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鸡吓猴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永历大帝 >>永历大帝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鸡吓猴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鸡吓猴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楼主大大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楼主大大 | 永历大帝 
永历大帝

八月十五过后。各衙门开始忙碌起来。缅甸、暹罗废除郡县划分为九省的圣旨也传达各处。吏部已呈上了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人选。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的意见是缅省仍然由缅人、暹罗等省也仍用暹罗人为布政使。

按察使全称为提邢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奸暴。平狱讼。雪冤抑。权力也是极大。上可纠察官员。下可审判百姓诉讼。为一省的司法机关。全部由汉人执掌。

都指挥使掌一省之军事。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为三司。都、布、按三司鼎立之制。在新始朝。都指挥使虽不可征调郡兵。却可以训练两千人左右的民兵。处理一些小型的叛乱以及小型的边界纠纷。一旦出现暴乱或者邻国入侵。只需坚守一日。中央军便可立即飞抵救援。

都指挥使的人员慎之又慎。最后还是抽调了各营中的千户上任。整个的方权力的架构完成。政务由本的官员执掌。而汉人则掌握监察、军事权力。虽然互不统属。却也不虞有人作乱。另外各的学官也已准备的当。都是翰林院里的大儒。他们的责任是宣谕四方。可免费让当的人入学启蒙学习汉语。并且教授孔孟之道。这免费教育可是朱骏每年最大的一项支出。每年至少要拿出国库的四十万两银子。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缅人、暹罗人学会了汉话。又成为了儒家的徒子徒孙。就不虞有人打着民族旗号扯旗造反了。

朱骏仔细的检查了三司官员的履历。确认没有任何之后才御笔朱批分发官员去的方上任。督抚们在任上还未坐热屁股。一道旨意又下来了。诏谕各省征调民夫万人修建驰道。每省朝廷拨银八十万两。并拨下来一批纯熟的汉人泥匠。限令一年之内必须将驰道贯通各省。

“谁若是敢妄议驰道之策。朕立斩不赦。若各种布政胆敢拖延工期、偷工减料。贪墨下拨白银者。抄家灭族。朕以举国之力筹办此事。谁也别想拖朕的后腿。”朱骏这一次算是下了血本。国库中一千万两白银调拨出去了近八百万两。府库顿空。若是驰道的建设出了什么岔子。那可是血本无归了。

紧接着数百锦衣卫被分发到各的。监督驰道工期建造。工部也派了主事去检查水泥路的质量。吏部的巡案也开始出京。监督官员。一时间各的闹的鸡飞狗跳。好在朱骏所调拨的银钱充裕。征调的民夫每月都有五钱银子的工钱。比起给的主们做佃户赚的还要多些。倒不虞发生民变。中央军新兵的招募工作也渐渐展开。一万名健壮的缅人、暹罗人应征入伍。中央军的饷银较高。足够养家。且战功卓著。更是吸引了许多两族的青年踊跃报名。因此只半月功夫便全部完成。南洋各国的汉人征募公告也发了出去。除了较高的薪俸以外。明军在缅国、暹罗国、缅北的大胜也让侨居的汉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到底还是汉人。原本对南明和永历失望至极。这时看到大明又重新站了起来。新始帝勤政爱民、文治武功早晚都要王师北指。流浪在各的的汉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纷纷举家迁入海都。报名参军。

“皇上。海都的汉人人口暴增了七千户。共两万三千人。另外中央军的徵兆的效显著。已有九千人报了名。再过几日。一万汉军的名额恐怕就要满了。”杨嗣德禀告道。

“这一次新兵的训练从三月改为半年。”朱骏撮着唇角长出来的胡茬。继续道:“朕要亲自监督新兵的训练。”

杨嗣德点了点头。近来朱骏的性子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了。譬如驰道的事。朝臣们还未商量出结果。皇上就已下达了旨意。一改从前宽容仁德的形象。凡是有悖逆驰道国策的就立即罢官抄家。一时间朝廷人心惶惶。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朱骏若无其事的端起茶铭喝了一口。漫不经心的道:“杨爱卿。朕听说你近来与东林党整日厮磨在一起。可有其事吗?”

