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第311章 ,人才紧缺的诸侯国与大汉的南北战略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列表 >> 第311章 ,人才紧缺的诸侯国与大汉的南北战略

第311章 ,人才紧缺的诸侯国与大汉的南北战略


更新时间:2024年04月30日  作者:小兵王2  分类: 历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311章,人才紧缺的诸侯国与大汉的南北战

第311章,人才紧缺的诸侯国与大汉的南北战


大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齐王宫。

诸侯大会之后,天子召季布,英布,陈晓,吕臣这些心腹聚会,作陪的还有丞相张良和卫尉陈胜。

徐凡看到陈晓就说道:“诸侯大会完结,用项羽首级震慑诸侯的使命已经完成,你带回他的首级安葬好,项伯也带回去吧。”

徐凡的理念一向是死人要点活人让路,项羽的首级能震慑住诸侯,能让天下少死几个人,那么这就不算是坏事。但完成震慑任务,无意义的残暴就不需要了。

陈晓激动行礼道:“多谢陛下。”

徐凡道:“我们是兄弟,不用说谢的话,以后让项伯在南中养老吧。”

听到这话张良都松口气,他这个老友总算有一个不算太坏的结果。

徐凡如此宽和的对待陈晓,让季布他们觉得天子还没有变,这里的气氛就融合起来。

酒过三巡,英布有的恼火道:“张相,您这个《诸侯礼》对我等诸侯限制要太多了,一点都不爽利,某家都成为诸侯王了,限制还如此多,这诸侯王国白当了。”

英布马上道:“陛下,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大汉要开发辽东,大漠就需要有无数的棉衣,让汉人可以在大漠辽东,那种极端寒冷的地区生活。

虽然他们现在的权力不大,但随着天下各地贵族豪强实力不断壮大,他们必定会以地方影响朝廷,再以朝廷的影响力,巩固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势,贤者会必定会成为整个大汉的权力中心。

张良刚刚想解释,但徐凡制造张良道:“这天下就没有无边无际的自由,即便是天子也要受到限制,始皇帝倒是不受限制的使用自己的权利,结果暴秦毁在他手中,你也不想自己的诸侯国,毁在哪个败家子手中。”

大汉的诸侯本能的反对,只是天子做了如此多震慑诸侯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在这個时候触天子的眉头。但现在家宴,英布就又不吐不快了。

徐凡道:“不要说你们诸侯受到限制,朕这个天子也要受到限制,在《诸侯礼》完成之后,还会有限制帝王的《天子礼》,还要制定属于天下人的《汉礼》。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肆无忌惮的权利,和不受约束的自由。

看多了后是那些丢鞋子,打人,如同菜市场一样的情况,徐凡可不认为一个贤者会,就能解决天下的矛盾。当一个国家系统腐败不可逆转,那推倒从来未必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贤者会天然是适合贵族豪强争权夺利的场所,偏偏天子又让贤者会代表大汉的法统。

棉花有了,棉布棉衣就不会远了,到时候大汉百姓的冬季衣着就不用担心了,就可以开阔更加北方的土地。

张良顿时不说话了,天子这话说的真够直接的,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徐凡不记得那本小说写过,说大明之所以能开垦辽东,正是因为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种植,让棉布成为了大明百姓最常见的布料,棉衣让大明的百姓能承受严寒。

徐凡听到这话喜道:“这是朕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来朕敬你一杯。”

今天诸侯大汉虽然主要限制魏国,但《诸侯礼》当中,有很多是对他们这些诸侯,很不友好的条款,像降等承袭,迁徒封国的条款。

倒是张良迟疑道:“陛下,要是贤者会被天下的贵族豪强霸占,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场所,那我大汉天下的未来该如何?”

这下英布也不敢反驳了,天子都说了,自己也要受到限制,天下的百姓也要有限制,就他英布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不是是纯纯的挨锤。

这个时候季布接过话道:“天子您去年要末将找的棉花种子,末将已经找来了,大概有100斤棉花种植,末将交给皇后了。”

其他人也惊愕的看着天子,这棉花真有如此重要?

徐凡看到众人惊愕的表情道:“棉花也能用来织布,而且这种布,织薄了可以当夏衣,织厚了可以当冬衣,潜能比现在的羊毛布都要大。”

徐凡淡然道:“真到那种程度,会有新的英雄豪杰推翻腐朽的大汉的。语言不能教育贵族豪强,那就让刀枪来教育他们吧,到时候他们会明白贤者会的可贵之处。”

张良也是郡县制的拥护者,同时也是帝制的拥护者,在他看来大汉中央权力的结构不平衡,天子的权限太低了,容易影响大汉朝廷的稳定。

只有制定合适的礼仪,让大汉上上下下的阶级,都能保护自己合理利益,大汉的天下才能长久和平,兴旺发展。贤者会就是朕让整个天下各国阶级,争取自己权利的地方,用开会争取,总比用刀枪争取的要好。”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两年羊毛不可是大汉经济的热点,大汉边疆郡县就没有不开展羊毛纺织厂的,少府纺织厂一年增加近20万金收益,更是轰动天下,现在在大汉人眼中纺织厂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英布道:“陛下,您也给末将一点种子。”

