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第七百三十三章 论周平安的心理阴影面积(12400字)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择日走红 >>择日走红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七百三十三章 论周平安的心理阴影面积(12400字)

第七百三十三章 论周平安的心理阴影面积(12400字)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4日  作者:宋不留春  分类: 都市 | 娱乐明星 | 宋不留春 | 择日走红 

陆严河扛票房这件事是怎么说起来的?

回想一下,好像就是从《三山》开始的。

那部电影,第一轮放映的时候,就卖了八千多万,之后几次重映,总票房已经过亿。

虽然他只客串出演了十五分钟,但是,当时整部电影都是围绕陆严河那十五分钟的表演来做了重点宣传。

之后,《暮春》在国际获奖和“天台告白”的营销活动之下,卖出6亿多的票房。

《荣耀之路》开启超长点映,其实就是参照北美的“小规模放映”,用“限制上映影院数”保上座率,从而保住排片,拉长宣传战线,用北美颁奖季的暴光来一点一点地收票房,最终长达五个多月的上映期,日票房最高也就是破千万,最低的时候,每天几万元,但最终票房却破了2亿。

再之后,就是《情书》,《情书》也是因为找到了一个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营销点,再加上国际获奖的噱头,卖出了超过10亿的票房。

实际上,陆严河“扛票房”这个名头,更多的是来自他在文艺片领域的表现,而不是商业片。

而他这个名头扛得这么瓷实,更是因为商业片卖座是应该的,文艺片卖座才是奇迹。陆严河却能一直复制奇迹。

满打满算,《热带雨季》是陆严河的第四部文艺片。

灵河一直在宣传营销中强调,《热带雨季》是文艺片,票房不是第一目标,能够拿几千万票房,就足以回本大赚,这样的轰炸式宣传下,很多人都形成了《热带雨季》进入国庆档,确实只是想要“喝点汤”而已的印象。

可是,如果它又是一部《暮春》和《情书》那样阴差阳错踩准了社会性议题、掀起全民讨论的电影呢?

现在有多少观众会因为看到陆严河,选择相信他的品味,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

这是谁都无法预测的。

因为陆严河的基础盘,很难测量。

而就在《热带雨季》上映的前一天,电影打出了他们宣传战中的王炸——

导演黄天霖和电影中的母亲秦淑兰出现在了央台的一档访谈节目,聊起了马来西亚华人们的“前世今生”。

当年先祖为什么会去马来西亚。

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对于祖国又是什么样的认知。

大家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为了让中华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做了多少努力。

最后回到电影。

《热带雨季》讲的就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在马来西亚生活的华人家庭的故事,和中国大陆万万千千的家庭故事一样,同本同源,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离开了的人,也在被等待着回来。

“他们竟然玩这一套!”

这一次国庆档,被视为票房冠军争夺者的两个头部电影,一个是儒意影业推出来的喜剧电影《龙的传人》,贾龙主演。

另一个是龙岩影业推出来的科幻电影《补神行动》,虽然没有那几个位于第一梯队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主演,但这部电影从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的国内顶级IP改编,释放出来的预告片,电影里的画面、特效,都让人震撼。

在这两部电影之后,还有程石砚主演的一部动作警匪片《井中电》。

陆严河主演的《热带雨季》看上去跟这几部电影,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陆严河也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跟这几部电影竞争票房。

在他心中《热带雨季》能够在这样的大盘里混到一个亿的票房就谢天谢地了。

谁知道,央台突然主动联系他们,想要做那么一期访谈节目。

一聊,人家说,是温生明跟这档节目的总导演关系很熟,就提到了在国庆节的时候,选择这样一部电影的主创阵容,做这样一个选题,应时应景,也有社会意义。

陆严河都没有想到,温生明竟然会在背后帮他。

这一刻,陆严河忽然想到了他在《定风一号》杀青的时候,温生明所说的那句“我会一直看着你”。

原来“看着”是这个意思吗?

