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第613章 小邦和羁縻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列表 >> 第613章 小邦和羁縻

第613章 小邦和羁縻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19日  作者:忧郁笑笑生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忧郁笑笑生 | 大清话事人 


忧郁笑笑生:、、、、、、、、、

12月。

正是贡榜王朝传统的凉季,气温凉快,少雨,相对干燥。

驻扎在云南的帝国陆军第

7军团集结完毕,迅速越过边境,开始南下。

司令官白健仁骑在马上,踌躇满志。

他在东山士官学校进修

8个月后。

秋季时,被陛下单独召见。

谈话的结果很理想,陛下对其很满意,遂口授机宜,赐与配枪佩剑,并令迅速返回军团准备备战。

与他一同南下的还有

40人的参谋团队,以及一支舟桥营。

此次南下作战,目标是摧毁阿瓦城,尽最大限度杀伤贡榜军队。

主帅为第

5军团司令官苗有林。

5军团奉命从广东开拔,从云南出境。

但是,

如非必要,第

5军团不直接参战,驻扎在孟养土司境内的最南侧作为震慑。一来护住第

7军团的后路,二来盯着阿桂的远征军。

震慑各方势力,不要对第7军团产生心思。别动,动则灭国。

5军团将和第

7军团将保持数百里距离。

一北一南,共同完成此次军事计划。

伊洛瓦底江之畔的小城,八莫。

远征军统帅阿桂和军师赵庄文坐在屋内,久久无语。代表吴廷的

2名军官就坐在他们对面,很有耐心。

帝国的最后通牒

窗外,

入眼一片金黄。

处于远征军保护之下的当地农夫们挥舞着镰刀,喜迎秋收。

南边的大部分区域,忠诚于贡榜王朝的农夫们已经完成了秋收,将大批粮食送去阿瓦城以及周边要塞。

军官起身,走到窗口深嗅一口稻谷的清香。

感慨:

“好地方”

赵庄文在心里默念:“好地方,可惜又要易主了。”

阿桂率先起身,摘下佩刀搁在桌面,语调平静:

“二位兄弟。本官愿接受吴皇的条件,将麾下

50万部众一分为二,从此为吴国海外属邦。”

“好。”

2名军官迅速展开文书,“识时务者为俊杰。恭喜阿总督,恭喜赵总督,请二位签字用印吧。”

文书一式三份,三方各保留一份。

从此以后,

贡榜王朝境内就多了两个由数十万汉民组成的自治小邦。

根据条约,俩小邦需接受吴国的羁縻。

羁縻条件如下:

一,需派出

310名小邦高层子弟至苏州府读书。

二,吴国商品入境无需缴纳关税。吴民犯事,需交云南地方审判。

三,邦国境内不得设立任何军工产业,所需武器必须从吴国购买。

四,必要时,接受调遣,协同吴军在周边作战。

阿桂和赵庄文审时度势,全盘接受了以上条约。

今后,

他们就相当于节度使一类的存在。

在辖区内,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吴廷甚至不干涉邦国的文武官吏任命

看似条件很宽厚,实际上这

4项羁縻影响深远,和伦敦控制殖民地的路子基本一致。

吴廷将通过军售和商业,长期吸这俩小邦的血。

而且,

这俩小邦的发展将陷入停滞,长期保持现今水平,哪怕再过

100年也是个纯农业社会

饭是能吃饱的。

也不会被周边势力欺负。

但,仅限于此。

10日之后,第

7军团主力赶到,现场监督“效忠仪式”。

阿桂和赵庄文率

2万多远征军士兵列队,阳光下,由

4匹白马牵引的吴皇烫金画像缓缓穿过清军阵前。

画像所至,所有人单膝下跪。

高呼:

“万岁,万岁。”

跪拜仪式之后,是剪辫!