徐凡道:“黔中多雨,只怕不能种植,你还是多弄一些桑园,多弄一些丝绸纺织厂,以黔中的地理,你只要弄好茶园,丝绸业,对了,你那里的黏土好像不错,还可以弄一个窑厂,制造陶瓷,做好这些,英国以后就可以成为大汉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度。”

这个时候徐凡才发现英布的诸侯国,还是整个大汉首屈一指的宝地,后是让天朝富裕了两千多年的三宝,茶叶,丝绸,瓷器,在英布的诸侯国都能找到。

英布抱怨道:“野人粗手粗脚,哪里做的了纺织这样精细的活,末将这纺织厂都是婆娘带人弄的。”

吕臣也跟着抱怨道:“辽东的情况也差不多,什么都缺,缺工匠,缺官员,甚至连人都缺,辽东太广大了野兽都比人多,但辽东太贫寒了,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过去。”

现在大汉都缺人口,有大量的荒地没有耕作,哪里还有人口支援吕臣他们开拓诸侯国,他只能宽慰道:“欲速则不达,封国可以慢慢的建,我们君臣有的是时间。”

陈胜笑道:“人才不够,你们可以自己找老师教导这些野人,我大汉不是也有墨子学院和鲁班学院,伱们也可以建立一个墨子学院和鲁班学院。”

英布这些人顿时眼前一亮,他们还真没有想过建立一个墨子学院和鲁班学院。

英布拍着陈胜肩膀道:“阿胜,你在陛下身边待久了,脑子也变得灵光起来了。”

陈胜拍开英布的手,不屑道:“我可是姐夫的第一个学生,是读书人,和你们这些莽夫完全不一样。”

英布好像道:“读书人,来,给某背一下《论语》,也让我这个大老粗接受教化。”

英布他们可是知道陈胜的底细,虽然被天子教导一年,但时间太短了,后面又跟着大汉征战四方,在军方虽然接受普及的教育,但真有多少学问却说不上。

接下来的气氛就热闹很多了,几人相互之间交流。

张良来到徐凡身边道:“陛下,今日诸侯大会魏王咎极其不满,现在临淄城已经有流言出现了,说我大汉苛待功臣,魏王为大汉出了3万士兵,结果魏豹这个梁王却是从魏国裂土,魏国没有得到一丝赏赐。

徐凡淡然道:“上午开诸侯大会,这么快就流传开来,看样子不止是魏咎不满,还有很多诸侯不满。”

张良道:“魏国的位置太重要了,即便苛待魏王,朝廷还是要把推恩令执行下去,臣甚至还觉得陛下太仁慈了,即便推恩,魏豹和魏王咎年不过二三十,他们的子嗣继位还要等几十年,魏国对我大汉的威胁依旧存在。”

张良算是一个人品比较好的人,但他也说这样的话。

实在是魏国的位置卡的大汉的心脏了,魏国东进三川郡,就可以占据洛阳城,隔绝关中和关东之间的联系。所以魏国即便实力不强,但猛的来一次,就可以重创大汉。

历史上的两个梁王下场都不好,当时两个帝王都算是明君,但这些明君即便是拼着自己名声不要,也要诛杀这两个梁王,就是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了。

只要魏咎,魏豹这两兄弟还在,三川郡就必须要维持三万常备军驻守,这对想要休养生息的大汉是极其不力的。

徐凡道:“朝廷刚刚定下魏豹的梁王,又马上移封他们的封国,朝令夕改对朝廷不利。你安排好梁国和魏国的丞相和大将军,只要政权和兵权被朝廷掌握,梁国魏国就翻不了天。”

“至于不好的谣言,魏咎和魏豹离开临淄的时候,给他们兄弟3万套武器铠甲,让他们自己分,就算是酬谢魏国出兵的事情了。”

终究是徐凡的道德底线高一点,做不了那种把人砍成肉酱的事。

张良道:“诺。”

大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徐凡召集宋留,彭越,韩信三人。

徐凡对宋留道:“朕任命你为临淄郡太守,镇东将军,留一万常备军于你,齐地五郡你都有军事行动的权利,你要给朝廷看好齐国。”

宋留迟疑道:“末将为镇东将军,葛婴大哥怎么办?”