央台的访谈节目,影响力可以大,也可以小,但是谁都不会说,这个节目的覆盖范围小。

在现在的这些媒体中,真正能够大范围地覆盖到中老年群体的,只有央台。

更不用说,央台在各个平台的官方号,粉丝数一样夸张,多得惊人。

他们想要宣传什么东西,覆盖率那是惊人的。

儒意影业和龙岩影业的人这一刻都没有忍住,大爆粗口。

因为《热带雨季》“不讲武德”。

事实也证明,央台这档节目一播出,各种切片就开始满天飞了。

还没有一部电影,是以这种主题来做宣传的。

海外华人,同根同源。

明明只是一部非常小众的、讲私人情感的电影,结果突然就戴上了主旋律的帽子。

在儒意影业和龙岩影业都很着急——担心《热带雨季》逆流而上的时候,陆严河其实也有点担心这个宣传翻车。

《热带雨季》可是一部跟“主旋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电影。

现在所扯的“海外华人,同根同源”,完全就是在这个阶段掰出来的。

它当然是存在的,真实的,可这不是《热带雨季》要表达的主题。

这样宣传,不会让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文不对题”“货不对板”吗?

陆严河把自己的顾虑发到了宣发群里。

宣发群里的同事则回应:我们接下来会加大对电影主题的推广的。

国庆档第一天,《热带雨季》这部文艺片,靠着陆严河的影响力,以及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和点映中显示出来的市场潜力,也拿到了12的排片,在国庆档上映的影片中,排在第四。

当陆严河睡醒的时候,《热带雨季》的首日票房(加上当日的预售)已经突破了1800万,排在日票房第四位,跟排片率持平。

陆严河长吁一口气。

看到1800万这个数字,他就知道,“混口汤喝”的策略成功了。

这部电影,陆严河没有跟剧组他们一起去跑路演。

一是太费劲了,陆严河不想折腾,二是这部电影路演的主题,跟他关系不大,他不出现比出现好。

路演是由黄天霖带着正在休国庆假的黄峰小朋友和秦淑兰在跑。

他们作为海外侨胞的身份,在现场跟大家交流海外华人的生活,顺便再讲一讲《热带雨季》这部电影。

首日,《龙的传人》票房9500万,《补神行动》票房9200万,《井中电》票房只有4200万,《热带雨季》票房2300万。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热带雨季》松了口气,因为这一次的宣发策略,有点兵行险招,但是,能够首日就拿2300万,证明这个宣发策略成功了。

而其他的电影松了口气,是因为《热带雨季》没有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爆出一个惊天大冷门,把他们所有这些大片都给干趴下了。

陆严河都不知道他们对他有这样的忌惮。

讲实话,一部文艺片,甚至都不是类型片,上限就在那里摆着,他们的担心未免太多余了。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也不出意料的,有一些黑子开始大作文章,说陆严河的票房号召力不过如此。

首日只有两千万多的票房,简直就是大扑特扑。

陆严河在每一部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被人拿着一些数据说“大扑特扑”。

实际上,所有抛开影片类型、上映档期和竞争对手、空谈票房高低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热带雨季》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两百万人民币,早他妈赚回本了。

灵河取得中国发行权的采购价是100万美元。

可以说,就这个首日票房,加上之前电影的票房,直接就回了本,开始盈利。

陈梓妍安排了好几个营销号去做“内幕分析”“成本分析”等等,引起大家对《热带雨季》制作成本的注意,随后去重点强调,这部电影的回报率。

要知道,《热带雨季》在北美五馆上映,首日单馆直接破万,成绩一样喜人。

最关键的是,次日,《龙的传人》和《补神行动》两部电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票房下滑,《井中电》更是因为口碑一般,票房迎来腰斩,而《热带雨季》却逆跌了,十月二日的票房拿了2500万,上映两天,票房突破了5000万。

从走势来看,《热带雨季》也许有可能在国庆档拿下票房第三的位置。

《井中电》的口碑崩得有点厉害,如果第三天的票房继续崩的话,那就真有可能最后这部电影只能拿到2亿出头的票房了。

《热带雨季》却是在国庆之后,有一个非常长的窗口期。

再无大档期了——

意味着,没有大片再来蚕食排片空间,《热带雨季》可以保持着一定的排片,慢慢收割票房。

而国庆期间,除了央台的访谈节目,正在热播的《年轻的日子》在两期节目的中间,都播放了《热带雨季》的预告片。

不仅如此,《跳起来》全渠道推软文来宣传不说,辛子杏执掌的叶脉网,也做了《热带雨季》专题策划,邀请海外华人在叶脉网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

