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第1334章 贺蝗表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隋唐大猛士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列表 >> 第1334章 贺蝗表

第1334章 贺蝗表


更新时间:2019年08月28日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 历史 | 架空历史 | 木子蓝色 | 隋唐大猛士 
几天没更新/没有找到你看的书?通知我

查看更新回复

木子蓝色作品


“好一个飞蝗死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邙山上清宫中,皇帝看完一本奏折,忍不住大发雷霆。骂完还不解气,直接把奏折都扔了,气的罗成再坐不住,干脆起身出殿,站在外面看远处风景平息心中怒火。

站在邙山,南望山下便是洛阳城,洛水从城中穿城而过。再往前,洛阳皇宫大门正对的是伊阙龙门。

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又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故又得名龙门。

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河穿城而过,洛阳城的选址确实得天独厚。

尤其是站在这邙山顶上的上清行宫,便更能看的清楚。

据说当年杨广二十岁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三路共五十一万大军伐陈南征,得胜归来后,杨广登邙山观伊阙,说那不就是龙门吗,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

仆射苏威便拍马屁说,“天俟我隋!”

后来杨广登基后便决定在洛阳营建东都,下诏曰: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

后来营建洛阳城,中轴线便正是对准了邙山上清宫和伊阙龙门。

洛阳是数朝古都,隋朝以前也是做过周、汉、北魏等的都城,苏威说等隋朝来建都,当然是拍马屁的话。

杨广是个喜欢奉承的人,但罗成并不喜欢。

如今各道诸郡,都在全力以赴的灭蝗防灾,偏偏跳出来这么一个官员上奏,还说什么飞蝗死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这把罗成当成什么人了?

“查,给朕一查到底,朕到要知道这个这个···”

一旁的殿中监冯力士小声提醒,“朔方道盐川郡太守段德操。”

“就这姓段的,如此庸人,也能担任太守?吏部是如何考评的?政事堂又是如何管理的,还有御史台,为何就没有早点发现?”

冯力士身为殿中监,也是很有几分本事的,起码高级一些的官员他都了解过。当下道,“这个段德操说起来,打仗还是有几手的,姑藏武威人,北齐名将段韶之子,原为隋骁果军将领,伪唐时为延州总管,曾多次击败朔方梁师都之进犯,并屡率军征讨击败梁军。后归秦,为破梁之先锋,因功拜柱国,授平原郡开国公爵。

先后任延安郡都尉、朔方郡郡丞、盐川郡太守等职。”

“锦衣卫奏报,关中朔方一带,飞蝗控制不力,导致飞蝗蔽日,所过赤地。可偏偏这盐川太守段德操此时却还上这贺蝗之奏,这是恶心朕还是欺瞒朕?”

朔方道为朝廷在关中道北面所设立的一道,包含灵武郡、盐川郡、朔方郡、榆林郡、五原郡等,皆位于白于山之北,也是传统的关中长城之北地带。

这些地方,除了河套的灵武和五原两郡,其余地方都是黄土坡或戈壁带,土地贫瘠,人口稀少。

各地治理蝗灾热火朝天之时,这里却因人力不足,灭蝗效果不大,最终导致飞蝗铺天盖地的集群成灾。

百姓地里刚长出的青苗都被吃光了,这段德操还敢说死不食稼。

怒过之后,罗成也开始深思。

段德操本是隋将,后为唐延州总管,再到后来降秦,一直都是对抗梁师都的先锋,屡屡以少败多,对于稳定朔方也确实是立过功劳的,可这样的一个武将,如今却做出贺蝗这样的荒唐之事,不得不让人反思。

“段德操将门子弟,又曾为宿

你现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冰雷中文)进去后再搜:

通知我们

留个网名


上一章  |  隋唐大猛士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