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第621章 四处出击的蒸汽自由轮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列表 >> 第621章 四处出击的蒸汽自由轮

第621章 四处出击的蒸汽自由轮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26日  作者:忧郁笑笑生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忧郁笑笑生 |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秋明。

一座富有盛名的城市,被称为“西伯利亚第一城”。

200年前,一支罗刹探险队来到这里,筑起城堡,作为进军西伯利亚的桥头堡。

如今,

这里俨然是乌拉尔山以东第一繁华城市。

叶卡捷琳娜任命苏沃洛夫改任中亚方面军总司令,指挥

30万大军,抵御吴军。

为了战争

圣彼得堡向巴黎银行家借款

1200万法郎,向伦敦银行家借款

600万英镑,向尼德兰银行家借款

800万荷兰盾。

向普鲁士、撒克逊各购买

2万支燧发枪,

150门大炮。

还临时招募了

500名西欧退役尉、校官。

秋明,一支庞大的商队缓缓进入城门

多辆马车上有贵族的家族徽章,故而一路畅通无阻。

守门士兵无聊,随口问了句:

“嘿,你们从哪儿来?”

“从伊犁来。”

“那里不是吴廷的地盘吗?”

“是啊。”

“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吴军居然没扣押你们?”

商队头目尴尬的摊开手:“他们说,自由贸易。”

士兵也傻了。

自由贸易?

世上有这种自由吗?这怕是有点自由过头了吧?

罗刹人喝茶的习惯和西欧不一样,他们更喜欢砖茶,或许是因其重量轻,体积小,价值高。

若是运输其他货物,商队的利润会大打折扣。

从湖广运至伊犁的砖茶堆积如山,敞开卖。

吴廷的口号是:

“生意,让战争走开。”

对此,圣彼得堡的贵族们特别赞成,只要边境贸易不绝,他们都可以从中赚取不菲利润。

开疆拓土,那是女皇的事。

挣钱是自己的事。

伊犁如今俨然欧亚陆上贸易枢纽城市,市场供应充足,正经货物有茶、丝、瓷、香料,不正经货物有军火。

吴廷接受金、银、战马、女子

4种支付方式。

军火只卖散户,不卖大户,且仅限于燧发枪。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私人代表也来了,已求见了陆军大臣林淮生,希望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

落到具体就是:

“能否向奥斯曼大量出售枪炮?”

林淮生口头表示希望很大,待苏州的明确旨意抵达后,即可书面签约。

俗话说: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奥斯曼帝国和罗刹帝国已经打了

5次全面战争。

在上一次,也就是第五次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输了,罗刹人得到了克里米亚地区,从而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6次战争,想来已不远。

奥斯曼人很焦虑。

由于罗刹人全面学西欧,各种战法、武器层出不穷,大量外籍军官充斥沙皇的军队,战场优势越来越明显。

如今,东帝亲自下场了。

奥斯曼帝国的心情可想而知。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令人搜罗了

300名绝色女子、

100匹罕见宝马、

1000斤金子、

20箱珠宝,通过私人代表送到伊犁。

请林淮生转交吴皇,以表达奥斯曼最真诚最炙热的友谊。

不出意外,吴皇肯定会笑纳。残损的西清目前指望不上了,奥斯曼还可以指望。

“林帅,这是今日的后勤简报,以及工厂生产简报。”

“嗯。”

林淮生每天都要看这

2张表。

打仗打的是后勤。

罗刹人还在慢吞吞的蓄力,吴军已经开始了小规模军事行动。

8军团一部依仗蒸汽炮舰和蒸汽运输船,沿着鄂毕河开始进攻两处枢纽:新西伯利亚城和托木斯克。

兵力不多,在西伯利亚不宜搞大兵团,后勤和运输都不会支持。

参谋本部在两年前定下了基调:精锐老兵加先进武器加航道运输。

实际上,罗刹在西伯利亚腹地也没太多兵力。

西北木材用于打造战船,质量略次。

但没得选。

千里迢迢运输木材的代价太大了。

在吴皇的要求下,造船署上马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项目——自由轮。

没错,就是沿用二战时期老美的办法。就地取材,量产一堆垃圾船,能跑就行,能用两三个月就行。

甭管木材是否合格,是否阴干。

七拼八凑,饥不择食,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在鄂毕河上游,各种质量糟糕的船只快速下水。

鄂毕河面。

4艘蒸汽炮舰打头,冒着黑烟。

30艘小型蒸汽牵引船后面拖着一串无动力木船,和火车原理相似。

浮力!