白雨也邀请《热带雨季》剧组,参加了她即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编辑部举办的“马来西亚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研讨,包括石夏老师在内的多位当代文坛巨擘,都出席,并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研讨会上讨论。

多方联动,这样的宣传资源,对于其他电影来说,想要砸下来,没有个数千万肯定是砸不下来的。

甚至还不是钱的问题,像白雨做的那个研讨会,那帮作家,一般人都请不来,人家也不缺钱。

关键还是他们这一帮人能够带动的读者,以及这个群体基本都擅长于“叭叭”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互联网生态中,对《热带雨季》这部电影的推广作用。

《热带雨季》免费获得了这一切宣传资源。

无他,只因陆严河尔。

儒意影业也好,龙岩影业也好,都羡慕得眼睛发红。

甚至有一个电影制片人公开发了微博:拿什么跟陆严河竞争,只要是他的影视剧,那么多人帮他免费宣传,动不动就是一个文化现象出现了,《热带雨季》这个电影都能每天卖两千万多的票房,除了他,谁能做到?

话里话外都很酸。

陆严河想了想,转发了这条微博,以图片形式写了一篇长文:

——感谢我的女朋友,把我们无心插柳做的一本杂志,做成了现在的规模。

——感谢我的同行、朋友和同学,各有各的能耐,自己放光发热,还通过自己的领域帮我发光发热;感谢我一路遇到的老师们,默默地帮我牵线搭桥,不断扶持我,支持我。

——还好,这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行业,当我提出也许国庆档这么大一个档期,十个人里面也许也有一个人想看文艺片,如果有一部电影可以满足这一个人的需求,加起来也是很多人,宣发的同事们经过市场调研和测算以后,支持了我的想法。

——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这么多,需求也很多样。

——我喜欢这个由不同的电影组成的大档期,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我喜欢这个百花齐放的行业,我们不模仿别人,只做自己,有的时候,即使只是一朵小小的花,因为开在了人头攒动的街角,所以也让一些爱花的人驻足,来欣赏这朵小小的花。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创作的意义,只要是我们用心创作的东西,总有人为我们驻足。

“你们跟陆严河比什么比?你们有什么可以比的?”

翌日,龙岩影业的内部视频会议,黄总直接吐槽,或者说,大骂:“你们是比他有文化,还是比他身边的那一帮人有文化?”

黄总之所以吐槽,是因为龙岩影业推出来的《补神行动》,昨天在宣发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昏头的招数。

《补神行动》的一个宣发人员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小花固然美丽,但是支撑这个行业发展的,只能是大树。龙岩影业一直在做的是种树的事情,这更艰辛,更有挑战,但是,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长成森林。”

这不是某个人义愤填膺之语,这是《补神行动》的宣发组策划出来的一个“蹭热度”式宣传策略。

目的是激起观众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把《补神行动》这样一种工业的进步和升级,再一次强化到观众们的印象中。

结果就是,引来了一众嘲讽。

黄总气得一大早就开视频会议骂人:“说了多少次,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说自己是产业化代表,谁他妈理你啊!《补神行动》明明各方面的口碑都很好,观众也都在夸特效做得好,确实是大片,形势一片大好,你们非要再往自己脸上补妆,不知道越补越浓啊?”

黄总又骂:“还小花大树,你们有陆严河那水平去玩比喻吗?你们这些野鸡大学毕业的,跟人家振华大学文学院毕业的比什么?硬蹭!要是今天《补神行动》的票房走势跌过预期了,你们都给我滚蛋!”

一群人被骂得灰头土脸,又按照黄总的指示,赶紧补救。

黄总更是亲自发了一条微博:种树的人辛辛苦苦地种着,看到小花开得很漂亮,很高兴有小花作伴,这树倒是先傲慢上了,觉得小花分散了种树人对它的注意力,看来种树也一样,除了施肥,也得进行价值观的教导,抱歉,让大家见笑了。

一条微博,力挽狂澜。

电影公司的老板亲自解释并道歉,这个姿态只要诚恳,其实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陆严河则点了个赞,说:“因为有大树帮忙遮风挡雨,小花才能安然无恙,这才是森林。”

