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你这个老师的杀性很重,我有好几次感受到他对我起了杀心!”
“他修行的是咒术,一身所学几乎被你克制,只有以强击弱才有完胜的可能,对你有杀心不奇怪,若你修为实力再增进,他怕自己压不住你,所以会产生剪除后患的杀心!”
“我和他初次见面无冤无仇……”
弘苦来长安城时悄无声息,离开时也不拖泥带水,并没有在长安城滞留。
等到确定弘苦离去,容添丁才松了一口气。
他叨叨了两声,张学舟则是解释了一句。
修行的世界并不讲道理,哪怕彼此无冤无仇,但只要产生修行相克的可能,有的大修士就有可能下狠手剪除后患。
弘苦离开了,但悬在容添丁脑袋的刀并没有离开。
容添丁不甘辩驳后迅速收了声,他首次多了命悬一线的急迫感。
“这位弘苦尊者想拿我去针对谁?”容添丁问道。
“可能是哪位尊者吧!”
张学舟想了想弘苦的深仇大恨,觉得弘苦没可能放下几乎家破人亡的仇恨。
但凡被弘苦查到了确定的资料,又具备了合适的出手机会,弘苦必然会下狠手。
“也不知他暴饮九珍酒基液的症状好没好?”
张学舟寻思着弘苦身体可能存留的病患,他一时难于确定,也不做多猜想。
相较于弘苦在将来可能寻求的复仇,他当下的琐事较多。
不曾参加太皇太后出殡仪式的他需要补礼仪,若他在朝中有官职,这也是被人抨击的把柄。
而张学舟也需要关注庄青翟等人的情况,又需要清楚李少君、镇元神君的状况。
除此外他还涉及了与敖厉的交际,这同样需要进行汇报。
简单补充了进食,张学舟叫了一辆马车。
被锁阳封锁的法力无疑又获得了释放,只是相较于此前,这一次提升的幅度要小一些。
“应该有六分之一左右的样子!”
相较于此前体内百分之十的比率,张学舟可支配的法力增幅较大。
但张学舟也觉察到这一次解锁的法力并没有达到此前的水准,或许是阿巧有些累了,又或是解除锁阳越向上难度越高。
他也没过于在意,张学舟当下甚至不介意需要完全解锁掉锁阳的封锁力,毕竟他很乐意通过这种方式反向影响域外天魔,或许对方某天就有可能受不了,从而产生较坏的影响。
一番体检测试,张学舟还修行打发了一些时间。
他过往是在现实中补充修炼,力求适应这方世界的境界、术法等水准。
但张学舟在现实世界也有渐渐胜出的项目,譬如成为神通之术的避毒决。
体内窍穴被缓缓打磨,也不断与现实中的自己一致。
连续开辟十八个窍穴后,张学舟只听车夫‘吁’了一声止住了马车,这让他挑起了马车的遮帘。
帝王需要斩衰三十六日,皇宫区域的丧葬气息并未因为太皇太后出殡消退。
张学舟注目时依旧能看到诸多人手臂缠绕的黑色腕带。
他下了马车,又在皇城入口处索要了一条腕带绑上,而后出示了‘给事中’令顺利入了皇宫。
“果然有不少新面孔!”
皇宫中,张学舟恰好碰上了几位步行而出的官员,面孔都较为陌生。
一众人擦肩而过时友好点了点头,算是彼此都不得罪。
这是新官上任面对陌生同僚时谨慎细微,也是一种常态。
“似乎不如此前那一批人!”
张学舟对比了一下朝服,只觉这一批新官员修为实力要弱于安乐宫派系一筹,只是他不清楚这些人办事的能力如何。
每个人所拥有的修行条件不同,张学舟并不会用当下的修为来定性官员的能力。
但修行力量无疑是一个国度高层的标杆。
如同赤色联盟国序列者们一环套一环层层铺垫而下,才会形成层次分明的管辖力,实力在统治秩序中占据比重相当大。
他绕了一圈,又询问了一些人,而后跑到了未央宫的后殿区域。
“召:东方朔觐见!”
一番通报后,张学舟入了后殿,也见到了后殿区域的新帝。
“拜见陛下,拜见殿下!”
张学舟扫了一眼,迅速恭敬行了礼。
他正常情况下见到新帝没这么多礼仪,但当着其他人的面就不同了。
在后殿中不止是新帝,还有皇太后、田蚡、韩安国、公孙贺等人,又有数位面孔陌生的将领。
“东方朔,你来得正好,可以见一见朝廷的新脊梁!”
后殿的气氛较为凝重,见到主动上门的张学舟,而皇太后又同意召见,新帝只觉心头松了一口气。
“李息见过东方大人!”
“王恢见过东方大人!”
“唐锐见过东方大人,我们曾在宴席上见过面!”
“唐蒙!”
“李沮!”
“汲黯!”
后殿众人面色各异,熟者不需要介绍,而陌生面孔者则是抱拳简单介绍自己。
一些人脸上还有几许风尘仆仆之色,显然是远道而来。
张学舟也只得一一回礼。
长安城朝廷是修士重地,各大军区也是悍将云集之处。
朝廷的文官们大多是长安城轮换而上,将领们无疑是抽调前来。
“母后对朕言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意欲从各国、郡、县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你觉得此举如何?”新帝开口问道。
“好啊!”
后殿核心的人员不算多,相较于长安城数千人官员的规模,十余人的核心成员少得可怜,远不如安乐宫派系的数十人。
关系网一环套一环,不说这些人管辖着数千人规模的朝廷官员团体,张学舟等人在序列委员会的核心人员也不多,层层管制下令行禁止一切通畅。
但有安乐宫在前,长信宫强行取代后相形见绌,也有了纳外的需求。
举贤就成了长信宫增添人员的方式。
张学舟脑袋念头都没过,随后就夸赞了起来。
皇太后刚刚临政,他能有几个脑袋去反驳,这种事情哪怕是存在弊端也不能乱说。
张学舟一番夸赞,提及举贤的种种好处,未央宫后殿气息缓和了起来。
“我大汉郡数有四十三,王国有二十五,但凡每处抽调一两人,朝廷便能多上百位可用之人”皇太后道:“这能以最快的速度累积所需的人才!”
“母后说的是”新帝点头道。
“只要朝廷待这些人不薄,哪怕这些举荐之人忠于国、郡,他们最终也会心向大汉”皇太后道:“我们大汉朝廷昌盛便是指日可待!”
“母后所言极是!”
新帝瞪了张学舟一眼。
如果只说好处不说坏处,一切就像皇太后所说这样。
新帝觉得举荐人才弊端很多,但张学舟这货一脸的恭维,就差没站在长信宫阵营中,半点反驳的意见都没提出来,这让秉承‘忠’字选拔人才的他有苦难言,只得不断点头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