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龙龙小说空间(转载小说的空间)查看文章架空历史窃明(万仞指峰能担否第七节,第八节)2008年04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36
万仞指峰能担否
看到胡一宁安然无恙,黄石心里很是兴奋,有道是多个朋友多条路……黄石一直是这句话的坚定执行者。他不认为仅仅依靠长生岛自己就能克服未来的一切困难,也绝不打算如此。以往黄石无论是对山东文官集团,还是对东江友军,他都尽力与之相处。
这次的友军虽然有点猥琐,但友军究竟是友军,黄石还是打算尽量团结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而且关宁铁骑刚才的一番表现也强化了黄石的固有看法:那就是只要关宁铁骑认认真真杀敌,老老实实打仗,别一天到晚琢磨着死道友不死贫道,那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战斗力。
耀州一战后马世龙已经失势,以黄石想来,关宁军五总兵除了宁远总兵满桂外,剩下的杨麒等将领基本上也完了。这次觉华之战打胜,斩首了这么多首级,黄石估计这次与他配合的三位关宁参将升官是必然的。三个人都能升总兵自然最好,就算不能每个人都升为总兵,至少升为副将还是大有希望的。
只要能升一个总兵、两个副将上去,黄石觉得以后也算是能和关宁军拉上交情了。再说觉华还有三位游击,这次功劳这么大,肯定也跑不了他们的一份。经过这一仗,长生岛军队与这几位将领的关系可说是非比平常了,以后就算是调来辽西当差,黄石也不怕完全被人架空了。
胡一宁归队时,黄石手下的马力也恢复了一些,他亲自领队带着大家继续向北搜索,一路上零零星星又找到了些散兵。为了节约马力,黄石和内卫们都是牵着马步行,近千关宁军官兵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反正人多走几步又不会有多累,一旦到了危机关头马力可是能决定生死胜败的。
黄石一边走一边把找到的散兵打发回觉华,这些人大多没有马匹,万一遭碰到后金大队骑兵,带他们逃跑也很不轻易。可是假如不能把他们活着带离战场,那黄石又何必冒险来打这一仗呢?黄石虽然是牵马步行,但他也刻意走在大军之前,以便让那些得救的关宁军士兵都能看见长生岛的旗帜。
这些士兵心里自然也都清楚是谁救了他们地命。有这些人口口相传,在关宁军中自然就多了不少义务广告员。走了几里路出去后,黄石就已经收拢了三、四百散兵,他们千恩万谢后纷纷踏上归途,三三两两地结伴向着南方走去。
黄石记得历史上宁远堡为了万无一失。所以把四座堡门都严严地封死了,后金大军离开三天后袁崇焕才从宁远堡守军中招募了几个死士,把他们从城头上下去给山海关报信。现在要是想让宁远堡内的关宁铁骑开堡门,那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所以黄石嘱咐这些士兵不必耽误时间去宁远堡叫门了。觉华的赵通判应该已经煮好汤热好饭,马上返回觉华才是道理。
黄石也还记得自己七月去金州时的情景,那时他已经成为了辽南副将,前去金州是为了检查进攻复州的战备预备情况。金州堡内地数万百姓都涌到街头迎接自己。虽然南关之战已经过去了半年,但那些因为黄石而得救的军户的感激之情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像陈年的老酒一样越酿越浓。金州堡那么多军户。家家都立着黄石地长生碑,当时看着几万张向他欢呼雀跃的面容,黄石不禁想到——等平定辽东后,就在这辽南过一辈子也很不错。
胡一宁归队后说什么也不肯换回将军的铠甲,刚才众人劝他要注重形象时。胡参将扯着大嗓门嚷嚷道:我是逃跑了,我是换上了小兵的衣服。此皆在朗朗乾坤日月之下,就算把衣服换回来,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但是……
胡参将伸出双手用大拇指比着,冲着黄石表白说:但是末将一看到黄军门的英姿,胆子也大了,勇气也回来了。想到我胡家也是一百五十年地累世将门,直恨自己刚才没有死在沙场上,白白给祖宗蒙羞。现在末将就是要穿着这身小兵的衣服,跟着黄军门去杀他个七进七出,这就叫痛改前非,这就叫知耻而后勇!现在穿着一身小兵衣服的胡一宁左手牵着一匹马,右手竖着一条马枪,紧跟在黄石身后步行,看上去就好似一个跟班。不过知耻而后勇的胡参将不但不怕被别人看作家丁,脸上反倒还带着沾沾自喜的笑脸。刚才有人问起黄石为什么不骑马地时候,还被胡参将吹胡子瞪眼地抢白了一番:黄军门是为了节省马力,你怎么连这么点事也不懂?万一遇上了努尔哈赤老贼,要是因为黄军门马力不足,被老奴逃了岂不可惜?
