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三嫂站在下面低头道:“回太太话。这原是往年小的们在庄里,见每年入息少,才想出来的生财法子。因庄子kao近南苑,这几年皇家开放南苑给王孙公子们打猎游玩,苑中猎物不够了,提督便命人在外头采买。小的们想着,横竖林子边上地方也大,不如买些飞禽走兽的雏鸟幼崽回来,养大了卖给南苑,也能添些入息。起初只是养些兔子、锦鸡什么的,后来连梅花鹿都养了十来只。虽幼鹿难得,但一年也来,也有几百两的利钱。因南苑那头是不叫声张的,老爷太太又在南边任上,小的们才不敢在信里提起,直等到太太回了京,又收了最新一笔账,才敢来禀报太太。”
卓氏挑挑眉,翻了两页账册:“既然你说……每年有几百两的利钱,那这几年下来,为何只有不到四百两?”
春瑛听到这里,特意看了她一眼,见赵三嫂脸上满是诚恳,心里暗暗好笑。三四年才不到四百两银子,这可能吗?那些珍贵的飞禽走兽也就是最初要花钱买种,后来大都是繁殖出来的,除了人工和喂养的成本,再加点御寒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大花费。她记得光是王大叔接手后这小半年里,得到的收益就有三百多两了,除去成本和给庄中每户人家的“封口费”,经几家人再议,赵曾两家各分得八十两。曹王路三家各得三十两,已是一笔不小的款子。就算是原本曹管事在时,赵家也是占了大头,这笔钱,恐怕是他家自己得的那份,又打了折扣,只是上头既没人知道这件事,他们巴巴儿地跑来献殷勤,是为了什么?
赵三嫂连忙跪下:“小的真真冤枉,小的一家住在庄上,连屋子都是十几年的老屋了,除了逢年过节,平时连件体面衣裳都不舍得穿,哪里就家财万贯了呢?即便家里真的藏了财,那也是为主子们藏的,并不是小的自个儿的家财呀!”又望向春瑛:“路家姑娘在庄上住过。也去过小的家里好几回了,姑娘替我辩解辩解吧!”
卓氏笑问:“你既在他们庄子上住着,可曾听说过他们跟南苑的买卖?”
赵三嫂自然知道春瑛这是在替她圆谎,忙道:“那回是因为晚上下了大雪,养锦鸡的地方塌了棚子,跑了几只鸡,想来是看守的人报过去,一时心急没留意,才说漏了嘴的!”
春瑛知道自家老爹现在参与进去了,一不小心就要被牵连的,但若是不让二太太满意,自己的处境就会很尴尬。忙笑着对赵三嫂说:“嫂子还是说实话吧,难道你还能瞒得过太太?别的不说,单是那邻庄借水的银子,我就不信嫂子说了实话。”
卓氏笑着放下账本,道:“罢了,只怕还有,不过你们这几年也都辛苦了,难为你们没有忘本,赚了银子也懂得交上来,我就睁只眼闭只眼吧!不过现在的庄头是怎么回事?”
“这倒是难得。”卓氏笑笑,“他就不怕被他主子责怪?”
“这话就不要再提了。”卓氏收了笑,神情带点儿严肃。“都是骨肉至亲,一家人分这么清楚做什么?兄嫂们也是见我们不方便照管,才派家人来帮忙的。我们一回来就把人撤了,岂不是伤了兄嫂的心?”她用手指轻轻在桌沿敲了三四下,便道:“罢了,这王庄头既然管得好,我也就不必费事了,回头跟西府大少奶奶提一提,算是我们向他们借一房家人帮忙使唤吧,月钱银米都由我们出。”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转向春瑛:“你老子娘也在庄上?”
卓氏白天时已经从儿子处听说了侄儿的“丰功伟绩”,虽然不是完全相信,却也对他不大看得上眼。她一贯自重身份,对儿子要求也高,认定了大户人家的子弟就该读书明理,或是练武杀敌,整日在外书房晃荡,又跟个丫头耍脾气,象什么样子?!又想到春瑛已经是自己府里的人了,若是太受旧主制肘,倒是个隐患。横竖不是什么大事,她便道:“既如此,那我就把你家里一并要过来吧。你爹做过铺子的掌柜是不是?如今我们家的铺子都是西府的人管着,没处安置去,我要把赵三调到另一个庄子上,你爹就留在李家庄当管工,帮忙处理庄务吧。不是说你们家跟那新庄头交好么?”
末了,卓氏又道:“你们跟家里说一声吧,好好当差,我心里都有数的。也别没规没矩地说西府的闲话。西府的婶娘与哥哥嫂嫂们本是好意,见我们不在家,怕管家们不顶事,才派了本份的家人帮着照管,那些说三道四挑拨两家情谊的东西,都该给个教训才是!”
春瑛知道二太太这是要收权了。这也好,当初本就是侯爷和太太在算计兄弟家的产业,如今正主儿回来了,他们也该把东西吐出来。本来就是财大气粗的人家,还盯着兄弟家的这点钱财不放,未免太过分了!
卓氏抬眼看看她,笑道:“瞧我,一时把你忘记了,你也不提醒我一句。”
卓氏笑笑,问起二老太太的饮食起居,春瑛小心回答了,还提了提四少爷和四小姐的优秀与乖巧,让二老太太非常欢喜。卓氏一听便心情畅快,嘴里却是数落的语气:“这两个孩子,就知道缠着老太太撒娇!偏老太太还宠着。”又细细嘱咐了春瑛许多话,包括了老太太的一日三餐与日常穿戴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春瑛还是认真听了,细细记下来。
春瑛忙施礼应下了,待退出屋外,才觉得背上出了一身冷汗,一阵风吹来,叫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她还是老老实实当丫环吧,把上司哄好了,将来体体面面地拖籍出府,才是她该做的事,至于侯府的人,就让他们一边儿去!
二太太卓氏向侯府借人讨人,可不仅仅是王大一家和春瑛一家而已,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里,百灵有个姐姐就是侯府的,她也一并讨了过来,另外还“借”了几房家人,都是帮着照管东府名下产业的管事或副管事。当她把这些事都上报给婆婆时,又提起另一件事:二老太太身边的秋雁,是在南边买的丫头,在府中并无亲人,因怜其孤苦无依,她就安排一个采买上的婆子认了秋雁做干女儿,从此秋雁在东府也算是有了依kao了。
卓氏忙道:“母亲可是误会媳妇了,媳妇是想着,母亲日常要什么东西,都要先报到媳妇这里来,再去安排,耽误了许多功夫,倒不如让母亲身边的姑娘们的家里领些差事去,这样置办的东西,母亲用起来也放心,岂不比交给别人强?若是母亲不喜欢,媳妇再另行安排就是了。”
如果你对《春光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给Loeva的最新力作春光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