国庆档七天眨眼即过。

《龙的传人》总票房拿到了5.4亿,《补神行动》总票房拿到了6.4亿,是的,后者依靠着它的硬实力后来居上了。

而第三名,仍然还是《井中电》,虽然后期乏力,但是,前几天的票房仍然让他总票房得到了2.5亿。

第四名,《热带雨季》,在各方努力以及自身影片实力过硬之下,连续七天,日票房都维持在2000万以上,加上点映期的900万票房,一共拿到了1.9亿的票房,即将突破2亿。

文艺片勇闯国庆档,以成功画上句号。

不过,这只是阶段性的句号。

《热带雨季》是要走长线的。

因为《热带雨季》在北美颁奖季的征程开始了。

陆严河录完了这一季《年轻的日子》最后一期录制后,就飞去了美国。

北美颁奖季正式的时间一般是12月到次年的2月。

但是,在那之前,也有一些宣传行程要跑。

陆严河这一次是过去录访谈节目的。

在美国,盛行“名嘴”。演艺圈也是如此。

国内,电影明星们宣传电影,现在访谈节目都不是主流的宣传方式,而是上各种国民度高的综艺节目。但是,在美国,电影明星们在电视媒体上的宣传,还是以名嘴的访谈节目为主。

这一次,陆严河要上三档节目,和黄天霖和秦淑兰一起。

其实所谓的公关经费,不仅仅是支付一些公关活动的经费,还包括这些宣传行程的各种费用。

陆严河和黄天霖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绿谷来支付,秦淑兰的则需要由拾火来支付,因为绿谷不肯承担。

那像这样一趟行程,从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妆造、行程助理等等,一般至少要五万美金,这还是秦淑兰只带了一个助理并且标准比较低的情况下。

都是经济账。

但是,尽管如此,陆严河也觉得值得。

当然值得,秦淑兰从中国的宣传行程,到现在又来到北美,在各种各样的曝光下,知名度已经涨了很多。尤其是她本身是华裔,会中文,英文也很不错,两边都吃得开。

自从秦淑兰签到拾火以后,陈梓妍这边已经帮她接触了好几个剧本,等着她来挑。

像她这样演技好的实力派,只要有一家有实力的经纪公司来运营,也许无法像流量明星一样赚大钱,小钱肯定是能源源不断地赚的。

像北美颁奖季的这一趟下来,或许秦淑兰一个人就需要花上百万美金,但是,随着秦淑兰知名度上升,戏约的增多和片酬的提高,肯定是能够赚回来的。

绝不是亏本买卖。

到了秦淑兰这个年纪,她本来都已经准备进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谁知道,突然碰上了《热带雨季》,碰上了陆严河,遇到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她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陆严河甚至都在思考,能不能在《捕蝇纸》这部电影里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想了想,还是算了,这部电影里的亚裔面孔已经够多了。

这毕竟是一部英语电影。

但是,其他的几个影视项目,比如《红眼航班》,比如《源代码》,陆严河都打算在里面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

戏份肯定不是很多,但肯定不是工具人,一定有秦淑兰可以发挥的空间。

《热带雨季》在北美的票房表现很不错,到现在为止,一直维持着五馆的小规模放映,馆均到现在还维持着3000美金以上的票房。

不过,尽管它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绿谷也并没有要马上给《热带雨季》做大规模放映的计划。

因为这部电影虽然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关注,但是,在观众那边,讨论度也好,各方面的数据也好,都比较中规中矩,不适合做大规模放映——

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

这也符合正常情况。

事实上,就算陆严河现在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但放在整个电影市场来说,颁奖季影片之于票房的正面作用,也往往是在于长线,而非突然给你来一下票房激增。

《热带雨季》在北美这边走的完全是评论界路线,而不是像《芭比》《火星救援》在他们那几届一样,走的是票房路线。

奥斯卡能够一直维持它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做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芭比》这样的商业大片,只要拍得好,不套路,不爆米花,一样受奥斯卡青睐。