黄石闻言不禁暗自发笑,节约马力这话是不错的,不过节约马力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追敌。要是被胡参将的乌鸦嘴说中了,真遇上了努尔哈赤主力部队,那黄石肯定是落荒而逃。这个道理黄石觉得胡一宁心里也明白,不过他这么说也不错,至少能鼓舞士气,所以黄石也就由他去了。
上千大军缓缓前行,不多久就到了距连山堡不到数里地地方,今天凌晨后金军后卫和觉华关宁军的交战地点离此已经不远,金参将他们大约就是在连山堡以北被击溃的。明军前哨翻过最后一道山脊,踏入连山堡前的谷地时,猛然看见了大批后金官兵。这让东江军先锋大吃了一惊,因为一路上他们根本没有发现后金的哨探,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后金军已经远离此地了。
明军从宁远堡追击而来,黄石觉得那些逃脱地后金骑兵怎么也会说出自己部队的行踪。就算对手想伏击自己,那肯定也要派人侦查自己地军力,所以一路之上既然一个探马都没有见到,黄石也就珍惜马力没有派出远程的侦查队。
乍一听后金军就在眼前,黄石也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和他在辽南征战的多年经验大不相符,以前他从来没有见过后金军如此大意过。前哨报告后金军并无多少骑兵,而且已经对明军探马作出了攻击举动,黄石也就当机立断,下令全军上马去驰援前哨。
等黄石领军冲近山谷后。面前地景象更让他震动不已。谷地里密布着数百明军将士的尸体,大部分都头朝南方,显然是在溃逃中被追上杀死的。眼前还有几百后金军士兵正在谷地里搜索战利品,并割取人头。这些后金军猛然看到出现在山谷口的明军。也一下子都呆住了,那些向谷口赶来、预备攻击明军探马的几十个后金兵看到明军庞大地纵队时,一下子也惊得说不出话来。
正在打扫战场的后金军虽然有四百多人,但其中的披甲兵不过百人而已,剩下的三百多人都是新附地蒙古旗丁和汉人包衣。自打进入河西之地。面对闻风而逃的关宁大军,后金军的警惕性就在不断降低,觉华一战虽然让后金军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但他们还是不认为长生军有大举追击的胆量。
其实他们这个判定也没有错,黄石确实没有大举追击地计划。今天假如不是有一批重要人物陷入敌阵,黄石本来是绝不打算踏出觉华一步。而今天早上击溃了关宁军的追击后,负责后卫的建州军也就又恢复了往日的骄狂,东江军没有追来也证实了他们的初始判定。
东北地寒冬这么冷,战场上还有这么多战利品需要清理,后金军也就没有再向南派出斥候网了。那两个自行追击关宁败兵到宁远堡的牛录都死于乱军之中。他们的手下为了逃避责任也大大夸大了黄石部队的数量,向后金指挥官报告说他们遭碰到了东江军大队步兵和炮兵的伏击,但是也没有引起连山堡后金后卫部队的警惕。
山谷里这几百人是新附地蒙古兵和汉人包衣,比较穷苦,他们见有这么多明军尸体。就纷纷涌过来想捡破烂。后金官兵一直以为明军大军还在二十里外的宁远,刚才看见东江军哨探的时候也以为是落单的明军。根本没有重视。
黄石自然不知道这些细节,忽然一下子和后金军这么近距离遭遇也让他有些不知所措,结果就让关宁铁骑抢在了他的前面。只听胡一宁大喝一声,一挺长枪就飞马而出,黄石还没来得及下令,大队地关宁人马就争先恐后地从两翼冲过,紧随着胡参将掩杀了过去。
一转眼黄石发现自己身边就剩下内卫队和章明河的那些近卫了,他制止住了跃跃欲试地手下们,笑着扬鞭一指眼前:这仗还用我们出手么?
