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却道:“要是天下都实行四个时辰工作制,那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有吃亏,天子顾虑还是有道理的,从我大汉弄出水利纺纱车,纺织机开始开始,整个天下的增加的布匹产能何止十倍,要是不提升工匠待遇,真有可能提升出现陛下担忧的经济危机。”
伏生摇头道:“这话我不信,这天下只有缺货物的时候,哪有货物卖不出去的时候,陛下这太杞人忧天了。”
孔鲋想了想道:“为师也不相信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对于只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孔鲋两人来说,经济危机有点太违反他们的常识了。
叔孙通道:“但这事情我们不陛下,墨家就会陛下,现在关中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丞相的论战上面去了,却没有发现墨家这段时间也是动作不断。”
孔鲋和府生一脸奇怪的看着叔孙通,这段时间墨家有什么动作吗?
叔孙通道:“一个月前,秦巨子招收了3名女墨者,分别叫封梦,向莘,赵宓,她们都是长安城纺织女工。”
孔鲋愕然道:“秦巨子不怕流言蜚语?”
即便这个时代的封建礼教不像后世那样严苛,但收女弟子这种事情还是极其少见的,更不要说这样明目张胆的收了。
孔鲋对两人道:“教书育人才是我儒家的根本。只要大汉继续大兴教育,我儒家就不会衰落。”
孔鲋笑道:“墨家发展,我儒家难道就没有发展,学派的发展终究要靠自己努力的。老夫今年已经七旬有余了,今年上计之后,老夫就正式向朝廷请辞,到时候老夫举荐你成为大汉的宗正。”
总之以前长安城的纺织女工被作坊主欺负,被家人欺负,因为人单势薄,难以反击,但现在他们却有了墨家的保护了。
孔鲋和伏生一起观看。
只有儒家各大学派,都在拼命扩张他们的弟子,在有教无类的学术理念下,养猪的,放牛的,甚至奴隶,只要肯学儒家都愿意教导,知识快速向下兼容,导致天下一大半的士子都是儒家之子弟。
两人奇怪道:“这些文章有什么问题吗?”
儒家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的显学,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属于他们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
天下的工匠多达百万,而且在还快速增加,要是这些人都成为了墨者,即便是拥戴者,墨家势力也会变得极其强大。再加上朝廷要以产业为天下的根本,继续让墨家发展下去,只怕墨家要独霸天下了。”
叔孙通无奈道:“这问题问题不大,关键是墨家找准了他们发展的方式了,墨家要继续这样做下去,我儒家只怕会被他们超越了。
孔鲋道:“再不退下来就要被人嫌弃了。官员退休制度虽然是丞相提出来的,却也是天子之意。”
伏生道:“多过师兄。”
叔孙通苦笑道:“墨家收了这三個女弟子之后,只两个月时间,整个长安城有一半的纺织女工都成为墨家的拥护者,上千女工都成为候补墨者,墨家在长安城的势力大增。”
叔孙通严肃道:“诺”
这里儒家说两句好话,战国时代的儒家还是极其先进的,当时各大学派当中,道家是属于贵族的精英学派,法家大部分也是家学,教导的弟子非常少,墨家在战国三分之后就没落了。
而后孔鲋严肃道:“大汉的礼仪已经被天子改的乱七八糟了,但此时的天下仍处于巨变当中,究竟哪条礼仪符合现在的天下,哪条礼仪又不符合当世,这点为师也不清楚,为师希望你成为宗正之后,能够完善大汉的礼仪制度。”
而后孔鲋看向伏生道:“大汉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天子对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强,现在光朝廷雇佣的夫子就有好几万人,为兄打算向天子提议,把教育提升到九卿等级,师弟你为教育令。”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墨家帮助工人的事迹,当然大部分都是纺织女工,帮助纺织女工拿回自己的俸禄,又或者为女工撑腰,逃离的原生家庭,还有墨子帮助被欺负的女工把作坊主送进监狱的。
说着叔孙通拿出五月的《墨子月报》道:“老师,您看看上面的文章。”
大汉五年九月十三日,关中。
叔孙通惊愕道:“老师您身体康健,何必如此早的退休?”
