还有点包袱,担心别人都在看着眼前,只有自己一个人低头水手机有点格格不入。
反倒是常浩南身边的那位领导,不知什么时候掏出了一部外形圆润且没有物理键盘的手机,看得常浩南直发愣——
尽管经典的iPhone3G已经发售了一年多,部分比较敏锐的厂家也意识到这类型号的潜力开始跟风淘汰实体键盘,但这年头的市场主流仍然比较传统。
眼前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子,能在电子产品方面如此时髦,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对方也很快注意到了常浩南的眼神,一开始倒没太在乎,但时间长了还是感觉有点异样,解释道:
“怎么?这是军营以外的公开场合,按照条例也可以使用一般个人通讯设备,只要不涉及敏感信息……”
说着还特地侧过屏幕,示意他正在看央视关于阅兵的现场直播,显然是误会了常浩南的意思。
转播视角来自一架经过专门改造、把瞄准用光电探头改成了摄像机的武装直升机,所以尽管缺乏一些细节,但视野得确实比现场更加通透。
甚至,已经能依稀看到地面装备启动时所发出的阵阵烟尘。
“不是……”
后者赶紧摆摆手:
“我是说,这信号……”
“现场特地改装了无线网络。”
说罢,对方又反问道:
“怎么,你不知道?”
常浩南张了张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得跟上时代节奏,不能落伍啊……”
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对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无论怎么想都有些倒反天罡的意思:
“再说,能看看普通群众对咱们这次阅兵的真实想法,也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环嘛……”
由于本次阅兵的徒步方队只有十年前的六成左右,因此当常浩南也打开现场直播的网页时,直播镜头已经突然给出了第一个地面装备方队的特写。
现场解说员的声音也陡然拔高: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主战坦克方队!”
常浩南抬起头,看见十八辆顶着全新楔形炮塔99A式主战坦克正以米秒不差的标准,伴随着低沉的震颤稳稳碾过历史的中轴线。
这一刻,他听到观礼台上的欢呼声响彻天际,把现场的气氛彻底推向高潮。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至少在分列式这样的场合里,坦克永远是最能令人热血澎湃的标志性符号。
得益于华夏机械工业和车辆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相同底盘的原型车早在10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并在新世纪的头几年里迅速完成了对几支陆军主力部队的更新换代。
但这一次出现在阅兵场上的,却仍然是明显经过升级的型号。
在常浩南没有注意到的手机屏幕上,央视直播镜头突然给到了炮塔顶部的特写,画面里棱形的光学窗口泛着深邃的幽蓝,让评论瞬间淹没侧面的话题栏。
快看车长前面的那个方块!是不是传说中的激光压制系统?
吃瓜群众永远能给出奇奇怪怪的联想。
但很快便有人给出解释:
那是车长周视镜……说明这个型号应该已经具备了车长超越射击的能力。
现在的坦克还是跟汽车类似,动力和电力是分开的提供……在不改变底盘的前提下,恐怕很难匀出足够的功率用于压制式干扰,最多对测距信号施加一些欺骗。
我倒是更关心炮塔侧后方的那个东西,看上去像是某种主动防御设备……
热搜榜也正在实时刷新:
#99A坦克真容#(爆)
#99A坦克主动防御系统#
#新型步兵战车#
在热度最高的词条下面,很快有军事博主放出了对比图:早期99式的炮塔虽然已经不再是锅盖头的样式,但仍然显出几分圆润,有不少铸造工艺的特征,而此刻屏幕上的楔形炮塔棱角分明,复合装甲外挂模块呈现出极具科技感的几何切面。
不过,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相比于隔着屏幕的吃瓜群众们,现场受邀而来的各国媒体和武官们,显然更加关注本次阅兵的阵容安排本身。
“不对劲。”
观礼台西侧外宾区,安德鲁·舍尔少将松开领带结,他面前的笔记本上潦草地画着坦克方阵的几何图形,原本预计的三个箭头现在只剩孤零零的一支:
“看来后两个坦克方队不是没观察到,而是干脆被取消掉了……”
在阅兵村排练阶段,卫星曾明确观察到了三种不同型号的坦克,类似的情况在华夏过去的阅兵中并不罕见,一般会以“坦克第X方队”分别进行命名。
但在后来的现场彩排阶段,他就没能在网上找到那些被命名为96式的中型坦克。
起初还以为是拍照的人漏了过去,或者是恰好选择了一条人烟稀少的路线进城。
但现在看来,恐怕就是被临时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