人家是正儿八经地把奖项跟这个行业结合在一起,不媚俗,也不玩曲高和寡那一套,即使行业发展的方向未必就那么好,至少人家紧跟着行业的发展在走。

国内现在的这些奖项吧,一个问题是多而杂,没有居于统治地位的领头奖,另一个问题是“提名不清不楚,获奖不伦不类”,看得出想改变,但又走三步退两步的,获奖的结果只对流量明星有用,除此之外,就跟自嗨差别不大。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奖本身,这几年,看得出这些奖项是在努力地想要跟上行业、想要有所作为,不再玩以前圈地自萌那一套了,奈何这几年的电影行业本身没有出什么好作品,给奖总有一种矮子拔高个的无奈感,或者就是“追封”感太过明显。

陆严河跟黄天霖、秦淑兰跑了几个宣传行程以后,就受邀去Parameter看片了。

看《活埋》这个片子。

初剪已经做了出来。

陆严河跟泽比·多伊尔坐在Parameter的观影室里,看着还没有做字幕、也没有做配乐的《活埋》,它与陆严河印象中的那部片子不太一样,但是,仍然拍得很好。

李治百的表演,电影的节奏,都很好。

同样的惊慌、恐怖、不安,整个观影过程,都被电影的节奏带起来,有一种不敢呼吸的紧张感。

陆严河这一刻甚至忽然在想,有没有希望把《活埋》送进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以李治百这样的独角戏表演,还表演得这么好,有可能有希望拿一个影帝。

但是,确确实实,这就是一部类型片,没有名导保驾护航,又不是那种艺术片,想要送进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几乎没有希望。

看完《活埋》之后,陆严河和泽比·多伊尔聊了聊Parameter对这部电影的打算。

泽比·多伊尔果然也想着要把这部电影送电影节镀金。

但是,他想的不是国际四大——那毕竟是艺术片的领域。

泽比·多伊尔想要把《活埋》送到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

“《活埋》这部片子不错,票房表现应该可以。”泽比·多伊尔说,“把它放到圣丹斯电影节去上映,肯定能够掀起关注。”

《活埋》这部电影之于北美市场,最大的短板在于主演没有名气,导演也没有什么名气。

所以,它的先天性短板需要靠圣丹斯电影节来弥补。

自己没有什么名气,就去一个关注度大、人气高的电影节溜一圈,只要自身过硬,就能一炮而红。

一如当年李安的成名史,就是靠着电影节打开自己的知名度的。

陆严河不知道像《活埋》这样的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是否吃香,但是,他很认同泽比·多伊尔这样的思路。

陆严河又说:“按照我们之前谈好的,这部电影的亚洲发行权要交给我们灵河,其他地方,Parameter要在各地的院线做大规模上映,圣丹斯电影节只在美国影响力比较大,对于其他地方,影响力有限,我想要带着这部电影到其他电影节上展映。”

泽比·多伊尔问:“什么电影节?”

“首选荷西电影节。”陆严河说,“怎么样?”

“圣丹斯电影节是明年一月举行,荷西电影节是五月,也许我们会希望《活埋》这部电影在明年的第一季度上映。”

陆严河说:“那你最好早一点确定上映的日期,如果确定是在明年第一季度上映的话,我们这边也要准备宣发的事情了。”

泽比·多伊尔说:“我们想要根据它在圣丹斯电影节得到的反馈来决定。”

陆严河想了想,点头,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带《活埋》到比卡洛电影节,举行不公开的特别放映,我会邀请亚洲各地的发行商和媒体来观看,我希望这部电影最好能够跟欧美这边一起,同步上映。”

“这部电影投资规模很小,没有必要做同步上映。”

一般做同步上映,一是为了集中宣传资源,不做重复宣传,二是为了防止盗版流窜。越是大片,越怕盗版。

可是,小成本片子一样怕。

陆严河很清楚,《活埋》这样的片子,一旦概念被宣传久了,吸引力就减小了。

陆严河说:“泽比,你对这部电影的票房预期是多少?”

泽比·多伊尔说:“北美票房能拿到一千万以上,全球能够拿到三千万以上。”

《活埋》的制作成本是150万美金,加上宣发成本,预计也不会超过300万。

陆严河说:“泽比,我可以告诉你,这部电影,光是中国地区的票房就不会低于三千万美金,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要坚持全球同步上映了吗?盗版会吞噬到数千万美金的票房。”

泽比·多伊尔却觉得是陆严河太乐观了。

“《活埋》在中国能够卖到三千万美金?”他有些难以置信。

陆严河说:“因为你不了解中国市场,《热带雨季》在中国的票房已经突破了三千万美元,在整个亚洲市场,也已经突破了四千万美元,这在你的想象之中吗?”