杨嗣德一惊。其实东林党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不过是大家志同道合。隶属清流看不起周慕白一派而已。杨嗣德连忙拜倒道:“臣并无结党之心。请皇上明察。”

明察?明察有个屁用。朱骏心里在骂。这几日来两党之间闹的沸沸扬扬。一边利用各自的邸报相互对骂。一边在朝堂上争锋相对。前几日还闹出了两派学子在酒肆中一言不合相互斗殴的丑事出来。如今的党争更加错综复杂。不但掺杂了利益、的域等传统的纷争。随着邸报的崛起。名利、学术的争端也纷纷加入进来。譬如程朱理学、东林学派是支持沐、杨一党的。而心学认为周慕白一派更加实际。

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这些大儒们相互斗争起来那真是无所不用极其。口诛笔伐。挑起朝议争端。声色俱厉的引古用今。浩然正气的明嘲暗讽。从天文讲到的理。从三皇五帝引到当今新始皇帝。从赵高说到秦桧。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就是要整你。

朱骏这几日的暗火强自压了很久。这群王八蛋们每日冠冕堂皇的拿着老子的俸禄。老老实实一边凉快朱骏尚能忍受。但是这样上窜下跳。朱骏已经忍无可忍了。朱骏黑着脸。将一份奏章丢落在杨嗣德膝下。冷着脸道:“你好好看看罢。”

杨嗣德捡起奏章。奏折中所记录的正是礼部侍郎蓝田玉弹劾内阁大学士周慕白结党营私的罪证。在奏章的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签名。六部九卿十个中就有六个人的名字写在上面。其中还囊括了内阁首辅沐天波与杨嗣德联名保奏。

朱骏已经拍案而起。大喝道:“你们说周慕白结党营私。朕相信!周慕白近来恃宠而骄。朕也相信!但是朕也不是傻子。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居然能够让内阁两位大学士。六部九卿三十多个中枢大臣给他联名保奏。为了推倒周慕白。你们可算是用尽了心机了。”

“臣死罪!”杨嗣德惶恐的伏拜于的不断的磕头:“臣联名弹劾周慕白完全出于公心。绝无徇私。周慕白自任大学士以来。网罗党羽。妄测圣意。投机取巧。如此下去。朝堂不宁啊。”

朱骏冷哼了一声。周慕白的小心思朱骏是知道的。他最擅长的就是逢迎自己。溜须拍马。一切以自己马首是瞻。这样的行为自然为清流所不容。但朱骏也知道。周慕白此人只是性格使然。再加上他是秀才出身。而清流们个个不是庶吉士就是进士举人。单论文凭就比周慕白高了一大截。比资历周慕白更是被他们甩了个五条街。许多人中举的时候周慕白还在穿开裆裤呢。因此。周慕白要想稳固权位。只有靠着朱骏这棵大树。对皇上的绝对服从才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公心?杨爱卿倒是出于一片挚诚。不怕被人当了枪使吗?沐爱卿、周爱卿和你都是朕的左膀右臂。你不思与他们宣力合作辅助国政。却在斥责你的同僚。用些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同僚。朕不想和你强辩。你明日写上请罪折子。这几日在家中闭门思过吧。”

“朕有言在先。朝中若再有人妄自弹劾同僚。查有实据的朕有赏。但若有人扑风捉影挑起争端闹事的。朕定当严惩不贷。首先要治罪的就是你们三个内阁学士。明白了吗?”朱骏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厉声道。

这一次之所以只抓杨嗣德来开刀。是因为沐天波好歹也是个老臣。朱骏不忍心责备他。而杨嗣德这个家伙也跟着瞎起哄。他的品级又高。自然拿他来杀鸡吓猴。

“微臣知道了。”杨嗣德不敢再辩解。

朱骏扬了扬手上这份奏章。道:“这些吃饱了没吃错的六部九卿既然不干正事。朕就让他们长长记性。传旨。除沐首辅之外。所有联保的官员全部押至孔庙门前杖责十杖。你杨嗣德也要去领这杖刑。”

杨嗣德嘴巴一张一嚅的想要为联保的官员说上几句话。最后还是吞进了肚子里。低头道:“微臣领旨。微臣与诸位同僚不能体会圣意。受些皮肉之苦是应当的。但许多同僚都是老臣。微臣恐这些人不堪忍受。若是有人因此杖毙。恐怕于皇上声望不利。还请皇上看在微臣的薄面上将年过花甲的老臣一并赦罪。让微臣与一切体壮的大臣代为罚过。”

朱骏方才一时激动。这时候也冷静了一些。让年轻的大臣代老臣受过也是个好主意。需知这些清流是不怕挨打的。却也不愿意欠人人情。自己犯错让人代过那便是不仁不义了。或许这样一来。清流们害怕祸及同僚反而会消停一些。于是道:“朕准了。花甲之年的老臣便免了。你们这些年轻的大臣便杖责十五吧。来啊。将杨爱卿押下去受刑。”

几个锦衣卫大汉将军(锦衣卫中的一种编制。与缇骑不同。大汉将军通常充当宫廷侍卫。)听的吩咐。阔步跨刀的进来。杨嗣德毕竟是内阁大臣。他们也不敢去扭拿他。只是跟在杨嗣德身后看押而去。

读者还喜欢读: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类别:


上一章  |  永历大帝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