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赵顼也喃喃道。这三年来,他同样熬得难受,终于天光见亮,差一点喜极而泣,道:“诸卿,今天就不要回去了,朕在御苑设宴款待诸卿。”
当天,赵顼开心之下,居然吃醉了,心情激动,当着诸人的面,来到郑朗面前,说道:“郑公,这几年苦了你。”
“陛下,是臣子的本份,只是臣做得不好,以致外面骚动,臣惭愧啊。”郑朗谦虚地答道。
吃味的人不多,郑朗对权利比较淡泊,国家只能说看到亮光,太阳并未升起来,还存在着巨大的欠负,离不开郑朗,并且郑朗这几年过得最苦逼,不得不承认的。
君臣尽兴而散。
郑朗刚回到家中,王安石找上门来,说道:“郑公,为何西北匆匆结束?”
郑朗主动将西北战事结束,做了谦让,大多数大臣同意的,可是王安石很不满。
“介甫,我说两个人,第875章日?”
“没有啊。我出去问一问。”一会儿崔娴回来,原来去年收支传了出去,有少数人为改革终于结束长松了一口气而高兴,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有股契与朝廷绞在一起而高兴。治平时韩琦想打银行监的主意,许多股东都吓了一大跳,国家年年改革,年年欠负,赵顼压得抬不起头,这些股东也不是很开心,再欠负下去,只有几条路可走,一是不认账,二是苛压百姓,三是打这些股契主意。国家出现盈余,还是很可观的盈余,甚至不好听的说法,若是再发生庆历战争,只要保持这种健康的经济状况,每年六千万的盈余,也足以将庆历战争的费用勉强维持下来。他们未必知道股契的捆绑作用,可多少知道荣辱与朝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听闻后,十分开心。也有的百姓十分开心,总的来说,皇上与诸大臣这几年执政还能得民心的,没有苛民。还有的觉得西北大捷快的。先是少数人家听闻后放鞭炮庆祝,后来放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鞭炮声就是民意。
听着鞭炮声。王安石道:“郑公,由你主持,有了皇祐之治,嘉祐之治与郑公不无关系,自去年起,熙宁之治又来临了。”
指民间的,国家欠负严重,实际百姓已经在种种惠利的政策下,进一步的休养生息,但前年不能算。乱蓬蓬的一团,去年才能算是真正熙宁之治开始。
“还不能算,只能说终于看到一个良好的开头,然有今天。非是我一人功劳,有你的功劳,有君实的功劳,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起来。正好,今天我心中也比较舒畅,我让人将君实、晦叔、子由他们喊来,大家聚一聚。特别是子由,子瞻去了黄州,有几句话我一直想说。”
同门在郑家欢聚。
赵顼也听到鞭炮声。一会儿得知情由。高兴地将向氏喊到高滔滔处,再摆家宴庆贺。有一件事对他影响很深刻,赵祯死的时候全京城的百姓都在发疯似的痛哭,郑朗一夜白头,但自己父亲大行之时。围观的人有之,哭泣的人无之,有,大臣们在干嚎呢。整整三年了。第875章惇,这三
人必须要用的,但防止他们激进,将财政引向极端。吴充或多或少起到这个作用,不过对财政,非吴充所长。从这个方面想,张方平乃是最佳人选。其次朝堂过于和气,对自己未必很有利,师生几人皆位极人臣,没有政敌那可不行的,吴充因为自己提拨了彭思永等人,对自己不满,让他进入中书,也是做一个表率,性质与他提拨欧阳修、文彦博、陈升之性质一样。
赵顼看出第875章惇,安惇和邢恕确实差了一些,但两人现在没任何影响,若郑朗有心,他们就自动会消失了。郑朗最提防的乃是吕惠卿,有才能,可此人野心太大了。对蔡确未置与否,看法有好的有坏的。然而最欣赏的就是曾布与章惇这两个奸臣。就算是奸臣,他们也是真小人。
特别是这个曾布,颇有才干,并且很坚持原则,一生也没有做过类似吕惠卿那种背后捅刀子,或者三面两刀的不好行为。经过一些人的篡改,将曾布列于奸臣传。的确过了,梁启超曾说过,“荆公之冤,数百年来为之昭雪者,尚书数十人,而子宣之冤,乃万古如长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郑朗很赞同。