叔孙通真正担忧的是墨家就有这样的趋势了。
观中的秋日也是极其炎热,万里无云,没有一丝微风。
但是是关中的百姓却喜气洋洋,辛苦一年终于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关中很多村里都贷款修建了小水渠,水车等农业增产的工程,关中的粮食普遍丰收。
对于秋收,大汉朝廷是极其重视的,天子下令,由廷尉,御史大夫府牵头,禁军还派遣了两营士兵作为护卫,三方组成督察队,下到大汉各郡县的收粮点,监督百姓纳粮。
而这其中关中更是天子的重点,几乎每个乡都会有督查队严密监管。
只要有百姓状告地方府衙多征税,这些督察队马上关押住县乡的汉吏,等待随后的查处,而督查队则接管秋收事务。
今年还有新的变化,关中几个多月的论战,除了成就张良的威名,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关中报业大发展。
在论战之前整个天下只有三家报刊,每家都有大量的者维持月报的发行量,士林当中看到发行月报的不是大汉朝廷,就是法家,墨家这样的学派巨头,自然把月报神圣化了,这个时代书读没有几本,很多人直接把月报看成是书籍,对上面的内容更是深信不疑。
但论战之后天下人发现,月报这玩意也没什么神圣性的,只要有钱,再去朝廷登记,缴纳一笔保证金,就可以刊发。
最重要的是,只要创办了月报,就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登在月报上,让天下人知道。这对想要名垂青史,成为诸子之一的学者诱惑太大了。
要知道即便当初他们和张良论战,也不是谁都有资格把自己的文章放在月报上,让张良来骂。即便是挨骂那也是要讲学问,讲资历,那些年轻的博士,他们的文章还不够格登上月报。
而只要自己开办月报,那么想登自己的文章就轻而易举了,于是长安城的月报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半年时间增加了几十家月报,大汉的记者正式突破了上千人,关中文化界一片繁荣热闹的场景。
但月报多了,竞争压力自然也就大了,这个时代印刷的成本太高了,又没有点开科技树,大部分的月报成本都非常高,没有财主在后面,没有官府,没有足够的读者购买,月报普遍活不过三个月时间,于是很快大汉的月报又跌落到只有十几家的情况。
就这活下来的十几家还有不少是有交易的。
在长安城很多博士一把年纪,学问高深让人钦佩,现在却也不得不求助,大汉新的暴发户来投资自己的月报。
而在大汉因为纺织业,制糖等行业大发展,也有很大一部分爆发户有钱,当他们看到如此学问宗师都求自己,内心激动之情可想而知,拿出几十万钱,同时把自己家的傻儿子介绍到宗师门下求学,于是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面对这种场景,徐凡就差骂他们是傻逼了,报纸是这样发展是吗?
我最开始要你们做布衣御史,你们都忘记了,一个个都待在富裕的长安城当中,能找到什么新闻,没有新闻如何吸引百姓。
于是此次秋收,徐凡召集所有月报的主编,让他们去乡村采风,监督汉吏秋收粮食。
而且为了不让他们和汉吏狼狈为奸,徐凡还重金悬赏,每抓捕到一个贪赃枉法的汉吏,朝廷奖励报刊1万钱。
面对金钱的诱惑,这些月报主编大量派遣年轻的记者,进入关中乡里,中原乡里。
年轻气盛的他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金钱交易,他们怀揣梦想,决定做一名布衣御史,为民请命,甚至有一些士子还怎么跑去便宜的乡村,大汉的第一代记者终于有几分他记忆的样子了。
每年秋收对大汉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考试,整个大汉朝廷从上到下都经历极其强大的压力。
但不这样做又不行,作为穿越者,徐凡深知官僚这东西,你不看着,他必定给你捅乱子,你看着他,他也未必会安分,总之要把他们盯得死死。
自己又是减税,又是免摇役,还用上粮食保护价格,就是想让财富流入底层的百姓手中,让他们成为大汉的中产阶级,可不是给贪官污吏们送钱。
不过今年的形势很好,不久前大汉经历了一波清洗游侠的行动,抓了几万游侠和他们的家属,同时拔出萝卜带出泥,巡查御史们还打掉了上千个保护伞,给天下的汉吏一个巨大的震慑,即便他们既吃不记打,但这总共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他们安分一段时间了。
而从各个渠道汇总到徐凡面前的情况,也和他想的差不多,今天出现问题的汉吏非常少,整个大汉秋收和交税都是非常顺利。
但与此同时另一项数据却也让徐凡无奈,大汉境内粮食价格全面下降,南方郡县普遍跌到35钱一石左右的粮价,这还是大汉大量收购粮食的前提下。
中原的粮食价格也普遍跌破70钱每石,刚刚结受战乱的齐地,粮食价格也跌破了百钱,现在整个大汉粮食价格最高的就是河北的边郡了,因为韩信这些将军大量屯粮,边疆的粮食价格还维持在百钱以上。