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吴军士兵高声宣读圣旨。

无数人眼眶微红。失声痛哭。

和平,终于到来了。

悬在头顶的利剑,移开了。

多线作战的风险,消失了。

远征军序列内,真正的八旗子弟已不足

500人,其余皆是云南汉民。

效忠仪式完毕。

7军团司令官白健仁也跟着长舒一口气。

除了第

7军团

2万人,第

1派遣军

1万人,又新增清军仆从军

2万人。

这还没算从东边过来,即将汇合的各藩属国仆从军

8000人,以及殖民地军团第

4军团一部。

北方,第

5军团

1万人压阵助威。

如此雄厚的兵力,加上充足的先进军火。他有信心把贡榜王朝碾成碎片。

有阿桂配合,第

7军团的后勤模式瞬间减负成。

无需千里转运军粮。

赵庄文担任后勤督粮官,指挥

2万夫役将新米源源不断的送到军中。

士兵们吃饱喝足,每日仅仅前进

30里,尽可能保持体力。

乾隆时,清军征讨贡榜王朝遇到的那些困难,吴军一个都没遇到。

凉季,雨水少,气温低,士兵患病少。

后勤,就地解决,毫无压力。

偷袭,不存在的。掸邦、木邦都收到了警告,莫动,动则国崩、动则族灭。

整个中南半岛都在默默关注着这场战事。

阿瓦城(曼德勒)周边

20里已成要塞群。

1年内,国王孟云亲自敦促整训了

15万大军。

其中包括

5万燧发枪手,

10万刀矛手、

500战象,

50艘内河战舰、

500门各类大炮,还有一支

500人的外籍火枪队。

如今,吴军终于来了。

部下们唯一的分歧是,野战还是守城?

虽然孟云本人很想野战试试吴军的战斗力。但耐不住底下部将苦苦劝说,最终还是决定守城,稳妥为上。

东印度公司的教官们也强烈建议守城。

东印度公司总督阿德莱德已经收到了伦敦回信。

第一,不得影响和盟友的贸易。

第二,不得和盟友发生军事冲突。

第三,拉上各国和盟友商议瓜分整个南洋,划分势力范围。

第四,速通南亚次大陆,消灭马拉塔王国。

第五,加快经营马六甲枢纽,控制海峡门户,对盟友的海上贸易线保持威慑。

不得不说,

伦敦的绅士们遇上野蛮的吴军后,表现真的很绅士。

内阁首相诺斯勋爵在上议院,甚至高呼:

“先生们,可不能得罪盟友,我们还要和吴国人做生意呢。”

面对一片“咦”的反对声。

脸皮厚如城墙的诺斯勋爵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数字:

5500万英镑。”

“这是俩国双边贸易的年度总额。”

上议院群情哗然。

贵族们对如今的局面喜忧参半。

果然蜜糖底下是毒药啊。

内阁会议之后,

贾伯爵果断发起了一轮金元攻势。

被金弹子打动的欧洲报界纷纷造势,试图营造一种和平氛围。

“欧洲和富裕的东方帝国打交道一定要特别文明,否则会被当成野蛮人。”

“吴国不需要欧洲,但欧洲需要吴国。”

“喝茶是上帝赋予的权利”

“欧洲好不容易打开了东方的贸易大门,为了未来

100年,我们一定要保持好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南洋地区本来就是吴国的后花园,欧洲应该理解吴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一边是长袖善舞。

一边是血腥战争。

阿瓦城外,要塞好似繁星点点。

吴军推着大炮,驱使清军仆从军挨个拔要塞,兵分

4路。

遇障碍,先是大炮摧毁。

然后盾车上,火枪手弓箭手掩护。

鹿寨、拒马、陷坑、壕沟,矮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清军共计

200个营,每个营进攻

1次,就算纳上投名状了。

10天之后,贡榜国王孟云急了。

他站在城墙,甚至能隐约看到吴军身影。

当日,又一处要塞失陷。

守将负伤逃回阿瓦城,痛哭流涕。

“大王,挡不住,根本挡不住。”

孟云冷冷的劈出一刀,守将倒下,鲜血溅在旁边的巴克少校军靴上。

“巴克少校,你怎么看?”

“大王,我在前线观察了

5天,对手的炮兵训练有素,步炮配合有序,我们的营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拖延时间。”

“我不想听这个,我想知道你的建议。”

“死板的防御战没有出路,我们应该考虑积极的防御。”巴克指着城外,“当他们进攻时,我们也进攻。”

“好主意,你愿意去试试吗?”