泽比·多伊尔整个人都一顿。

什么?多少?

因为《热带雨季》不是Parameter在发行的电影,泽比·多伊尔并没有去关注这部电影在北美之外的票房表现。

但是,泽比·多伊尔是看了这部电影的,毕竟是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陆严河今年的冲奥之作。

亚洲地区超四千万美元的票房表现,完全不在他的想象之中。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在全球能有个两千万美元的票房表现就不错了。

陆严河说:“这部电影,主要的投资方是Parameter,泽比,这也是我跟你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像我跟你说,《生死时速》的成绩一定会很不错一样,《活埋》也是如此。我知道,使用一个中国演员来主演一个英语电影项目,对你来说,风险很大,但我会用这几部电影告诉你,即使它在欧美的票房表现不如人意——当然,我始终认为,这不可能。无论如何,我敢在这些项目里用的演员,是因为我有能力让电影在亚洲地区就实现盈利。在你和我的合作中,我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一项赤字记录。”

泽比·多伊尔这一刻还真不敢露出嘲笑的表情来。

因为他很清楚,眼前这个人,在亚洲地区创造了多少票房记录。

陆严河的影视项目,是罕见的在亚洲各地都通吃的那种。

泽比·多伊尔最终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按照全球同步上映的节奏来准备吧。”他说,“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比卡洛电影节——不过,你确定不等到圣丹斯电影节的反馈出来再在亚洲找买家吗?”

陆严河笑了笑。

“我编剧、李治百主演的电影,即使没有电影节口碑的帮助,在亚洲地区,发行价格也已经到顶了,很难再高了。”他说,“我们只需要找到合适的买家,而不是找买家。”

《热带雨季》在欧美的票房表现还真是远远不如亚洲地区。

不过,这也并不意外。

毕竟《热带雨季》拍的是一个比较“东亚”的故事。

在欧美这边,它没有大众盘,全靠西图尔电影节获奖影片的名头,以及它在媒体上的好口碑,吸引着一些资深影迷走进电影院。

不过,对绿谷来说,《热带雨季》这部电影的盈利区间根本不在院线票房。

他们做院线发行,是因为院线有票房空间可以挖掘,这一笔收益,不赚白不赚。

其次,这也是为了颁奖季的表现,以及后续版权运营,可以进一步提高出售价格。

在绿谷的预估中,要是《热带雨季》这部电影能够在北美拿到六百万美金以上的票房,它就是血赚了。

就像去年《情书》在北美卖了八百多万美金,完全超出了绿谷的预期,而这样的票房表现,也让《情书》在后面的各种版权收入上,都比预测而有所提高。

好的票房表现,就是能够让一部作品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热带雨季》在北美票房破六百万显然是有希望的。

陆严河在美国做完《热带雨季》的前期宣传,就回国了。

他今年要为颁奖季腾出宣传时间,所以,《老友记》第三季需要提前开拍。

还好,大家一般都会为《老友记》的拍摄腾出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个拍摄时间协调起来并不难。

只不过,因为陆严河的原因,这一次不能够再实行“彩排2天拍摄2天休息1天”的模式了。这一次,只能实行“彩排1天拍摄2天”的模式。

一见面,尹新城就说:“这样也够了,我们都拍了这么多季了,彼此之间很默契,对人物也很熟悉,即使是这样的拍摄,也比其他的剧组要游刃有余很多。”

陆严河跟他们道歉:“不好意思,辛苦你们陪我一起要加快节奏了。”

“我们的经纪公司都可开心了。”詹芸反而笑着说,“这一次我们一个半月就能把这一季拍完,过去是要拍三个月的,他们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压榨我们了。”

柏锦也笑,说:“我冬天一直想要去滑雪来着,但是因为一直要拍《老友记》,没有去成过,今年终于可以去了。”

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

陆严河再一次道谢。

《老友记》拍到现在这个程度,其实只要不瞎来,哪怕稍微不那么好看一点,也肯定一样大受欢迎。

一部大爆的情景喜剧,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因为观众们都已经熟悉这些人物了。

这种情况,陆严河想过,就跟《向往的生活》这个综艺节目一样,当你已经很熟悉里面那些人之后,他们就是坐在一起插科打诨,你都觉得很好看。

情景喜剧也是这么一个效果。

陪伴久了,他们就似乎成为了你的好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随便什么剧情,随便说什么话,只要是从那个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你都爱听。