沉重的船队只需施加小小的力量即可移动。

鄂毕河不是大海,没有大风大浪,正是自由轮大显身手的时候。

一路顺水,速度满意。

新西伯利亚城是一座典型的星堡,相较于雅克萨,其防御程度上升了不止一两个档次,厚度惊人。

六角布置有炮台。

中间还有瞭望塔。

部份城墙顶上加了盖,能防臼炮霰弹。

虽然驻守兵力只有

500人,

300正经罗刹兵,其余

200是哥萨克。

但很难啃!

吴军反复炮击,反复进攻。

棱堡下的堑壕成了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好不容易火力压制住守军,云梯刚架上,罗刹兵就开始往下丢炸弹。

爆炸的火光中,勇敢的士兵和云梯一起坠入堑壕。

连续三次进攻失败

李小五眼睛冒火,攥紧拳头,他此刻和隔着几千里的赵二虎有同样感受。

“撤。”

死不起了。

都是老兵,死掉

200人就很心疼,死掉

2000那就是帝国的罪人。

棱堡!

一攻一个不吭声。

客观的讲,吴军一路走来,其实缺乏专业的攻坚战争经验。

当然,如果换吴军守罗刹人攻,结局也是一样的。

吴军在四周挖壕沟围困,拉起铁丝网,洒下铁蒺藜。

依托伊犁后勤,铁产量足够。

新西伯利亚守军蹲在城墙上,就这么默默望着。

他们有丰富的被围攻的经验,无所吊谓。

留下一点哨兵,其余人生活照旧,该喝酒喝酒,该玩娘们照样玩。

一座有

500老兵驻扎的完备星堡,在弹药足够的前提下,在不超过

20倍敌人的围攻下坚持三五个月,轻松寻常。

这里是后勤困难的西伯利亚。

敌人来的越多,面临的困难也越多。

8军团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军官士兵各抒己见。

“司令官,我们带了

100枚火箭弹,把它们用上吧。”

李小五摇头:

100枚没有把握。要么不用,要么一次性把新西伯利亚炸平。我已经派人去伊犁请拨

1000枚火箭弹。”

众人点头。

司令官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一旦打草惊蛇,下一次再用火箭弹效果就不好了。

一名老兵建言:

“司令官。现在气温回升,冻土层松软,我们可以土工作业,垒起多座高台,高度略高于棱堡,把大炮拉上去轰。”

参谋连忙摇头:

“土方量太大,不现实。”

老兵一愣,随即另辟蹊径:

“那就集中线膛枪手,每天超远距离跨射,扰乱敌方士气。”

李小五点头:

“可以,让罗刹人不得安宁。”

伊犁。

陆军大臣林淮生连续接到两路军报。

沿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进攻的

2路人马都遭遇了类似的尴尬情况。

当下,库存有

5500枚火箭弹,都拨给了这

2路攻城,将来和苏沃洛夫决战时西征军就失去了一个大杀器。

但是,

不先拔掉新西伯利亚和鄂木斯克,己方也会被动。

占领这两处,就能截断圣彼得堡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的人员、物资联系。

西伯利亚就成了孤悬之地。

己方可以慢慢蚕食,慢慢消化。

最终,他叹了一口气,签署了调拨令。给李小五拨

2000枚,给韦俊拨

1500枚。

蒸汽船立大功,拖着长长的无动力船队将火箭弹送至前线。

新西伯利亚城。

双方已僵持了

35天。

罗刹哨兵瞅见城外出现了一辆孤零零的马拉板车,立马敲响警钟。

钟声悠长

外面那不是一辆简单的板车,而是一辆全地形人工智能概率火力远距离投射平台。

吴军把

50支线膛燧发枪装填完毕后,塞入格子里。

估算一下距离和角度。

人为调整板车,

远远的

用细长棍子一摁一排扳机。

炙热的子弹划过美丽的抛物线坠入城中,让敌人不得安生。

正在城内正常活动的士兵们瞬间抱头鼠窜,各自就近寻找庇护处。

下一秒,

咻咻咻

不少子弹从天而降。

噼里啪啦,叮呤咣啷。

轰轰,

罗刹人的炮台也展开了报复射击。

当然,一般是打不到什么的,主要是起“骂人”的作用。

一名刮胡子刚刮一半的哥萨克蹲在墙壁后,用他粗壮的手指从面前的泥地里抠出一颗刚坠下的尚有温度的铅弹,放到嘴里含了会。

砸吧砸吧。

又吐出来。

咒骂道:

“这帮无聊的猴子。”

吴军拖着板车撤走了,代表解除警报的乐器声响起。

罗刹人继续生活。

平平无奇的一天,从炮击开始。

谁也奈何不了谁。

罗刹哨兵一边喝茶,一边望着远处码头忙碌的吴军。

“他们又运来了什么?”