确实不用了……对面的后金披甲兵总共不过百人,其中的骑兵恐怕连三成都没有,而且还散开在好大的一片荒原上寻找着战利品,剩下的旗丁、包衣们本来就没有战斗经验,他们忙碌了半天后更一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近千关宁铁骑勇如下山的猛虎、疾似入海的蛟龙,看着像天兵天将般出现在眼前的大队明军,后金官兵愣了片刻,跟着就是齐齐发了声喊,哭爹喊娘的四散奔逃开去。
趁着关宁军追亡逐北的时候,黄石命令内卫迅速散开情报网,刚才自己的判定有误,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后金军并没有远去,而是同样错误判定了局势。既然两军可能已经靠得很近了,那谁先搞清楚情况谁就处于有利地位,就能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不久以后,连山堡北。
上午负责断后的正红旗已经开始北上了,从今天下午开始就轮到正蓝旗断后了,明天则是正白旗,这三个负责后卫的旗会轮番执行断后任务,保证大军的安全。官道上行进着后金军的小车队,车队两侧是悠闲的后金披甲兵和马队,行军队列中,正蓝旗旗主和正白旗旗主也正悠闲地聊着天。
皇太极完全可以坐在前面暖和的马车里而不必在这里骑马吹风,不过他坚持要陪他五哥聊天解闷,幕古儿泰既推辞不过这番好意,也喜欢和他这个聪明的弟弟唠嗑。所以两人就有说有笑地一同策马而行,周边是两位旗主的卫兵。
身后传来明军追击的急报时,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的脸色一下子都变了。他们三个负责断后地贝勒不是没有考虑到明军追击的可能性,虽然皇太极和莽古尔泰都认为黄石追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们还是布置了一个口袋阵。正面只留了一个诱敌的正红旗。
但今天早上来追击的三千多明军被正红旗轻易地击溃了,而且明军地战术风格也与黄石的明显不符,三位贝勒都非常清楚其中没有东江军。最后他们哥三个都认定这绝不是黄石指挥的作战,为了稳妥。代善还派了几个白甲跟着追击了十里,一路上也没有发现任何东江部队的迹象。
刚才有两个被击溃地牛录回来了,他们报告在宁远堡四周与黄石的大批炮兵和步兵遭遇,这个消息和三位贝勒的战略预期基本吻合。他们本来就认为:后金军撤退后,黄石有可能去宁远堡和明军大队合流。东江军的行动证实了他们的判定。黄石这不带着大炮进城去了嘛。
但是眼下部队地最新报告推翻了以前的所有猜测,惊慌失措的后队士兵报告看见了黄石的蛇旗,而且黄石手下的骑兵至少有好几千,人数多地都数不清了,离后金后卫部队的距离也已经在十里之内。
不可能!黄石哪来的这么多人?我天天替他黄石算人头。我怎么不知道他有几千骑兵?莽古尔泰脸色煞白,伸手入怀掏出了一个小本本——几个月来他始终贴身携带、寸步不离的小本本。三贝勒飞快地把食指在舌头上一蘸,把小本子急速地翻到了他要找的那一页,面色紧张地把手指顺着一行行记录点来点去,飞快地在心里又做了一遍计算。
算完一遍后,莽古尔泰摇了摇头。右手急躁地一抖,又把小本本翻到了头一页,同时还把左手拇指塞到了嘴里,无意识地啃起了指甲来。莽古尔泰聚精会神地又翻看了一遍,点在小本上的手指控制不住地发抖。粗重地呼吸声越来越急促,脸上的胡须也抖得越来越快。忽然他发出了一声悲愤的大吼,语气里布满了绝望和不平:这数不对啊!我说我也不可能记错的啊,长生岛一共只有六、七百骑兵,哪来的几千骑兵,哪来地啊?是黄石会撒豆成兵,还是从路边白捡回来的?