而且相对于章吕二人,曾布并没有那么激进,曾一度反对王安石的市易。结果不用说了。市易法惹了一大堆麻烦,收益还很小,甚至将商税、利息与其他收入算进去,实际乃是严重亏又找骂的买卖。
嘉佑二年。曾布与其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一道考中进士,于地方上担任多年地方官员,因政绩让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又经韩维与王安石推荐,上书言政,提出为政之本,厉风俗,择人才,并且提出八大要务,劝农桑、理财赋、兴学校、审选举、责吏课、叙宗室、修武备、制远人。赵顼看完。十分欣赏。亲自召见曾布,授其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判司农寺。
然后郑朗又将他召见,两人语久,让郑朗再次推荐,进入三司担任条例司使。官升象坐火箭一样,快得让他人瞩目。
看着野外,郑朗说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归了。”
“芳草菲菲,最是可爱之时。”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郑朗忽然吟哦道。
曾布一听。差点跄倒。
“子宣,你想做一个清官,也没有必要非要妻离子散,我家娘子听到你娘子的曲曲新词后,十分仰慕,却没有想到子宣却将她一直留在老家。夫子说,修身齐家治国。不过算我多言了。”
郑朗说的是曾布妻子魏玩,朱熹曾说:“本朝能词妇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这个魏夫人就是指曾布的妻子魏能。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自从曾布为官后,一直将这个女子留在江西老家。以致这个小才女写了许多语言清丽的愁思小令。当然这个不重要,除非苏东坡那些作品,否则魏能这些小词远没有郑朗所批的每一次朱笔来得更重要。
然后看着远方,说道:“没有想到又冒出这么多新房舍。”
曾布再次愕然。
宋朝人口增加速度之快,也让士大夫们瞠目结舌。本来就很快了,郑朗出现,一次次惠民之举,更增加了这个速度。很早,江东圩提前开发,杭州平安监的出现,实际已经在推动着这个速度增加。南方大开发,更是将人口增加的速度推向极致。两广还没有两百万户,仅有一百八十万户,可从原来的小户,十几年下来,全部变成大户。福建路与江南西路本来人口抽出来一部分,十几年下来,又再次稠密。商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市规模也在飞快地扩大。不仅是京城,其他各处皆是如此。这两年的休养生息,又再次使人口增加速度提了上去。
这一切,与郑朗不无关系。
郑朗看曾布的表情,知道他误会,又说道:“我自来京城后,几乎两点一线,朝堂,家,几乎未出城了。”
“郑公,属下万分敬重也。”
“不用,是我份内的事,知道我今天为什么不顾你再三劝说,非要送你到长亭吗?”
“属下不知。”
“你此行颇有些麻烦,你升迁的速度快,资历有些浅,虽我用人看才能用人,可外面人不会这样想,送一送,增加你此行声势。”
“郑公,属下不会让你失望的。”
也就是主持河东酒务的投名状事宜,这次投名状钱帛数量大,会产生很多猫腻,还有西域来人了,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劝说百姓种植葡萄,都需要一名干吏呆在下面。
于是郑朗挑了曾布到河东亲自主持。
长亭快要到了,郑朗停了下来,眼中出现一丝犹豫。
曾布问道:“郑公,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子宣,你在地方上为官多年,可曾听说过铲佃?”
“郑公,这个真的不能碰,”即便是曾布,听到这一词后,脸上也露出惊恐之色。()
如果觉得好看,请复制(/beisong侍dafudefeirenshenghuo/)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