陆严河并没有因此就放松了对剧本的要求。

《老友记》到后期属于越来越狗血、越来越“乱点鸳鸯谱”,陆严河没有去做这个方面的拓展,而是尽可能地保持着他们六个人之间的稳定关系,然后去拓展他们六个人的外部空间,在不同集里,引入不同的新人物,去带起新的故事,新的冲突和戏剧性内容,但六个人的内部关系,始终保持不变。

倒不是陆严河不喜欢那么“狗血乱来”的情感关系,而是陆严河觉得,真要原封不动地照搬原版的《老友记》,亚洲这边的观众未必能够接受得来。

所以,他也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况,保留大家能接受的,删去一些可能不符合亚洲文化背景的。

但是,陆严河没有完全删除,基本上每一个信息点,陆严河都做了一个“梦境”设置,去还原原版中出现的剧情,然后用一个梦醒的方式,来做一个扣子。

他准备等剧情播出以后,看看观众的反应,他拿不准的、观众反馈又可以接受的,他就再继续写到下一季的剧情中去。

就在这个时候,美版的《老友记》制作出来了。

他们即将在秋季播出。

但是跟原版不一样的是,原版《老友记》播出的时候,还没有流媒体呢,是在电视台播。

而在这个时空,美版的《老友记》,却是在Maxine独播,跟电视台没有关系了。

Maxine来找陆严河,想要请他们《老友记》六个人跟美版《老友记》的六个主创做一场联动宣传。

陆严河说:“抱歉,《老友记》的版权不在我手上,也不是我授权给你们做的,做这样的联动宣传,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

Maxine很无奈。

钟本硕是很清楚陆严河跟京台在这部剧上的纠葛的。

陆严河还真不是针对Maxine。

钟本硕却是有备而来。

当陆严河拒绝以后,钟本硕马上联系了陆严河,说:“陆,我们在美版《老友记》的片头注明了我们这部剧是改编自你编剧的同名剧集。”

陆严河一愣。

钟本硕说:“我们没有提京台,我们很清楚,《老友记》是你创作的作品。”

陆严河:“……”

他心里面有些郁闷,因为他知道,自己被钟本硕给拿捏了。

在《老友记》这部剧上,他在意的是,明明这个故事是他带到这个时空的,却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话语权,也没有经验,所以,这个故事变成了京台的所有物。

直到现在,他继续做《老友记》,岳湖台也只是拥有新制作的这几季《老友记》的版权,《老友记》这个故事本身的版权,还是在京台手上。而且,每新播出一季《老友记》,京台手上的那三部《老友记》就能跟着赚一笔版权费,每年重播,年年收版权费收到手软。

钟本硕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用他的方式,去告诉所有人,《老友记》在法律上虽然属于京台,但是它在影视界,它属于陆严河,这是京台夺不走的。

最终,思索再三,陆严河有了决定。

“我们可以跟美版《老友记》做一次联动宣传,但是,Maxine需要在今年继续为《老友记》公关艾美奖和金球奖。”陆严河说,“去年《老友记》第二季的反响和播出数据比第一季都更好,我希望Maxine能够在北美为《老友记》举行两场宣传活动,《老友记》的六个主创都一起参加。”

陆严河提出的这两个要求,其实目的是同一个,那就是提高《老友记》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很简单,美版《老友记》希望能够跟他们联动,来获得初步的关注度。那他们也是一样的,《老友记》拍了这么多年了,在Maxine上线以后,在全球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的剧粉,尤其是在美国,这部剧越来越火,观看人数越来越多。

如果不尽可能地在热播期内,去进一步打响这部剧的知名度,让尹新城、颜良他们进一步打开自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那就太可惜了。

哪怕是在欧美,为什么很多热播剧的演员面临着剧红人不红的状况?