“大概是更多的火药吧。”

“打个赌,他们多久撤围?”

4个月。”

“不,我认为是

6个月。”

“来来来,买定下注。”

提起打赌,大家就不困了。

就连平日里傲慢的军官也笑呵呵的主动加入,丢下一枚银币,为无聊日子增加点乐趣。

心态很重要。

所有人都很乐观,

吴军除了集中海量的大炮轰炸,优势兵力合围,用人命一点点的铺路,几乎想不出其他速胜办法。

次日。

牛角声划破黎明。

罗刹哨兵立马示警:

“鞑靼人要大举进攻,来真的了。”

城外,

2500步兵整齐列阵。

盾车摆满一排,壕车摆满一排,火炮摆满一排。

更远处是几十个发射架,火箭阵地距离步兵稍远,考虑安全。

李小五透过千里镜来回眺望城防。

身后,

几名参谋手持纸笔,现场绘制。

要不了半年

陆军士官学校的作战科目就会增加不少最新案例,攻打棱堡的课题将成为重点科目,太恶心了。

“放。”

火箭弹腾空而起,瞬间打破了罗刹人的信心。

他们懵了。

谁也见过这种新式武器。

远远飞来,落地爆炸,太恐怖了。

新西伯利亚城瞬间被爆炸的烟火笼罩,当然,至少一半的火箭弹落在了城外。

目睹此情景的吴军纷纷感慨:

罗刹人就不能把堡垒修大点吗?如果眼前是燕京城,保证火箭弹入城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炮兵也动了。

按照事先布置,大炮将推行到距离城墙

1里处乃至更处轰击,尽量提高精准度。

远远的轰没有一点意义。

棱堡目标太小,城墙太低矮。好不容易命中一发,嘿,炮弹蹭着那墙就滑过去了。

再一看,敌墙仅仅擦破点皮。

“进攻!”

一群士兵在前面推动填壕车,后面步兵扛起几十架云梯。

士兵们集体不穿大衣,端着明晃晃的刺刀跟在后头,快速冲向新西伯利亚。

李小五有些紧张,打了多年的仗从未遇上这么恶心的敌人。相比罗刹人,清军简直就是一群白痴。

几千里外,还在围困尼布楚的赵二虎打了个喷嚏。

东线傍晚静悄悄

西线黎明,炮声隆隆。

新西伯利亚城四处起火。

指挥官气的直跳脚,一边要求所有还能动的士兵全部上城墙,一边驱使城中家眷和奴隶救火。

城中,一处火药库殉爆。

火焰乱飞,好似过年的烟花。一处炮台也跟着殉爆了。

城外,

李小五兴奋高呼:

“快,就从那里进攻。”

不用他讲,老兵们也知道柿子捡软的捏。

此时,所有人不管头顶嗖嗖飞的枪子炮子,咬牙拼命冲。

老兵就是老兵,知道和死神赛跑的时候千万别乱想。

命是有数的。

与其恐惧,不如啥也不想快速飞跑。

当兵的拿命往上顶,赢了晋升军官,输了家属拿抚恤金。

吴皇对军队还是不错的。

去年,甚至在抚恤之外自掏腰包,给历年所有战死将士家眷发了

50枚银币,伤残将士个人发了

40枚。

先填壕,后架云梯。

一部分人射击城墙上探出的敌兵脑袋。

1名士兵踩着云梯冲上棱堡时,李小五后背全是冷汗。

他紧张的是,不确定棱堡后面是什么。

万一有类似瓮城的存在呢。

万一里面有套娃呢。

千里镜中,

棱堡城墙不断有人坠落。

有灰色牲口,有红与黑。

爆炸腾起的黑烟此起彼伏,己方的掷弹兵也上去了。

那一个个重量一斤半的链球甩出去,威力不可小觑,一炸一片。(本章完)

相关


上一章  |  大清话事人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