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华夏(八百二十五)重组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崛起之华夏 >>崛起之华夏最新章节列表 >> (八百二十五)重组

(八百二十五)重组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银刀驸马 | 崛起之华夏 
银刀驸马)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在《朴茨茅斯和约》签订后不久。打手,卿年钥,欧洲银行小同意向俄国提供总额达丑引乙法郎资金的贷款,其中口亿法郎来自法国,巧亿来自英国,其余的款项来自荷兰和奥地利以及俄国人自己的银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国家的贷款居然是犹太金融巨头罗斯彻尔德家族出面牵头的,罗斯彻尔德家族肯对曾经向自己同胞高举屠刀的俄国人“善心。”也是让很多后人至今感到迷惑不解的。而就在3月飞日。德国宣布拒绝参加对俄贷款。因为这笔贷款的“协约国”性质已经决定了俄国今后的去向,而随后在打手,咖年8月引日,俄国同英国签订了英法两国都盼望已久的“英俄协约。”这个协约连同以前的“法俄同盟条约”以及后束的“英日协定。”宣告了英法日俄“协约国”集团的正式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居然在“协约国。集团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曾经让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们感到惊奇。但经过很多学者研究后,他们认为。这个结果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通过“华俄战争。”他们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俄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遭到重创,已经再没有力量同英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角逐,中国的实力也因战争而受到了削弱,同时也有资格成为英国“制衡政策”的工具。英国的“大6均衡”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英国的本意则是希望在战后成立“英法中俄”四国协约,从战略上完成对“新敌人。德国的包围。但由于在华俄战争中英国担心中国一旦战败后英国在中国经济最达的长江流域的传统“势力范围”的利益受到损失,因而留了一个以防万一的“后手”:由英国公使欧格讷出面,联络了一些中国高层的重要人物和南方同英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省的省长,签订了一斤,“东南善后协定”防止中国战败后这些省落入俄国人的手中。

当时北京的华夏共和国政府对此并不知情。

中国和日本这一对共同对俄的“战友”在战争胜利后不久就立刻分道扬镰,日本就此完全倒向了英国的怀抱,而英国政府从这一事件当中也看到了强大起来的中国的威胁。因此开始全力扶持日本对抗中国,很快,英国以新的“英日协定。确定了英国和日本的正式同盟关系,英国开始支持日本重建海军,英国不但将日本英占区全部移交给了日本政府,而且通过英国的斡旋,日本从法国人手里收回了除几个重要港口之外的所有法占区土地,迎来了一次难得的翻身机会。

而日本海军的重建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中国和朝鲜的警慢,为了应付日本人以及他们背后的英国人可能带来的威胁,中国的立场变得更加趋向于德国,由于愕到了德国人在技术方面的帮助,中国的武装力量尽管规模不算很大,但整体实力却远远过了其它国家的想象。中国的强大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疯狂的进一步扩军备战,反过来中国和日本的行动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警觉。

在华俄战争结束后,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趁着中国政府因为战争的关系造成的财政困难,请被德皇威廉二世称为“西奥多一世”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试图收买中国从俄国手中夺来的东西伯利亚铁路,被李鸿章拒绝。被拒后的美国为了向中国炫耀武力,派出了著名的“大白舰队”环游世界,引起了中方的警慢,而后来由继罗斯福之后出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来的由中、美、英、法、德、俄六国共同经营东西伯利亚铁路的提议也被李鸿章的继任者孙纲婉拒,中国政府将东西伯利亚铁路完全占为己有的行动引起了美国人的不满,中美关系也因此开始出现了矛盾,只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和强大起来的日本对夏威夷地区的野心,美国有没有在一开始加入“协约国”集团,而是和同样没有加入“同盟国。集团的中国一样分别成了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工业大后方”。

至此,整个世界的格局完全重组。世界历史开始沿着后世的人们所熟悉的“协约国”及“同盟国。两大阵营的对抗模式展,并最终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整个欧洲文明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鼎里面被血水浸泡、被烈火煎熬、成千上万人的尸骨在血火地狱中被溶解得无影无踪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一只从后世穿越来的小小蝴蝶平静地看着这一切。继续扇动着自己小小的翅膀。

也许只有西方列强最终陷入了这种无解的“死局”之中,才是这只小小蝴蝶最想要的结果。

书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给大家加分加精!


上一章  |  崛起之华夏目录  |  下一章