这个价格对大汉来说是很划算的,即便有秦直道,但从关中运输粮食去九原郡,运费都要几百钱,相当于十倍粮价。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大汉,运输物资的成本在不断提升。
不过也有好的一方面,关中各郡因为有农业钱庄的贷款,粮食和经济作物普遍增产,其中粮食增产2成,经济作物增产超过了5成,显然已经有不少关中百姓意识到,种植粮食已经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赚钱了,这对关中百姓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大汉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长安城,赵里。
“我胡亥又回来了!”来到赵里外的坐在马车上的胡亥大叫道。
“胡亥伱鬼叫什么!”一个被吓到的村民不满道。
“你是不是又闯祸了?来到这里向赵夫子求救。”一个村民调侃道。
胡亥气的跳脚道:“什么叫我又闯祸了,那都其他人看我有钱,对我打压。”
“某记得,去年你去上郡,就是因为去做奸商,被上郡府衙抓住,还是赵夫子去救的。当时我可是在场的。”一个去年跟着扶苏去上郡的民夫道。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奸商,那是贪官污吏抓错人了,我本来就是无辜的,他们当然要放了我。”
而后胡亥指着水渠道:“你们一个二个放下筷子就骂娘,今年村里秋收粮食最起码增加56成吧,这要不是我当初给你们跑下来的贷款,这些水渠怎么建设的起来,你们哪里有这个清闲的功夫在这里闲侃。”
胡亥这话还真把他们说的哑口无言了。
今年赵里的粮食增长的比胡亥想象的都要高,因为有水渠,水车,赵里的农田普遍得到充足的灌溉,加上本地扶苏根据《农经》的内容帮助村里弄了不少土化肥,赵里的亩产最低都有三石,照料的好的地方甚至达到了四石、五石,赵里的粮食产能提升了一倍多。
当然粮食虽然提升了一倍有余,但赵里的百姓并不比去年多赚了多少,因为今年关中的粮食收购价格只有51钱,只有去年的一半多左右,也就是说赵里的粮食虽然增产了一倍有余,但增收却只有十分之一二左右。
所以很快就有村民丧气道:“粮食打的多有什么用,赚的钱也没有多多少。”
胡亥笑道:“什么情况,说出来,让我也笑笑。”
“你这是想找打!”村民气愤道。
胡亥马上慌张摆手道:“你们一个个可不要恩将仇报,忘了是谁帮你们弄水渠的,而且你们的只知道待在赵里,见识浅薄,哪里比得上某见多识广。你们把问题说出来,说不定我有方法办你们解决,帮你们解决问题了,还不允许某笑笑。”
村民们迟疑了,你说胡亥没本事,他又可以帮助他们弄到农业钱庄的贷款,还能帮助他们弄个小水渠。
不要看这些农户刚刚在一个个抱怨,但其中他们内心是感激胡亥的,要不是有胡亥的帮助,今年赵里的收入肯定是不如去年的。
整个赵里四里八乡,只有他们还增收,其他村里收入都是大减的,很多村民甚至不愿意把自己的粮食卖给粮商,自己吃,但这也只是发泄而已,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除了粮食可以解决,其他都要花钱去购买。
但你说胡亥是一个本事人,他又特不靠谱,总是要赵夫子来搭救,在村民们看来,胡亥就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胡亥,你又在这里胡言乱语什么。”这个时候扶苏走过来道。
胡亥道:“大家聊天而已。”
说完胡亥指着自己的马车道:“小弟说能翻身就能翻身,某现在的身家按照关中现在的说法,就是百万富翁了。
说完胡亥登上自己的马车,一封封包裹丢向村民。
那些村民接住包裹打开之后惊愕道:“冰糖?”
胡亥高傲点头道:“没错就是冰糖,你们算是走运了,几年前冰糖也只有大贵族才能吃得起,现在当是某给你们的见面礼了,还有没拿的,记得去通知他们每户一封冰糖。”
“你真发财了!”村民们愕然道。
冰糖现在的价格自然不是以前那种价比黄金了,但也有200钱,相当于4石粮食的价格,对这些村民来说,冰糖可是极其珍贵的奢侈品。
“这是自然!”
扶苏看到胡亥这个举动,当即拉着他上马车回到自己的家中。
“小叔叔”
胡亥看到扶苏的几个儿子笑道:“乖,小叔叔给你们带礼物了。”
说完给他们一份冰糖,还有两柄孩童用的短剑。
“你们现在还小,叔叔就给你们买短剑,等大了,叔叔再给你们买真正的宝剑,宝马,让你们游历天下,增长见闻,你们可是我赵氏的千里马,可不能困在这小小的赵里。”
扶苏的两个儿子喜道:“谢谢小叔叔。”
扶苏问道:“你这大半年时间又去什么地方了?”
胡亥笑道:“当然是做买卖了,不然小弟哪来的这百万身家。”
扶苏一脸迟疑,什么买卖会如此赚钱?
胡亥没好气道:“你就不能信我一次。”
扶苏摇摇头,显然是不相信胡亥。
胡亥道:“长安城不是开通了一条去高陵的轨道马车?小弟就是把长安城的纺织机,独轮车,一些长安城有的商品买到高陵城,喝了一个头汤,赚了百万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