莽古尔泰咧着大嘴,满脸通红地把小本本在空中挥舞,皇太极看他气得眼眶中都泛起了泪光,连忙一把扶住他地胳膊安慰道:别这样,五哥,咱们再仔细问问,别着急。
几个关宁军将领喘着粗气返回来了,他们一个个虽然疲惫得很,但每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激动,尤其是胡一宁。胡参将这回可算是打了个翻身仗,马枪前面的红缨上,饱饱地吸满了血,腰间还挂了两颗人头。胡参将回来以后一直没有说话,他和胯下的坐骑都剧烈的喘息着,在寒风里不停地吞吐着白雾。
金冠来不及说话就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一边抚摩着自己手里的青龙偃月刀,一边发出了满足的叹息声:追人的感觉……真好啊,真好啊。
这话引起了金参将其他几位老兄弟的啧啧赞同。胡一宁似乎本想说点什么,但才一开口就爆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他伸手捂嘴的同时,还拼命地点着头,满脸都是一片心有戚戚焉的神色。
官道两侧的后金兵不是被砍杀一空,就是逃之夭夭了,黄石担心被后金大队逆袭,所以不敢让他们清扫战场。才把关宁军收拢回来,探马就证实了黄石的担忧,向前侦查的内卫已经发现了后金军的后卫部队,而且后金军显然也注重到了他们,已经向明军方向派出了大批的探马。
前方十里外,已经发现了建奴正蓝旗和正白旗旗号,大约有骑兵千人左右,正向我军缓速靠近。那个内卫向黄石报告时,眉目间已隐有忧色。
不过黄石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一边的张国青就冷哼了一声:萤烛之光,也敢与日月争辉乎?来得正好,爷爷正愁没有人头请功呢!
刚才一仗虽然砍下了二百多人头,但说到底还是狼多肉少,张国青就没能捞到几个,他转身向黄石深深一抱拳:末将愿为先锋,去把鞑子杀个片甲不留!不可……胡一宁终于喘过了一口气,他大喝道:张游击不可企图独占大功。胡参将马上转身冲着黄石:黄军门,末将亦愿一同前往!
第八节插曲
退兵吧。黄石说完这句话以后,几位关宁军将领都用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他,全以为自己听错了。双方看起来都是千余骑兵,敌我兵力相若,而黄石又是闻名的万人敌,几年来总是以少胜多。这些关宁军将领正杀得兴奋,还以为黄石会鼓余勇前进、摧破后金后卫的,所以就纷纷请战想跟着分杯羹。我说,退兵吧。黄石语气淡淡地又说了一遍,同时传令召回探马。对方人数虽然不多,但黄石知道既然有两位旗主在,那他们身边随行的肯定都是后金精锐。对方缓速移动,说明后面可能还有后援。此地距离宁远已经快有二十里地了,这次救援行动自己可以说得上已经是仁至义尽了。黄石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了一下眼前的情况,关宁军只要脑子冷静下来也能看出双方兵力的悬殊。黄石直截了当地告诉几位关宁军将领:兵法有云:先求不可胜在己,再求可胜在敌。诸君忠勇可嘉,本将一定会奏明天子。但眼下敌势汹汹,诸君来日方长,又何必逞一时之意气呢?本将决意退兵,望诸君勉为其难。听黄石说都没有把握,几位关宁军将领马上也就泄气了。再说黄石已经答应要把他们的功劳报告上去,几位将军也就别无所求了。不过礼尚往来,几位关宁军将领也都深通世故,这个时候自然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们马上纷纷附议黄石的决定,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也同意退兵,黄石的这个决定真是太英明神武了。