徐凡无奈道:“对于葛婴,朝廷有其他安排。”

对于葛婴的处置,朝廷各方和徐凡想法完全不同。

徐凡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邓宗等大汉军方高层却认为,我大汉讲究赏罚分明,葛婴败军被俘,不罚,无以让汉军上下信服,更加难以严肃大汉的军规军纪。

因为徐凡一开始对汉军就是军纪严明的,几年下来大汉就攻灭了暴秦。汉军上下军官都认为,良好的军纪是大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主要原因。所以葛婴的战败让邓宗为首的汉军高层难以接受。

邓宗更是警告徐凡道:“陛下,我大汉已经重赏到极致,诸侯王之位都开出来,要是战败都不处罚,那么天下的诸侯有增无减,大汉的天下即便再广大,也难以安置越来越多的功臣。有增有减才是常态,葛婴战败,必须受到处罚。”

要是爵位有增无减,这不就回到了周朝世卿世禄的时代,这样一想,徐凡就不阻止了。

于是葛婴的镇东将军被罢免,鲁国公被降为鲁侯。

只是因为对葛婴的处罚是昨天开出来的,所以宋留还不清楚。

“末将领命!”宋留知道葛婴肯定有麻烦了,但他也只能稍候打听。

而后徐凡对韩信道:“现在大汉内部已经没有太大的敌人,在草原上匈奴人却已经成为我大汉最强大的敌人。

上次和匈奴人大战,朝廷在漠南夺取了不少领地,朕打算以这些领地为根基,建立漠南都督府,你为漠南都督,在漠南一线整军备战,等朝廷囤积足够多的粮草武备,朝廷再北伐匈奴。”

韩信思考一下道:“陛下给末将多少人马?”

徐凡道:“你的漠南都督府有两营铁甲骑兵,同时你还可以招募漠南部落加入都督府。”

韩信道:“末将可以主动进攻匈奴人吗?”

徐凡道:“朝廷没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持你在漠南大战,小规模战斗可以,大规模不行,你漠南都督府,还是以防御为主。”

徐凡让韩信成为漠南都督,就是打算在大汉种五年田,囤积到足够多的粮草,然后以韩信为主帅,发动北伐,直接一战灭了匈奴人。

徐凡可不想像武帝一样,打个上百年的汉匈之战,他更加喜欢李世民那种一战解决突厥人的方式。

世界如此广大,徐凡还是想拿更多的精力在开拓上,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在大漠上和匈奴人厮杀。

记得后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同样是强盛的王朝,为什么大汉和匈奴人打了上百年,而李世民却休养生息一年时间,就可以灭了突厥人,难道是大唐的国力远远强过于大汉?

徐凡记得一个非常印象深刻的回答,汉唐的实力可能相差不大,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却是皇帝当中最强的,他的军事才能极大地拉高了,大唐军队的底线,能够保证大唐的军队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

而武帝却不一样,他是一个政治家,不是一个军事家,有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的时候,武帝大汉的军队能够封狼居胥,但手中只有李广利的时候,大汉的军队只能接连败北。

而现在他手中有兵仙,当然要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了。

韩信得到徐凡的答案道:“末将领命。”

最后徐凡拿出一张天下地图对彭越道:“海军接下来虽然没有太大的战事,但任务依然艰巨,你要在临淄郡,胶东郡,东海郡,闽中郡等郡县合适的地方建设港口,可以让我大汉的海军畅通无阻行军在沿海各地。”

彭越顺着这些港口的方向,吃惊道:“陛下您想要对付赵佗?”

这些港口一路南下,就可以到达赵佗的南海郡了,甚至可以直接进攻赵佗的都城番禺。

徐凡道:“现在还没有这个想法,赵佗的南越国对我大汉还是有益处的,有他教化南越的野人,南越迟早会成为我大汉的领地。”

“但赵佗桀骜不驯,自持南越国有地理优势,可以阻挡我大汉军队的入侵,不服从我大汉的管教,也不不愿意开通五岭之道,想要闭关自守,南面称孤,这是朕不允许的。”

“当然对付南越是顺带的事情,我大汉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建码头造海船,可不是只为了对付赵佗,而是为了开发大海的物资,大海是一个宝地,里面蕴藏着无数的宝藏等着我们来开发。”

这个世界的生产力太低了,徐凡奋斗了好几年时间,给这个世界的百姓每日增加一口肉都做不到。但开发渔业产业链却有这个可能性。

这个世界也就两三千万人口,每个人吃一斤肉,要是吃猪肉,把这个世界的猪全宰光都达不到,但要吃鱼肉,不过是1万吨不到的产能,渔船打捞上万吨鱼上岸,第二年渔场的鱼就会自动恢复。

可以说海洋渔业的潜能,远远大于大汉任何一个产业,整个大汉也就是渔业能达到能后世一样,想吃鱼就可以吃鱼的潜能。甚至可以说这个潜能远远大于后世,毕竟这个时代不会出现渔场荒漠。

只要朝廷能打通全产业链,渔业就可以给朝廷带来天量的财富。

同时也可以发展远洋海运,还可以探索南海的香料岛,建立全球海贸,大航海时代的教训,让所有天朝人记忆深刻呀。

说句实在话,比起可以给大汉带来天量财富的南方,北方大漠简直不值一提,要不是匈奴人像一个穷横的流氓,徐凡都不愿意搭理匈奴人。

占据贫瘠大漠,哪有占据南海好,各种值钱的香料,棕榈油,各种高品味的贵金属矿,金,银,铜什么都不缺。

虽然开发热带雨林死亡率高,但徐帆相信,只要是面对财富,不管是汉人还是西方人,都是一样狂热的,只要有利益,汉人就能在南海扎下根来。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