“如您所愿,我的国王陛下。”

巴克少校戴斗笠,穿皮甲。

活脱脱一个当地军官的模样,指挥他所描述的“积极防御战”。

当贡榜王朝的火枪手从两翼冲出时,正在土工作业的清军果然大乱,撒丫子就往后跑。

追出去

1里。

巴克就高呼:

“快撤。”

果然,刚撤回来不久。

一队清军骑兵就出现在战场,悻悻而归。

攻击速度减缓之后,第

7军团的对应办法是在侧翼布置线膛枪手。

敌人敢出阵,那就别想回去了。

在线膛枪和抬枪的远程射杀下,贡榜士兵再也不肯执行所谓的积极防御战术了,龟缩不出。

巴克少校脸色很不好。

不是因为贡榜士兵的伤亡,而是因为吴军的新式火器。

他早就听说吴军装备了线膛枪,这不是什么新鲜武器,欧洲早就有了,但是一直不曾普及。

一来是因为线膛枪成本。二来是缺乏对应战术。

如今看来,

吴军装备线膛枪的比例不低。

说明吴军肯定开发出了对应的线膛枪战术。

这可不是好兆头

受总督阿德莱德派遣,巴克少校率领一支上百人的教官团队,在阿瓦城待了

1年。

训练军队,渗透基层军官。

此外,

他还担负有一项秘密任务:评估吴军的军事实力。

如今看来,吴军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望着前线的硝烟,巴克掏出钢笔和小本子继续续写战场日志:

1783年

23日。

我站在阿瓦城内,已能听到吴军的喊杀声。

很显然,土木结构要塞群挡不住吴军野战火炮的轰击。他们精准而威力巨大的炮击,充满了艺术感。

我个人对战局前景充满悲观。

吴军控制这片土地之后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西边,驻扎在孟加拉地区数量可怜的陆军无法阻挡吴军的入侵。

虽然根据情报,吴国仅仅维持了一支小型陆军。

但考虑到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漫长的国境线,他们建设庞大的陆军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阿瓦城陷落,

我将以个人名义劝说国王孟云带领部分贵族从伊洛瓦底江撤退,让孟云在孟加拉地区建立流亡王朝。

写到这里,一名同行的少尉急匆匆跑来。

低声道:

“巴克少校,敌人在枪毙仆从军逃兵。”

巴克一愣,站起身拉开千里镜。

镜头内,

一群哭天抹泪的仆从军跪在地上,被刺刀挨个捅死。

巴克认不出那是哪国的仆从军,摇摇头。

继续写战场日志:

感谢上帝,吴军没有战舰。这对我们来说绝对个好消息。

一场决定中南半岛归属的激战即将来临。

我无法保证自己全身而退。

如果,我战死在东方。

希望唐宁街能够看到这句话:

马嘎尔尼先生,用他的生命打开了尘封

1000年的潘多拉魔盒。

一个同时拥有撒克逊王国工业水平以及罗刹战争潜力的盟友,将横扫全世界。

因为茶丝瓷,全世界的财富会高度集中到东方。

如果我是吴皇,坐拥一片金山。

我想我也会忍不住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儒家军西征,沿着蒙古人的足迹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

1000万白人然后在巴黎加冕,做全世界的王。

巴克少校望着自己所写的内容,竟是被自己的大胆预言吓了一跳。

这是一个小小少校该思考的事吗?

准将都不够资格说这些话。

但无所谓了,因为吴军的炮弹已经落到城下了。

他将日记本塞入口袋,冲上城墙高处瞭望。

仆从军又来了。

暹罗兵和安南兵,正在冲击最后一处要塞。

7军团

3个步兵连,

2个野炮连现场督战。

部分士兵的枪口还在冒着白烟,他们刚刚枪决了

200多名高丽仆从军逃兵的尸体。

“军法无情,冲上去。”

在军官的吆喝下,暹罗火绳枪手和安南刀盾兵并肩作战,冲向被打崩了一个角的巨木堡垒。

堡垒内,探出枪口。

不断有人倒在冲锋的路上,血腥无比。

一名吴军炮兵军官高呼:

“推几门

6磅钢炮,递近轰击。”

马鞍山重工出品的新武器,钢质野战炮。

重量更轻,炮筒更薄,威力不减。

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树堡,生长了

200年的硬木承受不了这种威力,瞬间四分五裂。

2名枪手随之坠落地面。

炮火压制

白健仁透过千里镜望着这一幕,只觉心情舒畅,比洞房花烛还要舒畅。

一刻钟后,

安南人拿下树堡插上了他们的旗帜。

下一波,是苏禄仆从军和清迈王朝仆从军。

攻坚,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大炮轰,步兵冲。

填平壕沟,破坏障碍。

直到阿瓦城外,光秃秃一片。

孟云损失了

3万士兵,丧失了全部要塞。

阿瓦城孤零零伫立在伊洛瓦底江畔。

虽然城内还有十几万士兵和数万户百姓。

虽然城内有足够吃

3年的粮食,还有足够让士兵手里的枪炮打炸膛的火药储备。

却没有一丝安全感。(本章完)

相关


上一章  |  大清话事人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