敌前退兵是比追击更复杂的战术动作,现在虽然敌军离得尚远。还没有正式遭遇,不能算是敌前,可是黄石觉得跟关宁铁骑打交道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次救援行动,到目前为止都非常不错,行百里者半九十啊。今天来的时候黄石没有想得太多。但现在他地心情渐渐冷静下来。黄石担心让关宁军这些菜鸟押后,他们心里一发慌又撒腿乱跑,那这千余骑兵就又成赶羊了。黄石可不想回觉华的时候受关官宁军的拖累,落个一路溃退,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赢得的胜利白白丢掉。后金军尚在数里之外,他们侦查并判定敌情也需要一些时间,黄石和自己的内卫每人一匹马,离宁远也没有太远地路,总不至于回不去吧。想明白这个道理后,黄石不动声色地跟几位将军说道:你们先退。本将亲自押后。分配完任务以后,黄石就让关宁军马上开始退兵,他对几位将领推心置腹道:以本将思之,对面的建奴披甲当有三千数左右,其中骑兵大约有一半,但建奴此刻已是胆寒。所以我军只要整军而退。他们必惊异不定而不敢急追。说完后黄石停了停,让他们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跟着又笑道:诸君只要缓缓而行,建奴就不敢进攻,本将的性命就托付给诸君了。几位关宁将领同声叫道不敢,然后就分头领兵退去。形势当然不会真的像黄石说得这样严重,从这里到觉华不过是几十里路,实在不行黄石凭借马力也可脱险。不过黄石一向认为,成就感对提高工作积极性很重要。荣誉感在军队中更是不可或缺,所以哪怕是退兵行动,费些唇舌去鼓舞军心也是值得的。关宁军果然队列整洁地缓缓退去。一直呆在黄石身边的章明河环顾左右都是自己人,就忍不住愤愤不平地说道:大人,我们东江军杀敌在前。撤退在后,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我们的。却让他们这些废物白白分功。黄石正要解释,却看见洪安通脸上有不以为然之色,就示意洪安通也说说看法。洪安通当即就侃侃而谈: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若无这一千关宁军,单凭我们长生岛一百内卫和章大人的二十骑兵,力量就小多了,就算我东江军人人奋勇,这一路杀来,必然也要折损不少人手。见黄石微笑着连连点头,受到鼓励的洪安通说得也愈发流利起来:大人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还经常教育属下:‘先把熊打死,再考虑分肉’。属下以为,要是今天我们让关宁军打头阵,或是留下他们断后,最后打了个败仗,死伤无数弟兄不说,更会前功尽弃,那才真是吃了大亏呢。黄石说道:洪兄弟知我肺腑也。洪安通在马上欠身,语气里含着掩饰不住地自得:大人谬赞了,全是大人往日教诲。见黄石又望向自己,恍然大悟的章明河也笑道:大人深谋远虑,人所不及。黄石重重地点了点头:此战章兄弟立功甚伟,叙功当以为第一。南关之战后黄石虽然一直给章明河撑腰,但自从复州战后章明河输诚投款后,黄石就什么功劳也没有落下他过。刚才黄石毫不避讳地让洪安通说那番话,显然已经是拿章明河当作嫡系将领看待,这点章明河心里自然也是有数,他谦让了两句以后也就不再多说了,心头不禁又是一阵窃喜,深为自己当初选择投靠东江军感到庆幸。回到长生岛后,本将会设法为选锋营再补充三百火铳,黄石笑吟吟的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事可一、不可再,以后章兄弟务必要小心,千万不可再有类似事情发生。卑职明白,请大人放心。