别的不说,其中一点肯定有演员自己没有利用好剧大热的窗口期,去同步做好自己的宣传运营。

当然,这有演员自己的问题,也有剧方、经纪公司和宣传团队是否愿意跟上这些配套支持的问题。

陆严河觉得,经过了前面几季的积累,《老友记》的这些小伙伴们,应该真正地走出去了。

他也让汪彪去跟各家经纪人、团队联系,跟他们沟通了这件事,让他们配合。

那几乎没有不配合的——

这是进一步提升自家艺人咖位、明星形象的大好机会。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不配合的。

但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颜良跟周平安的“分手”还没有完成。

颜良想要换经纪人,周平安不同意,双方已经闹了一段时间了。

当然,周平安再怎么闹,意义也不大。

到了颜良这个地步,一旦他铁了心要跟周平安“分手”,周平安是没有任何办法阻止的。

他现在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在星娱(啄木人)工作多年,有一些力量,让他在负隅顽抗。

周平安一直在试图说服颜良放弃这个想法。

为此,周平安甚至都跟颜良提出了很多的“让步条件”。

颜良只跟周平安说了一句话:“平安哥,我不可能再听你的安排去接你想让我接的项目,既然如此,即使你继续做我的经纪人,又有什么可以从我这里为你带的其他艺人做资源置换的呢?”

周平安一愣。

“而且,你不是想要离开啄木人,去实谨吗?”颜良说,“我不打算去实谨。”

在那之后,周平安就知道,自己跟颜良没得谈了。

不过,他也没有打算轻易放过颜良。

两个人在一起合作了这么久,周平安锱铢必较,能拖一段时间,就多赚一段时间的佣金。

以颜良现在的捞金能力,他的想法就是“多赚一天是一天”。

颜良也不想生事,也希望他跟周平安之间能够好聚好散,他想多赚几天佣金,就让他赚好了,只要他能配合,完成好工作交接。

直到现在,颜良等不下去了。

之后《老友记》剧组在北美的宣传行程,没有经纪人跟公司的沟通,拿不到经费和相关授权。

周平安迟迟不交权,又不帮忙办这件事。

颜良给周平安发了一条消息:平安哥,交接有段时间了,稍后我就会发布微博,宣布我更换经纪人的事情,或者,由你主动来宣布这件事,我来配合说明,看你选择哪一种方式。

周平安:我从你是一个素人开始就带你,当时七选三的时候,我也选了你,从来没有放弃过你,你竟然这么冷漠、绝情。

颜良:平安哥,我已经仁至义尽了,在所有人都离你而去的时候,只有我还待在你身边这么多年,帮你度过了最难的时候,如果你想算账的话,不是只有李治百和陆严河有一个账本,我也有,你想算吗?

周平安没有再回复。

稍晚时候,周平安终于发了一条微博:

——看着你从一个少年长大成人,看着你从变成一颗闪烁的巨星,看着你走向花团锦簇,真的舍不得说再见,但人生总是要说再见的。颜良,十年时间,诸多不易,我们一起走过了,以后即使我不再是你的经纪人,你也一定记得,有任何事,随时找我。

颜良转发了这条微博,三个“大哭”的表情,说:谢谢平安哥这十年来的关照,站在岔路口,我想说,分开,是为了彼此更好的出发,你也一定记得,我会一直支持你!

至此,周平安先后与陆严河、李治百和颜良三人结束合作。

这位演艺圈的传奇经纪人,终于回到了他原本应该所在的位置。

颜良这一刻其实甚至有点感伤。

因为说实话,他知道,他的演艺生涯,能够继续到陆严河走红,给他喂资源,真的靠了周平安很多。

如果当初周平安在风致少年七选三的时候,没有选他,他可能那个时候就退圈了。

颜良也知道,抛开周平安那些世俗的、掉钱眼里的毛病,他其实给颜良接了好几部改变他演艺事业的戏,包括《淘金记》,包括《山巅》,让他跟《老友记》其他几个演员拉开了差距,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情景喜剧演员的框架里。

但是,正如他所说的,他并没有对不起周平安。

这些年,他已经够对得起周平安了。

就在这个时候,陆严河忽然发了一张截图到群里。

颜良还以为是什么呢,点开一看,竟然是一个热搜:

——成海什么时候跟周平安解约?

李治百发了足有三十多个“哈”字。

颜良也跟着笑了。

论周平安现在的心理阴影面积。

推荐文娱题材老书《我一夜之间成了丑闻女主角》


上一章  |  择日走红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