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抛弃了,还在家中做着成为参领甚至总管大臣的美梦。
盛京城迎来了新的主人。
龙骑兵师接管了盛京城的防务,同时也接管了整个辽东的边防。
邢朝喜带着陆战师撤离了盛京城,直奔金州卫的旅顺口,准备乘船前往大直沽。
接管盛京城的龙骑兵师第一时间把派兵驻守辽海卫,铁岭卫,包括沿线的各个边堡。
这些边堡不仅要防范女真人,同样也是用来防范蒙古人。
只靠龙骑兵师,自然把守不过来这么多边堡,但龙骑兵师赶往沈阳城的途中,从辽西走廊接收了大量投降的汉兵。
这些汉兵几乎全部都是曾经关宁军或是辽西走廊的明军。
随着祖大寿战死,祖大弼和一批辽西将门逃走,这些汉兵被抛弃,被龙骑兵师接收,又经过一番筛选,合格的汉兵继续留在军中效力,不合格之人从军中开革出去,转兵为民。
辽东这么多年连年不休的战争,人丁凋零,后来归顺了大清,又因为皇太极急着去对付虎字旗,导致辽东这个地方被抽骨吸髓,使得一部分百姓没能活到虎字旗大军的到来。
有了汉兵的加入,龙骑兵师的兵力缺口得到了补充。
这些汉兵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龙骑兵师的战兵,但用来守城却没有多少问题,加上虎字旗对于军中的将士从来不会有克扣军饷和粮草的事情。
很多汉兵成为虎字旗的一员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虎字旗对军中将士的优待,这些汉兵不管是在明军时,还是转投大清后,都跟现在比不了。
当兵吃粮。
将士得到了公正,拿到了该有的待遇,忠诚和战斗力自然不缺。
龙骑兵师的师正老伍自打从邢朝喜手中接管了辽东之后,一刻也不敢闲着,每天都带着人去往四处边堡查看。
虎字旗接管辽东不久,边堡虽然可以有效的防范敌人进入辽东,但阻止不了小股的队伍。
加上辽东被女真人祸害的丁口所剩不多,到处还都是嗷嗷待哺等着救济粮的百姓。
“师正,洪巡抚来了。”
有快骑从沈阳城方向赶来,找到了老五这里。
“哪个洪巡抚”“
“山东来的洪巡抚。
一同是从山东来的,老伍立刻意识到来人是洪承畴。
“怎么把这个狠人给派过来了。”老伍用手搓了搓下巴上的短须。
边上有人好奇的问道:“师正,你知道这位洪巡抚”
“等你见到就知道了,这位别看是个读书人,还是大明正统科举出身,但人却是一个个狠人。”老伍对身边的手下说道。
“师正你给大家讲讲,这位怎么的狠法”
周围的将士都对这位来到辽东的巡抚十分好奇。
他们龙骑兵师一直以来都驻守在边地,加上又都在军中,对山东那里的事情并不怎么了解。
对洪承畴,他们也只是知道对方是山东巡抚,具体一些的事情就不了解了。
老伍看了看周围的将士。
想到洪承畴以后就是辽东的巡抚,他们将来少不了要打交道。
想了想,决定还是给手下的这些人打个预防针,多了解一下这位洪巡抚。
“我跟你们说一件这位洪巡抚在山东做的事情。”老伍说道,“山东士子哭孔庙的事情都听说过吧”
周围的将士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他们在军中,和地方上是两回事,又是发生在山东的事情,离着有些远,并不是所有人都关心这种事情。
老伍不管这些人有没有听说过,继续说道:“山东那些士子举着圣人的牌位去哭,你们知道这位洪巡抚做了什么吗”
众人看着他。
不管知道不知道的人,都等着他继续说。
老伍没有卖关子,嘴里说道:“这位洪巡抚直接把这些闹事的士子抓进了大牢,杀了一批,最后从这些士子口中审出背后主使是曲阜孔家,直接带着官差就去了孔家抓人,把孔家这个圣人后裔收拾的够呛,没给孔家主脉剩下
几个人。”
“他可是读书人,居然连孔圣人的后人都敢收拾,确实狠,他这么做就不怕被那些读书人辱骂,青史上遗臭万年。”有将领嘴里啧啧了两声。
敢对孔家动手,还把孔家折腾的够呛,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一般的狠了。
不仅是对孔家狠,对自己也够狠。
“行了,既然咱们这位辽东巡抚已经来上任了,我也不能不去见他,李营正,你带着人继续巡视后面的边堡。”老对手下的一名营正吩咐道。
“是。”
对方应道。
队伍分成了两支,老伍带着一部分人返回沈阳城,那位李营正带着另一支队伍继续前往下一个边堡。
沈阳城,这里以前最早叫做沈阳中卫,是辽东几大重要卫所之一,后来因为要防范女真人,地位得到提升。
而沈阳城南面的辽阳城,是辽东都司所在。
女真人占据沈阳城后,这里改名叫做盛京城,用来作为后金的都城更是后来大清的都城。
现在虎字旗从女真人手中夺回了辽东,盛京城也就恢复为沈阳城。
老奴和皇太极都把这里作为都城,并在这里修建皇宫。
虎字旗大军占领这里后,没有要改变的意思,从邢朝喜的水师陆战师到现在的龙骑兵师,都把衙门安置在这里。
沈阳城内的皇宫虽然远远比不了两的两座皇城,但对女真人来说,这里已经是他们能够修筑出来最好的皇城了。
真要让他们照着两京的皇城那样修建,把他们抢来的所有东西都用来修皇城也修不了几间大殿。
沈阳城的位置更靠近边堡。
加上老伍带着人在附近巡视边地,天黑之前便带着队伍回到了沈阳城。
在皇太极手中才修好的皇宫,已经成为龙骑兵师设立在辽阳城的衙门口。
“洪巡抚呢”
从马背上下来,老伍第一时间和守在衙门里的手下询问起洪承畴的下落。
“洪巡抚在文阁。”
“走,带我去文阁。”
文渊阁是之前宫中的叫法,邢朝喜接管后也没有改名,依旧是这样的称呼,就连崇政殿大政殿这些大殿也是一样保持了原来的名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