这时关宁军已经离开了两里地,长生岛的内卫侦骑也已经大部回拢,一个探马送上最新的报告:启禀大人,建奴千余骑兵仍然缓缓前行,离此地还有七里多不到八里的样子,建奴还派出了二十侦骑来拦阻我军探马。因此不知道建奴有无后援。嗯,我们再等一会儿。黄石看了看开始西沉地太阳,他打算等后金主力靠近到五里内再开始撤退,他这百名骑兵留在这里,就能起到阻碍后金军侦查工作地作用。假如自己的部队被几十名后金探马就逐退了,那他的虚实也就一下子暴露了。今天的军事行动可以称得上是完美,除了一件小事,那就是没有找到赵引弓的妹妹、妹夫,从觉华出发前赵引弓曾恳求过黄石,希望他能略微照看自己地妹妹和妹夫。但黄石告诉他战场上瞬息万变,而且夫妻二人是一个书生和一个弱女子,碰到如狼似虎的敌军恐怕是凶多吉少。黄石给赵引弓打过了预防针,让他最好提前做好心理预备。赵引弓也表示了理解,更明确表示他认同黄石应以大局为重。不必为他妹妹、妹夫自处险地。虽然赵通判这么说,可黄石还是希望能碰巧碰到他的亲人,无论如何这总是救下两条命,但眼下看来这个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数里之外,莽古尔泰紧握着他心爱的大铁盾,神情肃穆地策马缓行在本部之前。刚才皇太极劝他不要走第一个。但莽古尔泰担心士气太过低迷。所以坚持要打头阵来鼓舞军心。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已经命令无甲兵和包衣火速撤退,同时皇太极还让派人传令给他地正白旗,让他们马上来这里支援。刚才皇太极帮莽古尔泰做了一番推算,结论还是黄石本身没有这么多骑兵,长生岛的后援按说也不会到得这么快。他们最后的结论是:黄石的兵力除了嫡系救火营和半个神秘的新嫡系营外,还可能把宁远地七个营和觉华地四个营拉出来追击。早上那两个营地关宁军应该是贪功冒进,但这次应该是黄石率领的主力。假如真是全力出击的话,十个左右的关宁军野战营和两个东江军的野战营,战兵在两万五千人左右。这么庞大地兵力大约是后金披甲兵地两倍,肯定不是后金后卫的三旗能反抗的,但既然明军能追得这么快,那他们显然没有带多少辅兵。莽古尔泰判定明军这次是轻兵追击,除了战兵的盔甲以外什么辎重都没有带。所以才能急行军追上后金的后卫,因此总兵力应该在三万人到三万五千之间。后金虽然披甲兵较少只有一万两千人,但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不太看好关宁军的战斗力,所以他们不认为明军有什么兵力优势。觉华一战证实了关宁军并非全然不堪一击,但两位贝勒认为十一个野战营的关宁军也只有坚守的本事,野战的能力则很差,顶多和后金地无甲兵、包衣还有蒙古牧民一个水平。虽然得出这个结论,他们也不愿去拼,除非后金高层集体脑子里进水,否则绝不会接受一个高交换比的战斗。真正令两个贝勒不放心的是,这几万明军里有黄石直辖的三千精锐。眼下让后卫的正蓝旗去死磕三千东江军显然不现实,就是加上正白旗他们哥俩也没有把握。再说黄石还带来了两万多关宁军战兵帮忙,有了东江军做核心,关宁军也就未必那么好打了。既然加上正红旗也不敢说一定看好,那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就只好先用拖刀计了。假如能靠天气再把明军地实力削弱上一、两成,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有信心掉头击溃明军。所以两位贝勒下令马上放火烧毁沿途所有城堡、驿站、民居,总之就是任何能避寒的地方都绝不能给明军留下……今天晚上正蓝旗和正白旗集体睡帐篷,对面地明军走得这么快,想来是没有带宿营工具的了。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的计划就是坚壁清野,让追在身后的明军一路喝西北风,假如黄石识趣就会乖乖地回宁远去,假如他非要追击,那几天后他的军队也就冻得半死不活了。