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朕也不能因为他们的担忧对欧洲各国让步太多。大明帝国的皇帝是朕没错,可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每个人并不属于朕。
国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他们在此出生、成长、生育、老去,是天然的主人。只是把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朕,朕必须负责,争取做出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对他们有利。
那么问题来了,东征美洲大陆对国家、朝廷和百姓到底有没有好处呢?等朕把这三个问题回答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美洲大陆上有原住民,也有国家和朝廷,所以它既不属于欧洲各国也不属于大明帝国所有。无论从何种角度评价,欧洲人能去,大明帝国自然也能去,都是奔着占便宜去的,谈不上谁侵犯谁。
至于谁先去谁后去,并不能成为占有的依据。因为它本来是有主人的,是欧洲人把美洲大陆从其主人手里抢走了。现在大明帝国再去从欧洲人手里抢过来,有样学样,毫不过份。
那大明帝国为什么要远渡万里重洋,去抢一块人迹罕至的土地呢?是大明帝国的土地不够耕种、或是没地方盖房子了吗?
绝不是,目前大明帝国本土和海外领土上所开垦出来的土地已经足够用了,还有更多土地没有开垦。同样,每年都有村庄市镇新建,居住也不是问题。
但美洲大陆必须要拿到手,至少是众多占领者之一。为什么呢?朕总结了三个主要理由。
第一,美洲大陆上有产量很高的银矿。众所周知,大明的银产量不高,但白银却是大明的货币。如果这些银矿都被欧洲人控制,他们就可以随意开采,然后拿着白银来买大明的商品。
货币是货物交流的中介,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如果有人可以用比低廉的成本获得白银,又投入了市场,就等于在抢东西,对大明百姓非常不公平。
所以美洲的银矿控制权必须有大明帝国至少一份,每年具体开采多少量要合理规划。这一点是没商量的,为了不让帝国朝廷和百姓几十年的辛苦被掠夺,谈不拢只能开战!
第二,美洲大陆的战略位置很关键。这些年朕与帝国军队一步步向西推进,除了开拓市场之外还是在为本土创造足够的缓冲带。任何国家和势力想对大明帝国不利,首先要穿越缓冲区,不至于马上兵临城下。
但在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若是有一支舰队从海上来,帝国海军很难提前预知,到时候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会遭受很大损失。而这些城市和港口都是帝国的精华所在,一旦遭袭损失巨大。
反之,如果帝国海军去进攻美洲西海岸难度会非常大,收效反而很小。即便把那几个沿海港口都摧毁也伤不到其筋骨,当地的精华大多在内陆。
所以只有在美洲西海岸找到立足点建造海军基地,大明海军才能有效保护帝国柔软的腹部不受伤害。这不是侵略,是主动防御,未雨绸缪。
前两点都是从国家安全战略方面进行的考量,而第三点最重要。何谓安全?为了确保安全是该防守还是出击?
安全就是最大可能保证不受伤害,如果采取防守的办法,所需军队数量会很庞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处处都要设防。
说句不算太夸张的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明帝国可以养得起这么多军队,也能做到严防死守,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帝国每年的税收将会有3成以上都花在军费上,而这笔投资除了应对有可能的危险之外是不会产生太多效益的,也就是说回报率很低,赔了。
如果把这些钱用于农业、工业、造船、教育、交通等方面,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会极大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朕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太一样,从来不羞于谈铜臭,且出口必是利益。凡是赔钱的买卖坚决不会干,因为这些钱是取之于民,当然就要用之于民。
既然防御不划算,那出击成不成呢?随时随地盯着周边国家的动向,谁稍有异象,不等其发难来个先下手为强出兵讨伐,把危险消灭在襁褓之中。
听上去这个办法要比防御主动的多,实际上也确实不需要豢养大量军队,只要把几个战略重点控制住,再训练几支战斗力比较强、行动快速的军队即可。
可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说怎么界定谁是真有异象,以什么为标准,如果模棱两可,该不该主动出击?
不把这几个问题彻底搞清楚,主动出击就是与全世界为敌的疯子,战争会连绵不绝,朝廷再富、军队再能打,也扛不住如此高频率的消耗。
所以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把战争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肯定不合适。可不打仗又该怎么消除危险呢?朕想了办法,叫做世界秩序。
把世界上有实力扩张的国家首脑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商量出来一套都认可的规则,之后的大部分国际事务就以这套规则为基准进行评判。
具体的方式朕还没有细则,但大体规划已经有了,今天不妨在这里简单聊聊。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扩张的国家并不多,在亚洲地区大明帝国算一个,再加上波斯和奥斯曼。
在欧洲地区,西班牙尽管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旧算一个。此外法兰西、英格兰、荷兰、神圣罗马帝国、丹麦王国、瑞典王国,以及波立联邦与俄罗斯,总共9个。
好了,放眼全世界能坐在谈判桌上的国王、皇帝、苏丹,不过12个而已,这套规则就要从这12个人的商谈结果中得出。
其他11位君主是什么意愿现在还无从得知,只能先说说朕的意思。首先是美洲大陆,这里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又是诸多国家的必争之地。
那么就争吧,在世界秩序商讨出来之前谁争到多少就算多少,然后落锤定音,之后不能再以战争方式扩张,否则就是全世界的公敌。
从此之后,美洲大陆将作为欧亚之间的缓冲区,不允许任何国家势力新建。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变化,要由12位君主共同决策。
东边的情况也一样,将非洲大陆和奥斯曼帝国一线视为中立国,同时也是亚欧分界线。任何国家与中立国之间发生矛盾,不能擅自出兵攻打,必须要由12位君主授权。
这样一来大明帝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因为东西两个中立地区的存在被隔开了,最大限度降低了直接发生战争的风险。
好了,今天朕要讲的大致就是这么多,下面先休息十分钟,然后进入提问时间。利用这十分钟,诸位也可以互相交流下想法,尽量把问题集中到一起,不要太多,否则朕回答不完。下课!”
要说洪涛穿越了这么多次,最显著的变化不是身体也不是政治素养和军事技能,而是口才。随随便便拿张大纲就能脱稿讲一个小时,中途都不带多想的,比照着稿子念还通顺。
而且越讲内容越多,如果不刻意收敛,估计能讲到半夜。不过站着讲课也是个体力活,这半堂课下来后背也有点湿。另外就是说话太多影响抽烟,烟瘾有些上头,注意力开始不太集中,赶紧到外面嘬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