当然,拖刀计虽好但也需要预备时间,假如黄石现在就一猛子冲上来,那什么计谋就都泡汤了。为了营造一种有恃无恐的气氛,皇太极和莽古尔泰马上统领正蓝旗缓缓向后方移动。皇太极的正白旗大旗也马上打了起来,以便增强威慑效果。期间后金探马流水般来报,证实了对面的领军将领确实是黄石,他们还看见黄石领着一百左右的骑兵堵在连山前谷地地入口处,所以无法侦察到山脊背后的明军部署情况。听说黄石身边只带了一百人。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就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迷惑和担忧。莽古尔泰掐指算了算:五里大约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我们不如就停在五里外吧,假如明军有几千骑兵追来,我们这一千骑兵也来得及撤退。明军火炮的射程大约是一里地,黄石那厮的步兵跑得飞快,很可能已经到了。嗯,他地大炮也跑得飞快,算时间差不多也快该到了。皇太极没有搭理莽古尔泰,自顾自低着头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半晌后忽然抬头笑道:五哥,既然虚张声势,那索性就虚张声势到底吧。莽古尔泰偏头看了看总喜欢把话只说一半的弟弟,有些不满地嘟哝道:有话快说吧,我听着呢。……站在山谷口的黄石遥望着北方,后金军大队在五里外就停住了。然后就跑出来了百名骑士。打着两面大旗缓缓驰来,一直走到距离黄石两里外才止步不前。黄石眯着眼睛看着对面的正蓝大旗和正白大旗,喃喃说道:难道是有埋伏,打算诱使我进攻?可惜我根本没这实力。本已经离开了的胡一宁又带着七、八个卫兵折返了回来,他说已经有金冠负责领着关宁军撤退,用不上他,所以就回来和黄石共进退。黄石也不好勉强胡参将离开,就让他留下了。此时对面的莽古尔泰也正仰着下巴远望过来,他看着飘舞在山口的红旗。长吁了一口气:看来明军主力尚未到达,那黄石也在等待援军,不然就是想诱使我们进攻,这也是他的惯伎。起码要隔绝他的哨探,不能让他观察到我军虚实。皇太极见黄石不敢紧逼上来。也是长出了一口大气,看来明军的主力还没有到。方也是心存顾忌,现在能拖一刻就是一刻,为辎重队多争取些撤退时间总是好地。两位旗主带着一百多马力充沛的骑兵,这支部队人数少、行动起来灵活,无论是黄石用身边的人冲击,还是有大批马队从黄石背后的山谷中冲出,他们自信都可以应对。而且离着两里远,明军的火炮自然也没有了丝毫威胁,皇太极觉得这么做既可以鼓舞士气,也可以让一向反应谨慎的黄石更难下决定。黄石看见对面地两位旗主和他们地卫队都下马了,他把手一招,长生岛内卫也都跳下了马,和他们的主帅一起站在了平地上。我们再小站片刻,然后就该逃命去了。黄石对身边的胡一宁、章明河还有洪安通小声笑道,他们三人也都轻轻颌首,谁都知道不可能骗过敌军太长时间,他们迟早会派人来进一步试探虚实的,那就是黄石该走的时候了。黄石估算着关宁军应该已经走远了,就接着又嘱咐了一句:等他们派探马靠近的时候,我们集体上马,缓步行过山脊,然后发力北逃。建奴胆气已泄,唯恐落入我军圈套,必然会仔细侦查一番,等他们搜索完毕的时候我们估计都快回到宁远了。黄石说完后他身边的人也都笑了起来,然后把这个命令迅速传开,两军隔着两里地又对峙了片刻后,皇太极掉头对莽古尔泰说道:我们的辎重应该已经撤远了,敌军也迟疑不决,再过一会儿等我们地人开始焚烧四周的房屋时,黄石就能看破虚实,所以我们还是见好就收,这便去吧。神情肃穆的莽古尔泰缓缓点了点头,两个人就转身打算上马离开,看见对面的后金军开始上马后,黄石也挥手让自己人都马上上马,预备开始跑路,就在黄石、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打算飞速撤退的时候,他们忽然听见西面传来了一阵女子地尖叫声……救命!黄将军救命!黄石顺着那声音望过去,等他弄明白情况后。真是被吓得不轻,发出喊叫的是赵引弓地大妹妹。在官道旁不到一里外地荒野里,她正和一个男人拉扯不清,那个人身旁还捆着一个人,竟然似乎是赵二姑娘。风把赵大姑娘的喊叫声断断续续地吹了过来。今天凌晨赵大姑娘跟着丈夫离开后。赵二姑娘先是去向哥哥报告,可是赵引弓公务缠身不可能分身去追,所以赵二姑娘就急忙自行骑马追去,想把姐姐、姐夫叫回来。两营明军里有不少步兵,所以赵二姑娘一路打听着幸运地追上了他们。正在她苦苦劝说姐姐回去的时候,前面的明军就已经溃退了下来。姐妹二人和赵引弓的大妹夫混杂在溃兵中逃走,她们地马也被溃兵抢走了,所以就在这个山谷里找了一个洞躲藏起来。但不幸被一个后金包衣发现,赵引弓的大妹夫为了保护她俩当场被杀,这对姐妹也被捆了起来预备带走。刚才明军杀来的时候。那个包衣连忙把姐妹二人拖回洞里,然后拦住她们不让她们有机会乱动。黄石一直担心后金军反击,所以没有让明军仔细清扫战场,结果这三人虽然就在黄石的眼皮底下,却一直没有被发现。那个包衣胡乱给赵家姐妹嘴里各堵了一块布以后,就一直把主要注重力放在外面的明军身上了。因此没有发现赵大姑娘一直在偷偷地做着小动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赵大姑娘终于成功地设法把自己脚上的绳子解开了,还弄出了嘴里的那块布,接着就扑上去狠狠一口把那包衣的手咬了个鲜血淋漓。趁着那个包衣一惊之间,赵大姑娘就跳起来冲出山洞呼救,这就是皇太极、莽古尔泰、黄石和四周人听到的第一声女子尖叫。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不过黄石还是很快看清了大致情况,他冷哼了一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赵家地人,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不知道到底是勇敢还是愚蠢!黄石以前认为赵二姑娘是个行动灵敏的人,不过这次实在是太不知深浅了。在危险的战场上,一个女子根本就是来白送死的。假如黄石和赵二姑娘交换位置,面对姐姐这种情况黄石尽管心里着急也不敢出去寻找,只能随她碰运气了。寻找的结果只能是再搭上自己一条命。从洞里跳出来后,赵大妹一边拼命喊叫。一边向着黄石的方向跑来,那个包衣一把没有揪住她,连忙把还被捆得牢牢地赵二姑娘扛上肩就向反方向跑去。赵大妹回头看见这个情景后,顾不得自己双手还被捆着,又急忙掉头追去。那个包衣肩上扛了个人,脚下自然不利索,紧跑了两步地赵大妹一头撞将上去,三个人就在地上滚做了一团。黄将军救命!赵大妹竭尽全力地喊了最后一嗓子后,就死死地咬住了妹妹的衣服,再也不肯松口了。也就是一转瞬,洪安通就认出了对面的人,他情急之下也顾不得还有外人,就对黄石大声叫道:大人,属下这便去救人,请大人先行一步。见黄石没有马上行动,洪安通又急叫道:大人尽管放心先行,属下拼却这条性命,也一定保得赵小娘子平安归来。一边的胡一宁还在发傻的时候,章明河却已经从洪安通和黄石身上看出了点眉目,他也朝着黄石一拱手:大人,卑职自幼苦练马术,愿和洪千总一同前往救人。你马术再好,一匹马驮两个人也跑不快。黄石扫了一眼几百米外地上的三个人,接着掉头看了看北面的后金马队,那百多后金骑兵都一动不动,黄石感到有一道阴冷的目光从对面直刺而来,窥探着自己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